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一句话:男孩要穷养,女孩要富养,看到这句话,可能有的人会说,当今社会,应该是一个男女平等的社会,不应该出现这样的不公平待遇。但其实事实上,男孩和养女孩不一样,除开他们本身的身体不一样,还有心理上的不同,对男孩女孩的教育方式当然也就不一样了。
怎么养儿,才可以让他变成一个优秀的男孩呢?这让我想起了一个真实发生的一个故事。
事情是这样的,我朋友班上的一个男同学,上小学的时候,就听说经常被班里同学笑话,因为听说是他的爸爸总是会不分场合去骂他,吼他,还不允许他哭,因此使男孩很怕,而妈妈却总是过分的去溺爱他,他的妈妈包办他所有的生活,甚至说是陪读,男孩所有事情都喜欢听他妈妈的。
可能因为这样的一个家庭情况,使这个男孩性格很慢,甚至听说走路姿势都很没有一个男孩的气魄,用当下一个词就是有一些“娘”。我倒是也见过几回,确实给人的感觉就是比较软弱,甚至做起事情来,不知道怎么合理,很胆小,很怕事,很多事情都只知道问他妈妈,也总是三句话,不离妈妈。
那时候我还经常给朋友说,我说可能还小吧,可是后来到了高中,来到了一个新的环境,以为会比较好一些,会交到一些朋友,但奇怪的是没过多久,高中同学也给出了他同样的评价,当朋友跟我提起这件事情的时候,我还觉得可能有些夸张。
直到后来上大学,我与他刚好考到了同一个地方的大学,但学校不同,大一刚来学校时,因为他的父母有事来不了,朋友叫我跟他一起,当时是爸爸送我来的学校,我们就一路过来了。
下了火车,我跟爸爸准备去我学校,结果男孩一下车,就不知道了方向,拉着爸爸不让走,他不知道他怎么走,怎么办,还是三句离不开妈妈不在,我不会,最后没办法爸爸带他去了学校,安顿了下来,没过多久,他的妈妈,竟然来到了他读书的地方,陪他,就是这样,一直循环。
直到有一天,他妈妈因为意外离开了,而男孩没过多久,精神出现了问题,没办法只能退学,现在一直在精神病医院里,花一样的年纪,就只能这样了,我和朋友都觉得很痛心,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只能经常去看看他,为他祈福。
通过这样一个身边的故事,很多熟悉他们的人除了同情之外,也都是在评论他的家庭,爸爸的冷酷无情,经常的谩骂,妈妈的过分溺爱,一味的包办他的生活,就是这样家庭环境造就了他软弱的性格,最后导致不能承受生命中的一点痛苦而精神受损。
那如何把男孩养育成一个优秀的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让男孩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呢?这是父母所必须考虑的问题。以下这三点忌讳是清华教授发布在某论坛上的演讲,父母们可以仔细看看!
1、忌在公众场合批评男孩
我所说的那个男孩,因为爸爸从来都不分场合的谩骂,让小孩心里出现很大的落差,自尊心受到很大的伤害,让他内心感到害怕,因此变得自卑,胆小懦弱。
所以家长应该蹲下身子,小声和孩子说话,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才对,让男孩明白你的用意,而不是不分场合的去责怪他、批评他,这样做不仅会让男孩感受到了被尊重,感受到了被倾诉,也会渐渐有自己的思想,明白自己该干什么,怎么做,而不是形成依赖。
2、忌禁止男孩哭
在生活中,就像我这位朋友的爸爸,不允许男孩哭, 使男孩的负面情绪长期被压制住,让他内向自卑,甚至自闭。如果没有及时排除负面情绪,再心理的阴影就会越积越多,造成一辈子的影响。
所以,当孩子哭时,父母应该问问男孩,为什么哭,有什么需要帮助的。给孩子一个抱抱,并告诉孩子,有爸爸妈妈在,一切都会好起来的,适当的给予孩子温柔的爱,会事半功倍。
3、忌对孩子包办
父母对于孩子过分的溺爱,对孩子的事情全部去包办,全部由父母代劳,舍不得孩子吃苦,甚至不让他思考任何事情,只需要按着父母规划好的路线走就可以。
这样做的后果,导致了孩子自理能力差,孩子会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没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其实,父母能给予孩子很多东西,但生活的经历,社会的历练,人生的喜怒哀乐,父母是无法左右的,只有经历了,才会懂得生活的喜怒哀乐,不应该由父母去主导。
父母想要培养一个优秀的男孩,不应该以爱的名义,去站在爱的两端,太过于严苛,不断地苛责孩子,也不该过分的溺爱,一手的包办,而是应该像天平一样,去即懂得给予男孩子该有的温柔,也要懂得放手,让孩子能够独立自主,能够有勇气担当责任。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71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