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闲来无事,恰逢天气也好,就决定到县城北边的大堤上走走。
大堤紧挨着我们这一带有名的沙河,从南至北,绵延数十里,远看也是比较壮观的。从家里到大堤,骑自行车最多二十分钟,行至堤口,我并未停留,顺势沿着平缓的斜坡上了大堤。
在我的记忆中,早些年的大堤上覆盖着厚厚的尘土,坑坑洼洼,高低不平,土路的两侧长满了一人多高的荆棘和杂草,更有藤蔓类的植物互相攀爬缠绕,扩展滋生,本来还算宽阔的路面却因此显得狭窄了些。而这里的偏僻荒凉和道路的难于行走,使得大堤上少有人迹。偶尔有图省事想抄近道的从堤上走,也是结伴而行的;要么就是附近村子里的村民干农话累了也会坐在堤上稍作小憩,因为堤的东面有着大片的庄稼地。
对于旧时的河堤,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为我曾经多次地走过,并且走得很累,很艰难。
我仍然很清楚的记得,那时候每到星期天,在县城读高中的我和教书的父亲总会一起骑着自行车回家,因为我骑车不老练,父亲和我要走无车少人的大堤,走马路车辆多,人也多,不安全。
其实我是极不情愿走堤的,现在想来心里还是发怵。
由于路况很差,车技不佳的我小心翼翼,胆颤心惊,大有如履薄冰之感,唯恐一不小心,车倒人摔。父亲跟在我的后面,知道我很紧张,骑一段路就让我下来推车走会儿。就这样,推着车走一程,骑上车走一程,走完近十里地的大堤路,我早已是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了。
多年之后的我,现在重走大堤。
看如今的河堤,真正是旧貌换新颜了,平坦平整宽阔整洁的柏油马路蜿蜒伸向远方,路边竖立着“四好公路”标志的牌子;路的两侧栽种的白杨树长得茂密挺拨。大堤东侧是一望无际的稻田,在秋日的阳光下泛起一片金黄,偶尔有几只白色的水鸟飞过,站在堤上望过去,天高云淡,金黄色的稻田和掠过稻田的水鸟共同组成一幅美丽的秋日即景图。
大堤的西侧就是我们这里大名鼎鼎的沙河了。沙河河面宽阔,河水清澈,水量也很充沛,当微风拂过水面,荡起层层涟漪,有一种“水光潋滟晴方好”的美好意境。
让我惊奇的是如今的沙河河滩也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河滩以种植树木居多,一路树木成林,其间还掺杂着豆类农作物,或者是低矮的月季花棵,现在还不到深秋,树上的绿意还在,玫粉或者亮黄的月季花色也未曾有太多的衰减,豆秧叶子普遍都还没有变成那种标志成熟的焦黄色,豆荚被稠密的叶子遮挡着,从大堤上往下看,是不容易看得到的。
沿着大堤一路走着,看着,偶尔会发现河滩边有一两个垂钓者,带了草帽,脚边放着个小桶,静静地等待着。
在这个天高云淡,阳光正好,微风不燥的秋日,我独自骑着自行车走在大堤上,一路嗅着稻香和花香,眼前是如画一般的风景,我想所谓的岁月静好大概就是这个样子的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675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