图文:似水流年
美食,可以说是每个人都无法抗拒的。
世界有三大美食,分别是中国菜、法国菜和土耳其菜。法国菜代表了西餐,土耳其菜代表了清真菜,而中餐不仅包含着色香味俱全,它更涵盖了中国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一种中国人所独有的情怀,因为它里面包含了更多的爱。
中国菜大到各种菜系的大菜,小到各个地方小吃,品种数以万计,但我最情有独钟的还是丰县老家母亲做的——懒馍卷辣椒土豆丝。
读书的时候,因为家里经济比较困难,没有多余的钱买荤菜改善伙食,母亲又怕我们天天吃馒头没有了食欲,影响了身体的健康,就只能靠自己变着花样做饭,打打牙祭,来赶跑藏在我们肚子里的馋虫。
所以,在地里不很忙的时候,她经常会想着法子做出我们姊妹几个喜欢吃的各种面食,比如花卷、烙馍、油饼、懒馍、面筋汤和各种蔬菜盒……
当时,我们最喜欢吃的是烙馍和懒馍。做烙馍比较麻烦,需要两个人合作完成,一个人专门负责烙馍,一个人烧鏊子并兼职翻馍。因为没人帮母亲的忙,所以,在我们家烙馍做得比较少。
懒馍相对烙馍简单好做些,如果人手不够,母亲一个人也可以完成。母亲虽然没有读过多少书,但是勤劳智慧的她却会充分利用统筹方法,在很短的时间内,炒出一盘让我们馋涎欲滴的土豆丝并烙出一馍筐懒馍。
那时,母亲从地里回来,顾不得一上午的劳累,匆匆洗把手,就开始和面,再把和好的面盖好放在一边醒着。在醒面的时间里,母亲开始准备往蒸锅里放水,然后引燃废弃的木材放在锅底烧水。又开始削土豆皮,洗葱、姜、辣椒等。等把这一切清洗干净,再把切好的土豆丝放在凉水里浸泡掉淀粉,然后装盘待炒。
这些准备工作全部做好,面也醒得差不多了,母亲开始麻利地在面板上擀面,随着她的双手在擀面杖上不断灵活地转来转去,面皮也跟着悠闲地转圈,开始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薄了。等到蒸锅里的水烧开,也就可以把擀好的面皮放在蒸锅的笼布上蒸了。
做懒馍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把擀好的面皮放在烧开的蒸锅的笼布上,盖上锅盖,接着蒸。然后接着擀面皮,擀好一个,放蒸锅里一个,就这样一个接着一个摞在蒸锅上蒸,等全部蒸熟以后,再一个个揭开。
这种方法适合擀面皮比较快的人。如果是擀面皮比较慢,可以采用另一种方法:擀好一个面皮,就放蒸锅里蒸,等到擀好下一个,锅里的已经熟透了,就拿出来放馍筐里,再放第二个面皮,这样蒸熟一个拿出来,再蒸另一个。
母亲既要忙着擀面,还要照顾着锅底的火,发现火势小了,还要不断往锅底续木材。她就这样锅上锅下不断忙碌着,在燃烧的火红的烟火中,在掀开锅盖的浓浓水雾中,她的脸热得通红,脸上的汗珠成串成串地顺着脸颊流下来,流进脖子里……
蒸好的懒馍一个个薄得透明,软软的,柔柔的。母亲怕它们粘在一起,再一个个揭起,叠好,放在馍筐里用蒸馍的笼布盖好,以防止变干,保持它的柔软度。
懒馍蒸好,母亲来不及擦把汗,又开始忙着清理炒锅,准备炒土豆丝了。很快,噼里啪啦的炒菜声,伴着母亲的汗水,一盘辣椒炒土豆丝端上了桌。金黄色的土豆丝,搭配着或翠绿或红红辣椒丝,即使少油光,看了也让人垂涎欲滴。
那时候,刚放学回家的我们肚子都在唱空城计。看到饭桌上的辣椒土豆丝,一个个来不及坐下,想都不要想,便扒开馍筐上的笼布,拿出一张薄薄的懒馍,铺平,夹上满满一筷子土豆丝,放在懒馍上,摊匀,折起懒馍的最下边,堵住里面的辣椒土豆丝,然后紧紧卷起,这样几下,一个懒馍卷辣椒土豆丝就完成了。
一口咬下去,那懒馍又柔软又劲道,裹挟着辣椒土豆丝的香甜,半个卷就没了,真是人间至味啊!那滋味至今想起来仍是回味无穷。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77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