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志正 1920年12月出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2009年被国家卫计委、人社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授予“第一届国医大师”称号。
路志正曾担任过中央保健专家,是首都中医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
围绕着路老,有几个传奇:
一是路老95岁仍在治病救人。他每周出三个半天的门诊,是当时北京最年长的出诊大夫。除了门诊,路老还要经常出席各种会议,忙碌程度不输给很多年轻人。(据《生命时报》)
二是路老身体状态非常好。“测试路老的血管弹性,和40、50岁的健康男性是一样的。超声、心电图等测试都是‘未见异常’,血脂一点也不高……”路老的徒弟尹倚艰教授说。(据中央电视台《中华医药》栏目)
这位老前辈有和养生秘笈呢?在他分享的经验里,他提到最多的就是:
养好“后天之本”——脾胃。
中医认为,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人体的气血(相当于我们所说的能量)是由脾胃将食物转化而来的。
那么如何做才能养好脾胃呢?路老有一个坚持了几十年的习惯,那就是吃姜。
一、姜:古代人养生保健的必备之物
姜既是运用最广泛的家庭食材之一,又是常用的中药之一。姜能促进阳气生发,使人活力旺盛,精力充沛。它味辛、性微温,入脾、胃、肺经,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的功效。
姜的养生功效,很早就被中国人利用起来了。孔子在《论语》中说:“不撤姜食,不多食。”意思是,他每次吃饭都要吃姜,但是每顿都不多吃。
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走遍全国的千山万水,行囊中的必备之物就是姜。他每天早上都有嚼食生姜的习惯。
二、路老的吃法:每天三片醋泡姜
路老吃姜的方法很独特——醋泡姜。
平时家里人一买就是好几斤姜,然后用醋泡着。每天早餐,路老就会吃两三片醋泡姜。
路老解释:“姜本身也是一味药,加上醋(路志正教授用的是三年酿陈醋),醋是活血的,又能止痛,防止太辣,这样子,味道就更好。(关于吃姜的量)每天,吃几片就够了,吃太多就增加胃热,(效果)就相反了。”
三、小贴士:早上和夏天吃姜最好
一天之中,早上吃姜最好,人体的阳气回升,温性的生姜可以帮助体内阳气生发。晚上不宜吃姜。
一年之中,夏天吃姜最好,顺应天时,可以起到冬病夏治的作用。秋天不宜吃姜。
四、特别提醒:这些人不宜吃姜
阴虚火旺、有内热之人,或患有生疮脓肿、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胃溃疡、胆囊炎、肾盂肾炎、糖尿病、痔疮者,都不宜长期食用生姜,尤其是阴虚燥热体质,表现为手脚心发热,手心有汗爱喝水,经常口干、眼干、鼻干、皮肤干、心烦易怒、睡眠不好的人,吃姜会加重阴虚的症状。
五、家庭常见关于姜的四种妙用
1、生姜
味辛、性微温,重在发散;
功效:发汗解表,温肺止咳,温中止呕,散寒除湿,解毒;
主治:外感风寒、胃寒呕吐、风寒咳嗽、腹痛腹泻、中鱼蟹毒等病症。
2、干姜
味辛、性热,重在温煦。
功效:温中散寒、温肺化饮 。
主治: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寒饮喘咳、寒湿痹痛等证。
3、生姜皮
味辛,性凉,无毒,重在消肿止汗。
功效:消肿、解腹胀、和脾胃。
主治:《医林纂要》:“姜皮辛寒,以皮达皮,辛则能行,故治水浮肿,去皮肤之风热。姜发汗,则姜皮止汗,且微寒也。”
4、生姜汁
味辛气温,辛散胃寒之力最强,多用于止呕。
功效:《心法附除》云:“凡中风、中暑、中气、中毒,一切卒暴之病,姜能开痰下气。”
主治:《本草拾遗》:“汁解毒药,破血调中,去冷除痰,开胃。”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69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