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郑州小王老师,专注培养孩子学习动力和能力,定期分享高效学习方法和政策信息,关注我让孩子轻松学习,高效学习。有学习上的问题,可以私信我☺️
1 保持专注——注意力
大脑处理信息是有一定容量的,一次性只能关注到部分信息,剩下的都会被自动过滤掉。只有当我们对某些事物有更加持久地注意,记忆才会产生。同理,如果能够不受干扰地持续专注于一件事,记忆就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好比我们平时工作,如果同时处理多项任务,或者是工作的时候不时上上网、刷刷手机,专注力被分散了效率就会降低一样,记忆力也会因为专注力不足受到影响。
孩子开始学习之前,可以提前减少环境中的干扰因素,把和学习无关的东西剔除掉,像小零食、水杯、其它科目的书、小玩具等等。让他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到某一项学习任务上。
2 结合图像
关于记忆有一个图片优先效应(Picture Superiority Effect)。
一个信息如果是以纯文字的方式展示,我们只能记住其中的10%,但是如果是文字和图片结合的方式,我们可以记住其中的65%。
哈佛大学有个研究项目叫可视化思维(Visible thinking)。目标就是提供可视化的工具和方法,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其中我们最熟悉的一种工具就是思维导图。
在美国从幼儿园到大学,都在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孩子分析问题、理清思路以及记忆。经常用到的有流程图(flowmap)、气泡图(bubble map)、树图(tree map)。
流程图主要是展示步骤和过程,可以用来学习故事或者事物科学的发展过程。比如南瓜的生长过程是经历种子、苗、开花、结果、成熟。
气泡图强调的是描述事物的属性特征。可以用来学习各种定义和概念。比如说母鸡,是什么颜色的、住在那里、吃什么东西等等。在学习文学作品人物特征也常常用。
树图则是用来归纳和分类,适合用来学习复杂结构的知识。
3 重温复习
这一点听起来有点老掉牙,但还得拿出来认真说一下。毕竟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也不为过。
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曾做过一个研究,发现学习的知识如果没有及时进行复习就会很快遗忘。
他的研究表明如果不进行复习,学习过的知识20分钟只能记住58%,1小时之后大概记住44%,一天之后只记得大约33%。这个规律也被成为遗忘曲线。
遗忘的频率在每一个人身上可能有差异,但大致都遵循前期遗忘快的特征。如果孩子能够及时进行复习,就会将其记得很牢。
当然复习不单单是把原来的知识再学一遍,还可以是把想要记住的东西融入日常生活,或者是学习和它相关的其他知识等等。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最后想要说的是:记忆力训练不是一日一时之功,足够的耐心和科学的引导才能产生质变。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668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