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钱花到哪了?
新生向父母要4000生活费遭拒,个别学生生活费竟达3千
近日,一名大一女生的求助帖走红,她希望母亲给自己每月4500元的生活费,但遭到母亲拒绝。她觉得很委屈,认为一个月2000元的生活费根本不够花。
记者走访大学后发现大部分大学生的生活费都在1500-2000元之间,少部分学生在1000-1500元之间,还有个别学生的生活费在3000元以上。
以下为大一女生的发帖:
大一新生的发帖
❶我们从帖子中可以看出有一句话是“月底空了就要吃食堂”,所以意思是不是平时有钱的时候就去下馆子或者点外卖呢?
并不是要批评或抨击去饭店吃饭和点外卖的大学生,只是你还身处校园并且没有收入来源,如此大手大脚真的合适吗?
当朋友生日或有班聚之类的团体活动时可以去饭店聚餐,平时点外卖也并没有什么不妥,只是有几个疑问:外卖真的比食堂的食物好吃吗?真的比食堂的饭菜干净卫生吗?去食堂吃饭为何觉得委屈呢?
不必说什么冠冕堂皇的理由,只不过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过惯了,有一点点不如意就开始抱怨父母无能、抱怨世界不公。
但社会总有一天会让你明白:弱者只会抱怨,而强者懂得改变。
❷结尾女孩说同宿舍的人感觉都很有钱,用的都很好,如此一来她觉得母亲没能给自己最好的。
盲目攀比害人害己。大学生因为透支消费而去借非法校园贷最终负债百万的新闻屡见不鲜,最终只能是父母砸锅卖铁替他还清欠款,更有甚者不顾年迈的父母,不顾大好的青春年华而选择轻生。
我们无法替别人抉择钱应该怎么花?我们能做到的是如何规划我们的钱,如何担负起一个成年人应该担负起的责任与使命。
63岁农民感叹:儿子在大学里怎么没学到良心?
老农的儿子是一名大学生,也是五代人唯一考出的大学生,是他们老两口的骄傲。但上了大学的儿子觉得年迈的父母很丢人,平时也很少给父母打电话,一学期给家里打了三次电话都是要钱,家里三亩地的收入怎能负担他的花销?父亲无奈去砖厂做苦工,母亲眼睛红肿流泪都舍不得买一瓶眼药水。
后来听到进城打工的小伙子说儿子在大学里谈着恋爱很潇洒,老两口不知该气还是该高兴。然而最令老农生气的是过年儿子回来时,居然偷改了学校的收费通知,虚报学费。老农不明白手抚养大的儿子好不容易考上大学,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不知他们在大学里除了学习文化外,还能否学到要有良心。
现实的问题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四年要花多少钱?
对此问题一网友自述:十万远远不够。
他算了一笔账:大学四年的学费是8100X4=32400元,生活费(包括吃饭、打印资料、购买生活用品、参加集体活动、去外面玩、看电影、买衣服鞋子、买参考书籍、买作业本,等等)平均每个学期是12000元,四年下来就要12000×8=96000元,所以,我大学四年要花掉父母32400+96000=128400元。
我的生活费标准可能高于大部分同学。但是,我的学费在我的学校同类专业中,却是最低的。由此可以推算出:供一个大学生读完大学四年,要花掉父母10万+的钱。10万块钱是不够的。
但如今的大学生真的必须要过衣食无忧、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吗?父母应该纵容吗?子女问心无愧吗?
父母应该放手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无论是儿子还是女儿,父母总不可能陪孩子走一辈子。应该鼓励孩子多去进行社会实践,大学生活真的不只有学习,找一个合适的兼职挣一些零花钱并不会委屈了孩子,反而能更早的让他懂得社会的艰辛,挣钱的不易,孩子才会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承担起应负的责任。
子女应该自立
一是量力而行。没有经济来源的大学生,主要靠家庭供养。所以大学生应该要懂得父母赚钱不易,所有的消费都应量力而为。
二是勿要攀比。现在大学生很多人盲目攀比成风。买高档手机、昂贵化妆品等。当前最需要关注的是学生从事校园贷、裸贷等网络平台借款行为。而这类消费很有可能是大学生盲目攀比,虚荣心作祟导致,也是不正确的消费观导致的。
三是合理计划。真正改变自己行为都是从计划并执行开始的。建议每个大学生做个消费月度表,举个例子,支付宝会有你每个月的消费情况记录,根据过去记录,研究哪些是能够减少消费的,哪些是必须消费的,从而制定计划并执行。建议减少过多不必要的消费。
四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可以选择挣钱式消费。暑假可以去打暑假工,赚一些钱,用自己赚的钱去玩。当然,主要是希望能从自己赚钱的经历中明白,赚钱不易,珍惜每一分钱,养成正确的消费观。
简介:江忆北,一个可以当你树洞的作者,关注我,我们明天见。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720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