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探索 > 撞击点周围100公里所有建筑都无法幸免,行星防御已经刻不容缓了

撞击点周围100公里所有建筑都无法幸免,行星防御已经刻不容缓了

NeoWISE利用其红外波段观测能力发现了3.4万个小行星,包括135颗近地天体。随着观测小行星开始进入系统化,NASA提出建造一个天基望远镜来搜索小行星。2019年6月,美国国家科学等机构建议,将行星防御的优先级提升,与其他科学目标进行竞争。因为2019 OK小行星事件,让美国开始重视行星防御。

宇宙印象 深度科普栏目第1018期 今年夏天,一颗名为2019 OK的小行星在距离地球7.7万公里的近地点上掠过,直接让NASA等空间机构捏出一半冷汗。从天文学的角度看,这是一个非常近的距离,同步轨道卫星的高度也只有3.5万公里,这颗小行星相当于两倍同步轨道高度与地球擦肩而过。2019 OK小行星是个危险的家伙,在这么近的距离上掠过,万一轨道偏转了下,那肯定会直接冲着地球来了。

发现2019 OK小行星的居然还是巴西的一个小型望远镜,这更加说明了地球防御有很大的漏洞,NASA将这个事件列入了危险级,意味着2019 OK是个需要防范的天体。巴西天文台发现2019 OK小行星也凸显了南半球观测能力的薄弱,我们甚至不知道这种情况发生过多少次,这一次我们发现了2019 OK,那么是否也存在没有发现、且近距离掠过地球的小行星?这不是没有可能。

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科学家Paul Chodas等人指出,地面上观测小行星会受到大气、天气的限制和干扰,而且我们还是通过可见光进行观测。当2019 OK接近地球时,如果其轨迹朝向地球,很可能无法被识别,其位移非常缓慢,连计算机都无法自动识别。我们需要更好的观测系统,如果能够把观测平台搬到轨道上,可再好不过了。1998年,这个设想就已经开始推进,NASA当时提出要在10年内发现90%直径在1公里以上的小行星。这个目标很快就完成了,于是在2005年,NASA又设定了在2020年之前找到90%直径大于140米的近地天体。

从1公里直径降低到140米,这意味着发现难度增大了。体积大大缩小导致反照率也会下降,小行星会更加昏暗,那么观测起来就不容易找到。NASA在2009年发射了广域红外巡天探测卫星,简称WISE,该探测器还有一个名称,叫做NeoWISE探测器,旨在通过红外手段捕捉近地天体。WISE任务在2011年探测器冷却液用完进入休眠期,到了2013年重新启用。

之所以能够重启是因为WISE上搭载了4台红外波段探测器,冷却液无法满足4台同时工作,自然就无法观测宇宙了。于是NASA用剩余的2台找小行星,很快就发现了一颗近地天体,编号为2013 YP139。NeoWISE利用其红外波段观测能力发现了3.4万个小行星,包括135颗近地天体。随着观测小行星开始进入系统化,NASA提出建造一个天基望远镜来搜索小行星。

2019年6月,美国国家科学等机构建议,将行星防御的优先级提升,与其他科学目标进行竞争。因为2019 OK小行星事件,让美国开始重视行星防御。

9月23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承诺将研制一艘全新的小行星狩猎探测器,预计花费6亿美元,在2025年发射入轨。顺便提一下,如果2019 OK小行星撞击地球,那么冲击波会摧毁撞击点周围100公里范围的所有建筑,虽然无法摧毁地球文明,但造成一个局部灾难还是轻轻松松的。宇宙印象为今日头条独家,其他均为假冒,转载均为非法。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686533.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