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61年,北宋太后杜氏,病重时曾向宋太祖赵匡胤提出了一个问题,你觉得你为何可以得到天下?宋太祖赵匡胤对生母杜氏一直都很尊重,为了让母亲欢心回答说,他之所以能够得到天下,主要是因为父母积德。杜氏反驳说,不对,你现在之所以能够统领天下,主要是因为后周皇帝柴荣,让一个小孩子主宰了天下,如果他当初册立了一个年长德高的周氏子弟做皇帝,你根本就没有机会得到天下。
紧接着,杜氏就对赵匡胤又教导说,你将来应该把皇位交给弟弟,天下事情那么多,只有立年长的人做皇帝,才能够处理得过来。宋太祖赵匡胤不敢违背母亲的遗愿,于是就跟杜氏立下了“金匮之盟”,还让宰相赵普用文字记录下来,藏到了金匣之中,让人小心看管。后来,赵匡胤去世的时候,遵照母亲当初的吩咐,把皇位交给了自己的弟弟赵光义,他就宋朝第二个皇帝宋太宗。
按照“金匮之盟”的原则,宋太宗将来应该把皇位交给他赵匡胤的四弟赵廷美,可他却为了自己的利益,隐藏了金匮之盟的存在,不愿意把皇位交给赵廷美,而且还对赵廷美多次斥责,不断打压他在朝廷中的地位。赵廷美本身就是一个骄横的人,从别人口中知道了金匮之盟的事情后,对宋太祖赵光义的不满彻底爆发了出来。赵廷美认为,他身为皇储本应该继承帝位,结果却遭到了赵光义的打压,心里非常的不平衡。
其实不光是赵廷美,几乎所有人在自己利益被人侵犯的时候,都会产生不满的情绪,只不过表现出来的方式不一样而已。赵廷美为何会选择谋反这条道路?只因赵光义太过狡猾,他登基之后就把“金匮之盟”给藏了起来,一直到自己登基后的第六年,才把金匮之盟的存在公布了出来。这时候,他已经基本掌握了朝廷的权利,所以不用担心有人会威胁自己的位置。
不过,宋太宗公布出来的“金匮之约”,是一份独传约,只说宋太祖当初按照太后的意思,传位给自己,并没有提及到赵廷美。北宋官方记载的历史,也基本沿用了这个说法。如果按照赵光义的说法,赵廷美并没有继承皇位的权利。公元982年,赵廷美暗中策划谋反夺取皇位的事情暴露,按照当时的规矩,应该给予非常严厉的惩罚,可赵光义只是罢免了赵廷美的官职,将他遣送到了西京留守。
赵光义当初给出的理由是,他顾念手足之情,所以不愿意对赵廷美进行过多的责罚。后来赵廷美在留守西京的时候,对皇位还是没有死心,一直跟兵部尚书频繁来往,继续策划谋反的事情。后来,赵廷美跟兵部尚书的勾结再次败露,这一次赵光义撤销了赵廷美所有的职务,只给他保留了一个王爷的虚名。彻底失去机会的赵廷美,最终忧郁成疾,年仅38岁就吐血而死。赵廷美死后,被葬在了汝州市陵头镇陵头村,占地规模相当庞大。
后代历史学家普遍认为,金匮之盟确实存在,而且应该是三传约,即“太宗传之廷美,而廷美复传之德昭”。如果按照这个理论的话,赵廷美造反就有了足够的动机。造反的事情暴露后,赵光义之所以没有对赵廷美痛下杀手,有可能是因为心中怀有一定的愧疚情绪。赵廷美去世之后,也跟着被散放到全国各地去做官。有的在河南,有的福建,有的在山东,没有被赶尽杀绝。
参考资料:《宋史魏王廷美传》、《续资治通鉴长编》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753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