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爸爸月赚2千却花7千给女儿买手机:孩子正确的金钱观要从小培养

爸爸月赚2千却花7千给女儿买手机:孩子正确的金钱观要从小培养

带我女儿逛商场的时候,在儿童玩具那里看到了这么一幕:一个小男孩坐在地上哭,因为他想让他妈妈给他买变形金刚,妈妈没同意。妈妈不给买的原因是家里已经有很多类似的玩具了,而小男孩基本也是玩一两次就扔在了一边。

但最终,那个妈妈还是没抵挡得住自己儿子的“撒泼耍赖”,付款买下了玩具。

这个小男孩很明显是缺乏正确的金钱观的。一方面他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其实是在浪费金钱,而这些钱是通过父母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另一方面,她妈妈也没有对他进行正确的引导,孩子一耍赖就妥协。这在无形中将孩子的行为引向了不正确的一面。

这件事让我想起了曾看过的一则新闻:一个大一女生跟他父亲嚷嚷着要买手机,父亲一咬牙,带她去商场买了最新款的iPhone,花了将近7000元。而这个年近50的父亲,唯一的收入就是在路边摆摊卖煎饼,一个月收入2000多元。

在买手机的整个过程中,这个老父亲从头到尾都没有笑过。或许他在心里计算,7000块需要早起多少天,卖掉多少份煎饼,才能赚回来。而这7000块花出去,下个月的生活费是否还有着落。或许他们还租着房,租金要付,水电费要付,连病都不敢生。

但这些,这个女儿肯定是不知道的。她只知道,只要自己想要什么,父亲都会满足自己。而她也变得越来越会狮子大开口,得不到满足就会抱怨父亲。

有人可能会问了,这个父亲为什么要无休止地满足女儿无理的要求呢?我想这个原因,大多数溺爱孩子的父母都是雷同的:他们爱孩子,却不知道怎么去表达自己的爱,不知道怎样的爱才是对孩子真正好的,也或许是为了弥补陪伴的缺失。于是只能无休止地满足孩子。

但无休止地满足孩子,特别是金钱方面的满足,尤其是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百害而无一利。

01孩子为什么会形成错误的金钱观?

低幼年龄的孩子,知道金钱的作用,却分不清钱多钱少的区别,更加不知道钱是怎么获得的。如果父母时常在孩子面前哭穷、挥霍,或者孩子提出无理要求的时候,没有进行正确的引导,都会使孩子形成错误的金钱观。

  • l “哭穷”很好用,但未必真的很“好用”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

孩子:“妈妈,我想要这个、这个,还有这个。”

妈妈:“这些玩具家里不是都有吗?”

孩子:“我不管,我就要,呜呜呜~”

妈妈:“可是妈妈没有钱啊,我们家太穷了。”

孩子哭了很久,见妈妈真的没给买,心里想大概家里真的穷得没钱买这些玩具了,于是不情不愿地站了起来。

虽然这位妈妈是为了不让孩子乱花钱,而“哭穷”这一招很多时候真的能打消孩子买东西的念头,但过分“哭穷”,却会对孩子产生不小的影响,比如自卑,觉得自己比不上其他孩子;太看重金钱;甚至还会觉得父母没有能力,对父母感到失望。

  • l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的肆意挥霍会让孩子有样学样

有些父母自己本身就大手大脚,没有正确的金钱观。而孩子最爱模仿的就是父母的行为。他们自然也就学会了父母身上的那些错误的金钱观。

比如有些父母就特别爱购物,有用的没用的,都往家里买。卡里没有存款,更不进行理财,真正是“今宵有酒今朝醉”。在他们眼里,就没有不该买的东西,对孩子的要求更是有求必应。

  • l 父母自己省吃俭用,但一旦孩子有想要的,便通通满足

这种情况也是比较普遍的。很多家庭收入不高,父母自己省吃俭用。但由于忙于工作,对孩子缺少陪伴,或者不知道怎样跟孩子沟通,给孩子真正需要的爱,便通过满足孩子对物质的需要来弥补。

父母的这种过度放纵,会逐渐养成孩子需索无度的坏习惯。再加之他们不懂父母的辛苦,不懂金钱真正的价值和来之不易,便会形成错误的金钱观。

不正确的金钱观,很可能会让孩子长大后变得消费无度。

现代社会的支付方式越来越便利,即使卡上没钱,也能买东西。而现代社会的诱惑越来越多。导致很多人存款越来越少,欠债越来越多。

面对喜欢的、超出消费能力的东西,如果人没有正确的金钱观,很容易就会对自己的消费欲望投降:没关系,总会有办法的,先买再说。

于是,人便受到了金钱的控制。

02正确的金钱观是什么样的?

