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一种艺术,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能力,俗话说,良言一句三春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语言中有两把武器,分别站在对立面上,一把是赞美,一把是指责抱怨。
赞美相比指责、抱怨和批评来说是一把非常有效的武器。
我相信,在我们身边没有一个人喜欢被指责,没有一个人喜欢自己天天被别人指着鼻子骂。
蔡康永曾经在节目中说过这样一个观点,在聊天的时候其实每个人都是朕,所谓朕其实就是皇帝的自称,这代表着没有人能接受自己被冒犯的情况。
从本能上说,没有人会去愿意责备自己,也没有人心甘情愿去承认自己是会犯错的。所以你的指责不但不会改变他,反而可能会引起他的怨恨,从而破坏你们的关系。
不管别人错的有多么的离谱,我们尽可能不要去指责和抱怨,而要尝试着去搞清楚,当时他们为什么那么做,为什么错了,因为这种情况下,了解原因比指责、抱怨更有意义。
我身边有一个同事,就是整天都在抱怨,抱怨不公平待遇,抱怨孩子不听话,抱怨老公不贴心,抱怨工作任务重,抱怨赚的少。
年纪轻轻就像一个怨妇一样,整天只会把一切的问题的原因归结于别人和社会环境上面,从来不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反省自己,生活中只剩下抱怨和指责。
这种人能把生活过的好吗?能从生活当中发现美好的地方吗?
指责和抱怨不能带给我们想要的,但是赞美可以,就算再好的朋友,你指责他,他可能面子上都会有些挂不住。
但是你如果赞美她,即便是有些言过其实,他也会欣然接受。
人都渴望被重视,人都渴望被赞美,赞美就像是空气一样,任何人都不能少。
哈佛大学做过一个著名的时间,就是当奖赏和行为进行关联的时候,人的行为就能够通过奖赏产生一些改变,或者发生一些趋势的变化,不管是对人还是动物都是一样的,你只要发出肯定的鼓励的信号,行为就能够得到改变。
通俗点说,就是你想让某人去做一些什么或者改变些什么,最好的做法就是给他一些奖赏或者及时发出鼓励的信号!
例如,你想让你的孩子在家里多尝试承担一些家务活动,你需要怎么做呢?不要批评孩子到处乱丢东西,破换家庭环境,而应该尝试用奖赏和鼓励的信号来驱动。
同事家里有个孩子,特别不爱劳动,总是把玩具和衣服扔的到处都是,开始的时候同事是怎么处理的呢?他就是去严肃的批评孩子,甚至上了家法来教育孩子。
可是结果呢?孩子不仅没有养成收拾的习惯,反而变本加厉,甚至还养成了撒谎的坏习惯。亲子关系也变得越来越糟糕了。
后来同事开始转变了一些方式,他开始观察孩子在家里的表现的细节,关注孩子做的每一件小事情,当他发现孩子帮助妈妈洗碗的时候,他就尝试大声表扬他的孩子,果然这孩子就慢慢地开始越来越爱帮助妈妈做家务了,逐渐承担了更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了,同事和他孩子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好了。
这就是赞美对行为的改变作用。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赞美和夸奖孩子才能更有效?
假设我们只是对孩子说,"你真棒!""你很好!"这种是否有效呢?其实孩子听了之后,虽然也会有开心,但是内心是懵的,他不知道自己到底哪里做的值得被夸奖,值得被称赞。
真正有效的夸奖还需要更加具体,明确,进一步的列出事实,说出感想。
下一篇,我们将来详细跟大家探讨,如何更好的使用赞美的武器!
作者简介:骚老师,培训爱好者旗下签约作者。一言不合就开车,车速极快的完美主义者。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776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