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在出席活动的时候表示,应该坚决淘汰大学里的水专、水科、水师,与此同时,教育部也会出台一些相应的条规,将那些在学校连续3年不给本科生上课的教师和副教授清出教师行列。当然,这一系列举措的背后,还是为了能够让教师回归到教书育人的本真上来,而不是让他们只关注自己的职业生涯,却忽略了教导学生这一职责所在。
除此之外,吴岩还表示,一定要让学生的课程“难起来”,借此来淘汰掉那些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以让他们无法毕业的方式,去督促他们认真学习。这也就意味着,那些醉生梦死、不学无术的日子将一去不返。
对此,网友们纷纷表示“有同感”,因为在他们的印象中,似乎许多教授,都只是挂名上课,却从未见过其真人,平时上课也是让其他老师代上,这种现象一直都屡见不鲜。哪怕真的来给学生授课了,也只是照本宣科,毫无趣味性可言。
的确,不知从何时开始,教学成为了许多老师的副业,科研却成为了老师的主业。如何平衡教学和科研,成为了老师和学生的痛点之一。学生们大多都认为,既然选择了授课,那么就应该以教学为主,兼顾科研也并无不可。
不过也有部分学生持有不同的意见,他们认为讲课也需要方法和技巧,有些教授表达能力有限,加上语言过于高深,所以学生很难和这种“学术大牛”处在同一频道上。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教授在科研领域却创造力却十足,因此他们的确比较适合专注于搞科研,而不大适合授课。
就此看来,似乎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让教师明确自己的分工,讲师负责好好讲课,教授负责发明研究科研项目,如果情况允许的话,校方也可以给教授进行适当的排课,借此来让学生接触科研一线。
但是教研分离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毕竟教研分离基本上就等于理论和实践相分离,我们都知道,倘若要让学生真正地学以致用,那么光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够的。
由此看来,如何平衡教学和科研,确实是一个大难题。但对于那些始终奋斗在一线的教师,无论他们的头衔是讲师还是教授,都理应受到同等的待遇,也应该得到学生们的理解和尊重。
根治水课、水专、水师任重而道远,想要打造金课、金专、金师也并非一蹴而就。但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学生们应该明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一名优秀的教师,对于学生来说固然影响力巨大,但想要让自己成为行业的顶尖人才,最终还是要靠自身的努力。因此,学生们应当从自身做起,戒躁戒懒,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认真对待每一节课。如此一来,才能够不负青春、不负韶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697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