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200万亿元规模,财富管理行业仍是一片蓝海

200万亿元规模,财富管理行业仍是一片蓝海

对于投资,有人选择储蓄,有人亲历股市跌宕起伏;有人愿意购买保险保障,还有的人交给专业机构打理资产进行全方位的配置。不知不觉中,伴随着居民财富不断积累,投资渠道也越来越多,投资渠道从单一走向多元,覆盖到更广泛的人群。

数据显示,到2018年年底,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达90万亿元,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万元。据市场预测,2021年,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将达到200多万亿元。我国的经济稳定增长和居民财富不断积累,为财富管理行业蓬勃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说到投资,人们最常说的就是“不要把鸡蛋都装在一个篮子里”。我国资管行业经历20多年的持续探索,资管业务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元,银行、保险、信托、证券、基金等多种资管业务成为不同的“篮子”。

不同领域的合格投资者根据自身的“购买力”和投资需求,既可以选择稳健型的投资渠道,也可以在证券市场上一试身手,从数据看,各类资管机构可谓各领千秋。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银行业、保险业等资管产品余额合计近44万亿元,占资管市场总规模的55%。具体来看,银行产品余额22万亿元、保险资管产品余额2.6万亿元、信托公司资金信托余额约19万亿元。

相对而言,银行和保险资管等起步于满足储蓄客户和保险客户的增值服务需求,银行和保险资管产品定位于风险偏好适中或相对保守、不谋求超额回报的大众投资者。

在金融市场中,各类投资工具可以发挥不同作用,共同为居民财富保驾护航。2018年发布实施的资管新规及配套细则,为统一规范资管业务、促进全行业健康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各类资管机构也能够在统一的监管下更顺畅地实现分工协作与优势互补。

实践中,各资管子行业也逐渐形成了符合自身特点的市场定位和客户积累。比如,信托公司是金融子行业中唯一能够横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实业投资领域的机构,在多工具、多市场、跨领域资源配置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可以满足超高净值客户财富管理全流程的需求;保险公司提供的产品保障性功能突出,服务内容主要与帮客户防范财富风险相关,产品类别相对单一,在直接开展财富管理上还处于起步阶段。这些机构各有所长,通过合作可以进行优势互补。

当前,各类金融机构面临着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更公平的竞争环境,企业自身的战略定位决定了发展的高度,而资产管理能力则是业务能否向更深层次迈进的关键。今年发布的《中国私人银行2019》指出,50岁是超高净值人士财富管理目标转变的分水岭。迈过50岁门槛的超高净值人士,其主要的财富管理需求已经逐渐聚焦财富的有序传承。与之相适应,财富管理机构也要积极顺应客户需求的变化,研究市场、创新产品、提升服务。资管行业要进一步适应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变化,深化改革,主动作为,丰富供给,发展壮大,满足客户日益多样化、差异化的投融资需求

在近日召开的2019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中国再次发出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强音,其中提到“深化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开放”。可以预见,金融开放的稳步提速将给资产管理行业带来更大的机遇与挑战。对此,中国资管行业更应该思考,伴随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当越来越多的居民积累了丰厚财富时,如何更好地担当财富的专业守护者。

作为资产管理领军品牌,万盛行自成立以来,把握中国经济腾飞、中国居民财富快速增长的机遇,坚守服务客户、创造价值的初心和本源,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资产管理服务,通过全面,多维度的产品筛选及风险控制体系,创新的金融产品设计,短短几年内迅速发展,成为领先于行业,且快速增长的资产管理服务机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67822.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