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孩子哭闹家长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孩子哭闹家长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很多孩子在还没有学会表达情绪的时候,通常会以哭闹发脾气来表达自己的需求。而很多家长一听到孩子哭闹,就会本能地紧张,甚至会心烦气躁,于是立即进入“灭火模式”,有些家长会哄孩子让孩子不哭,有些家长则是呵斥,甚至恐吓吓唬孩子,想让孩子停止哭闹。



实际上有时候家长的反应过度了。孩子之所以哭闹,是因为情绪要表达释放,这个时候劝孩子别哭了,往往是没有运用的。而如果通过呵斥吓唬甚至打骂的方式制止孩子哭闹,可能适得其反, 孩子还会认为爸妈不爱自己。

孩子哭闹的时候,家长可以尝试这样做。

孩子哭闹一般就是生气了,委屈了,不开心了,需求没有得到回应等等,这时候允许孩子哭,让孩子情绪得到一个释放。家长可以先不要哄,也不要呵斥吓唬,更不能使用暴力打骂,可以对孩子说“你这样哭是不对的。

但是也不要对孩子不管不问,千万不要心烦气躁,一走了之,任由孩子独自哭泣。可以在孩子旁边呆着,静静的陪着孩子。这时候的陪伴很重要,给予陪伴,即便没有立刻哄他,孩子也能感到你是爱他的。你可以陪在一边用肢体语言无声地安慰,比如看着他的眼睛,轻抚他的背。或者对孩子说“你想哭就哭吧,妈妈会陪着你的。”

而孩子闭着眼睛哭,他会悄悄睁开眼看,想“妈妈怎么还不来抱我”,接着继续哭。第二次再睁开眼,看看怎么还不理我,然后继续哭。慢慢的到第三次的时候,孩子情绪释放的就差不多了,他自己也就不哭了。这个过程大概需要五到十分钟,孩子慢慢就情绪平静下来了

等孩子哭完了,家长可以拿热毛巾帮他擦擦脸,让他觉得父母还是爱自己的。家长可以跟孩子说“妈妈要跟你说一件重要的事,说一说刚才哭的事,我知道你刚才很生气,很委屈,这种感觉很不舒服,但是哭闹也是不对的。”这时候温和的将孩子刚才哭闹的感受讲述出来让孩子觉得父母真的很理解他也很关心他。然后给孩子讲道理,父母的包容是有边界的,不会事事都满足他,哭闹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告诉他以后应该怎么做。

从哭闹到平静,再到父母给孩子讲道理,这个过程是一个让孩子释放内心情绪的过程,也是积累一次从哭闹到平复的情绪管理经验的过程。

如果家长意识到这一点并且引导得好,孩子的情绪管理的能力会变强,相反,如果家长只知道一味让孩子“不要哭”,甚至采取暴力呵斥打骂方式,反而会让孩子对情绪认知造成障碍。

通过这种方式不断强化,父母引导孩子慢慢调节自己的行为,控制自己的情绪,哭闹就会越来越少,快乐会越来越多。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664645.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