有人可能会说了:“钱这么可怕?我要让我的孩子远离金钱。”

但心理学家认为:人对金钱的兴趣与生俱来,早期的金钱教育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金钱观。

人对金钱有兴趣这件事,不是坏事。跟孩子谈钱,我们也不必忌讳。只需要在孩子发育发展的早期对其进行真正的金钱教育就可以了。

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样的金钱观才是正确的:

金钱观是对金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不同的金钱观对人的影响不同。

比如《茶花女》这本书中有一句名言:“金钱是好仆人、坏主人。”

是做金钱的主人,还是做金钱的奴隶,这反映了两种不同的金钱观。

做金钱的奴隶,便是错误的金钱观,而做金钱的主人,才是正确的金钱观。

在《正确的金钱观》这本书中,作者高取志津香提到:正确的金钱观不是让孩子不看重金钱,而在于让孩子了解“钱是有限的”,让孩子学会“有计划地支配金钱”,让孩子知道钱是怎么来的,以及该怎么用钱。

只有养成了正确的金钱观,一个人在进入社会后,才能更好地支配属于自己的钱,过上幸福生活。

我们只有教会孩子怎么赚钱,怎么花钱,怎么存钱,怎么管钱,才能让孩子实现最终的自立。毕竟我们父母不能管孩子一辈子,还是得让孩子学会自己管自己。

03如何让孩子学会管理金钱?

孩子能够自己管理金钱的前提是能够形成自己的金钱观,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沟通来指导孩子,让他们尝试着自己去做,并允许他们犯错。

为了达成最终目标,即让孩子能够自己管理金钱,《正确的金钱观》这本书的作者提出了一套父母帮助孩子培养管理金钱能力的方法和步骤:

第一个关键点是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

第二个关键点是教会孩子赚钱;

第三个关键点是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

首先,第一个关键点在于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

正确金钱观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要将对孩子金钱观的培养融入到生活的点滴中去:

第一,父母要让孩子意识到:金钱不是取之不尽的。

现在很多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可谓是有求必应,要什么买什么。但很多时候,父母自身的情况是不允许乱花钱的,因为本身承受了很大的经济负担,比如不断上涨的物价、沉重的住房贷款、充满压力的工作现状以及必须节约的生活。

但孩子们不知道这些,他们不知道钱的来源,不知道一个家庭之中收入是有限的,而开支如果不受控制的话,那就是无限的。而家长又在无意识之中给他们灌输了一个想法:“你只要提要求或者哭闹,我就会满足你的要求。”

比如开头中提到那个月赚2000却花7000给女儿买手机的父亲,还比如那些经不住孩子哭闹一再打破原则满足孩子要求的父母们。

这样子长大的孩子,怎么可能不乱花钱?

父母可以这样做:

◎自己做好榜样,不在孩子面前乱花钱;不能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

◎孩子的零花钱要合理花。给孩子有限的零花钱,然后再教孩子列好计划,什么必须买,什么可以不买。在金钱有限的前提下做好规划,没必要买的东西就需要克制自己的欲望,必须买但钱不够的时候,需要先存钱。

◎跟家人达成一致的意见。有时候虽然我们父母能做到控制孩子的消费欲,但会被宠爱孩子的其他长辈拖后腿。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跟家人达成一致的意见。

◎争取孩子的理解。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通过正确对待孩子的压岁钱来让孩子明白。比如家长帮孩子把他的压岁钱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存在一张专门的银行卡里,另一部分拿出来给孩子自由支配。

但支配的时候也不是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当孩子强烈地想要一样东西的时候,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先放一放,比如一天或一个礼拜,等过一段时间后是不是还想要,或者已经不想要了。

第二,生活中不要视“金钱”如猛虎,要正常地跟孩子谈钱。

有些父母为了不让孩子担心,或者认为孩子还小,基本就从来没有和孩子谈论过金钱的问题。

但实际上,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场景,才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机会。比如带着孩子去菜场买菜,让孩子知道一家人一天的菜需要花费多少钱,一个月的生活费又需要多少钱,等。

或者如果家里遇到突发状况,也可以让孩子知道。一方面是对孩子的尊重,另一方面也让孩子体会到成为一家人的责任感,与家人共进退。

第三,让孩子知道金钱的来源。

随着支付方式越来越便利,我们出行买东西或收到工资都跟以前不一样了。工资都是直接打到工资卡上的,支付刷手机就可以了。这些情况在孩子的眼中,可能就会认为手机随便刷,钱随便花。

