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探索 > 地理--地球和星空

地理--地球和星空

1.地球公转、四季和阳历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称为地球的公转,由于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有66.5°的夹角,地球上温带地区同一地方一年中不同日期获得太阳辐射情况是不同的,由此形成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夏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高度角最大的季节,冬季就是一年中白昼最短,太阳高度角最小的季节。

以地球公转运动为基础编制的历书就称历,是现今世界通用的历法。地球公转周期为365.256天,即通常说的一年。以月球绕地球公转运动为基础的时间计量单位为月,在公历中一年分为12个月,月的长度有28日、29日、30日和31日,其中二月平年为28天,闰年为29天(四年一闰)。

2.农历与月相

(1)月相: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如下(新月看不见)。

(2)农历与月相的关系。

受日、地、月三者相对位置的影响,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形状圆缺有变。

3.太阳和月球

(1)太阳的基本概况。

太阳是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太阳的光和热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能量来源,它的体积是地球的130万倍,是由炽热的气体构成,我们看见的像圆盘状,明亮发光的太阳表面叫做光球,表面温度约为6000℃。

(2)月球的基本概况。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表面布满大大小小的环形坑,称为环形山。月球表面没有空气。月球上昼夜温差很大(可达300℃),因此月球上没有生命。月球自西向东绕地球公转,周期为27.32天。月球的体积只有地球的2%,质量是地球的1/81不到。

4.太阳活动与人类

(1)常见的太阳活动类型主要有太阳黑子和日珥,黑子是发生在太阳表面的光球层上,它活动的周期约为11年。日珥发生在太阳表面的色球层上。

(2)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主要有:①扰乱电离层,干扰短波通讯;②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③可在两极产生极光现象;④影响地球上的天气和气候,诱发地球产生异常天气。

5.太阳系

(1)太阳系的总体构成和运动。

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

彗星流星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行星都不停自转并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

(2)太阳系的八大行星距日由近到远的顺序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而其中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被称为类地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被称为类木行星。

6.我国航天事业的成就

从1960年成功发射第一枚自制的运载火箭至今,已成功多次发射神舟载人航天飞船、嫦娥探月卫星等。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0秒,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由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在中国西北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入轨后状态正常。后又成功发射“神舟八号”飞船,实施中国首次空间无人交会对接试验。2012、2013年分别发射“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飞船,进行无人或载人交会对接试验。

7.宇宙

(1)构成宇宙的星系层次。

(2)宇宙是无边的、大尺度上是均匀的,宇宙的膨胀是没有中心的

通过哈勃望远镜发现: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也就是说宇宙还处在不断地膨胀中,在大尺度上宇宙间物质的分布是均匀的。

(3)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发展,领悟科学家追求真理的精神。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不断变化的,从地心说到日心说,反映了人类认识宇宙的过程。公元2世纪,天文学家托勒玫创立了“地心说”,该学说认为:大地是宇宙的中心,太阳和其他天体都绕地球转动。公元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创立了“日心说”,该学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行星都绕太阳转动。日心说否定了地心说,沉重打击了封建神权统治,开创了自然科学向前迈进的新时代。

1.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地球内部可分为三个圈层,中心部分是地核,中间部分是地幔,最外层是薄薄的地壳

2.地壳运动

(1)地壳是变动的,地壳会上升、下沉,有时地壳变动得很激烈,有时则很缓慢。地壳变动的证据是:褶皱、断层、海陆变迁。

(2)地震火山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地震火山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火山带,这与板块分布有关。

3.地震的预防

地震可以预报,但目前并不是所有的地震都能及时预报。人们通常用仪器,根据动物、气象的反常现象作出预测。

地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方法。地震发生时,应跑到空旷的地方或躲在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如厨房、卫生间。

4.板块学说

(1)板块学说认为:岩石圈被分裂成六大板块,大陆和海底的板块都在软流圈上“漂移”。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方,恰恰是火山地震最集中的地带。

(2)科学假说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

由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到后来的“板块学说”,都是运用了一种科学方法——假说。假说对人们认识自然现象,研究自然现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5.地球上的水体

(1)水体的分类。

地球上的水体按存在的空间可分为大气水、陆地水和海洋水。

(2)水循环。

自然界中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

(3)水资源。

①能理解世界和我国淡水资源的严重危机。

世界上不少国家和地区淡水资源紧缺。我国更是一个缺水的国家,中国水资源的主要特点: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的四分之一,人口密度与水资源的分布相一致,水资源的时空变化很大,集中在夏季与东南,水资源系统脆弱不稳,旱涝频繁,水资源污染严重,水生态系统退化加剧,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②能列举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的措施。

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节约用水、避免浪费,防治水污染,兴修水利工程和跨流域调水。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平衡。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677503.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