为了避免孩子对钱的来源的一些错误认知,父母可以跟孩子谈谈家里的钱是怎么来的,比如跟孩子介绍一下自己的工作,告诉孩子自己的钱是通过辛勤劳动换来的,而且每个月的工资收入基本是固定的。银行卡上的余额也不是自动会增加的。欠了钱是需要加倍工作赚钱来还的。

在父母休息日可以带孩子去参观下自己的工作环境,给孩子介绍自己的工作,让孩子实地体验一把。

其次,第二个关键点在于教会孩子赚钱。

这里说的教会孩子赚钱,并不是指让孩子赚多少钱,而是让孩子明白劳动的价值。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就可以了,家里的家务活一概可以不管,更别说趁着节假日去外面打打工,真正体验下生活了。

但实际上,让孩子真正地体会到赚钱的不容易,好过父母唠叨成千上万句。

比如,在节假日,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去外面摆摊;或者让大点的孩子去正规场所如超市、咖啡馆、电影院等打打工等。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想有哪些工作是孩子可以做的;如果孩子不会,父母可以教孩子怎么做;当然最重要的是,父母要将主动权交到孩子自己的手中,让孩子决定自己想要做什么;最后,当孩子参加一段时间的“工作”后,父母可以和孩子谈谈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感想。

当孩子通过自己的双手赚到钱后,他们才能真正明白金钱的意义。

最后,第三个关键点在于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

我们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个女生,她向月入2千的父亲要一台7千的手机,很明显就不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她的这个需求其实是超出了他父亲的承受范围的。

那么我们怎么做,才能避免孩子被无穷的欲望所控制呢?以下这些方法可供有需要的父母参考:

◎零花钱要定时定额给

现在比较流行“仪式感”这种说法,我们给孩子零花钱也要建立一种仪式感,就跟发工资一样。我们可以在每个月或每周的固定时间,给孩子固定金额的零花钱。

当然还得让孩子知道,零花钱不是孩子应得的,而是出于孩子的良好表现以及真心为家庭好而付出的努力。

当孩子开始上小学时起,孩子就开始接触钱了,但这个时候需要自己买的东西还比较少。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思考需要买些什么,并适当帮助孩子控制自己的欲望。

当孩子上初中开始,家长就要适量放权了,可以逐渐增加零花钱的额度,让孩子决定自己的零花钱要怎么处置,包括花多少、存多少,怎么花等。

等孩子上了高中,父母就要放权了,让孩子自己决定零花钱怎么使用。

其中需要注意的是,给孩子零花钱的数额不能给家庭造成负担,父母可以根据孩子需要买的东西,跟孩子商量好双方都满意的数额。

另外最好还要告诉孩子,零花钱不要全部花完,可以留下一部分存起来,这样遇到需要花钱的时候,比如好朋友生日需要买礼物,就不会没钱花了;或者家庭出现急需用钱的状况时,还可以出份力。

◎零花钱的使用有规则

孩子刚拿到零花钱的时候,可能遇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买了,可这样做是不对的。所以父母需要提前跟孩子制定好规则,并告诉孩子自己支配金钱的经验。

比如遇到想买的东西,不要立刻买,可以过个几天,如果冷静下来后觉得这样东西真的是自己很喜欢或者是必需的,并且在自己可以承受的范围内,那么可以买。但如果不是必需的或者超过了自己的承受范围,那么就需要控制自己的欲望了。

父母在给孩子零花钱的时候,还需要跟孩子制定好计划。比如,这些零花钱大致需要用在哪些范围,是买书、买文具还是有朋友生日需要买礼物等。

父母也要守好自己的约定,比如定好哪天发就哪天发。也要给孩子充分的信任。

父母最好还要教孩子做一个零花钱账本,将收到的、花去的以及剩余的都记录下来。如果一段时间后发现孩子自己能做得比较好,就可以适当放权了。

◎当孩子说“零花钱不够花”时

当孩子跟我们说“零花钱不够花”时,我们不要嘴上训斥孩子,却又掏出钱来给孩子。

我们先跟孩子确认为什么钱会不够花,然后让孩子自己思考解决办法。可以通过兼职赚钱、动用存款或者等到下次发零花钱的时候再买。

帮助孩子理清楚什么是想要的,什么是需要的。比如让孩子列清单,分清楚真正想要的和真正需要的,然后将要买的东西列好计划,合理开支。

毕竟人的欲望是无穷的,只有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孩子才能过上真正幸福的人生。

我们作为父母,不是要默默前行,留给孩子一片岁月静好,而是要让孩子看到生活本来的面目,却仍旧能够坚强前行。

参考书籍:

高取志津香,日本NPO法人JAM网.《正确的金钱观》.九州出版社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761855.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