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璇儿
图/网络
高三一年,小昭虽然疲惫,但一向心无杂念,她只是希望多刷些题,多考点分,上一所好大学,将来当一名人民教师,把知识带给更多的孩子。但是,上大学后,她的内心好像生病了,总觉得身边的同学太优秀,自己却那么不起眼。
01
小昭的身材匀称,满脸的胶原蛋白,是青春期的女生该有的模样。她从不沉迷打扮,也毫不在意胖瘦,一年到头,都不会上秤测个体重。胃口也不赖,正餐零食顿顿不落。
直到一天,听到大学舍友在讨论体重。
“你好瘦呀,腿真细!好羡慕你”“瘦嘛?我都90多斤了,最近吃太多,得减一减啦”
小昭心里一惊:170,90多斤,还要减肥呀,我多少斤来着?于是,小昭趁着舍友没在,偷偷摸摸地上了称,眯起眼,心惊胆战地看向体重秤上的数字。110!天哪,这个数字深深刺痛了她,她的眼眶开始泛红。小昭走到镜子前,对着身材,上下打量,顿觉自己无比陌生。以前她最骄傲的腿,多么白皙呀!现在变成了别人眼中肥胖的记号;脸上Q弹的胶原蛋白,似乎也在嘲讽着她。
从那天起,小昭开始对体重异常敏感,她不再好好吃饭,努力节食,疯狂运动,逼迫自己迅速变瘦,但同时,她觉得身边身材好的女生变得更多了。“穿L码衣服的女生哪有穿S码的女生好看”、“要么瘦,要么死”的信条,将小昭推至偏激的瘦身认知里,她的内心有了杂念。
02
“小昭,你知道吗,隔壁宿舍有个同学,经济独立了,生活费完全不找家里要” “这么厉害?”“对呀,听说是给一个公司写策划,薪酬丰厚”
小昭惊讶之余,低垂下头,她开始责备自己的无能:同样是大学生,为什么别人能赚钱,自己却拿着家里每月给的生活费,还要成天小心翼翼、精打细算,生怕花的太多、太快。
每每学校评定奖学金,院里评优评先时,别人能拿出一沓证书,什么双创、挑战杯、论文、演出,各种规格类型的比赛奖项应有尽有,而自己却只能死攥着那些看似优秀的成绩单,在角落里暗淡无光。小昭感到自卑,接着恐慌,这样的自己,还能做些什么?
03
小昭渐渐陷入迷茫,她觉得四周黑暗,孤苦无依,内心微弱的光芒并不足以庇佑她。
小昭陷入两难:即将毕业的自己,是应该像小A一样埋头苦读,考研上岸,还是和小B一起疯投简历,工作谋生呢?她似乎忘记了,做选择前应该先问问自己,而不是效仿那个所谓“更好看”、“更优秀”的他(她)们。
不快乐、不自信、找不到出口,这一切都源于你遗失了初心。
后来,小昭相通了,与其将自己捆绑,身心俱疲,倒不如放下比较,活成自己。
她选择继续学习,成功考取了教师资格证,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小学老师。她还是不瘦,还是没有那么多的证书,或是大笔的钱,但是在教育行业里,小昭找到了人生价值,做回了心无杂念的自己。小昭何其幸运,又何其聪明。
04
作为旁观者,也许你会觉得这姑娘傻的可爱,又有些可怜,压根没人要求你那么瘦,那么优秀,何必死心眼,非要与人相较,跟自己过不去呢?
所谓“旁观者清”,其实芸芸众生又何尝不是小昭呢?你想想,当你渴望白皙的肤色,长期购入美白产品时,可曾想过,谁规定了“白皮肤才是美”呢;当你热衷成功学、财富学,不断赚钱投资的时候,可曾琢磨过,谁又规定了“会赚钱才是成功”呢;从小到大,爸妈嘴里总念叨着“别人家的孩子”;逢年过节,亲戚朋友总要问你“在哪工作呀,工资多少啊,有对象没呀?”其实,你已经陷进别人的价值逻辑里,很久了。
或许你会说,这是在贩卖焦虑,我们只要保持清醒,就不会被牵着鼻子走了。你说的很对,然而,又很理想化。正如此言,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的产物。我们生活在这个庞大的亚文化群体中,不自觉地接受到一些文化观念,又潜移默化地认可了它们,而后深信不疑,你甚至压根不知道这些观念可能不合理,又何谈保持清醒呢?
常常有人会吐槽“他怎么能这样?”,要是你追问他为什么不能这样,这样有什么问题嘛?对方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是固有的文化认知,让他深信唯有合群从众才是合理,与大众割裂的个性是不能被接受的。这便是社会的文化语境,价值逻辑。
05
不知道你是否读过《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这本书?此书记录了作者薇妮斯蒂.马丁在上东区(美国顶级富豪圈)艰难的育儿生活。
要瘦,还要比谁瘦得快;送孩子上最好的学校,为孩子找最佳玩伴;买爱马仕铂金包,做昂贵的Spa。任何小小的不完美,都是这些妈妈们的错。
“要做一个完美的母亲,任何的瑕疵都意味着丢脸”
上东区的妈妈们因此总是失眠,焦虑。她们是有钱,尊贵,甚至完美无比,但是千人一面,却又毫无快乐,有何意义?
在书中,这些上东区妈妈们的故事被描写到极致。它们如刀割一般,让人疼痛。
被阶层的价值逻辑捆绑,遮蔽了原本对自身价值的追求,何其可悲!
其实,你也许从不知道何为美丽,何为优秀,何为成功,何为富有,这一切的判断仅仅是基于外界堆积出的价值逻辑,它驱使你按照这样的逻辑去判断,引诱你掉入大众的审美陷阱。而内心熊熊的欲望又时时鞭挞着你,为名,为利,为成为别人眼中艳羡的对象,因此,你用这套价值逻辑将自己紧紧捆绑,即使难以喘息,却也逃脱无能。
加之,外界又持续不断地给予新鲜刺激。“优秀的人”越来越多,你只会怀疑自己还不够完美,对于这套价值逻辑,哪又有半分质疑呢?拿着别人给的价值逻辑,去四处与他人相较,赢了,暂时松上一口气,输了,就陷入自闭,自我否定。但是如你观小昭之言,瘦到极致不一定好看,会赚钱、拥有很多证书也不代表优秀。
06
面对浅表的价值逻辑,你很容易发现其中的漏洞,但如何不被那些由强大文化语境支配的价值逻辑捆绑呢?
一个标准:形成内心的判别标准,追求自身的价值。
为什么会焦虑,自卑,恐慌,是因为你缺乏对价值的认知,没有自己的判别标准,只能拿着外界的价值逻辑与自己相较,不符合或差之甚远,如何能不焦虑,不自卑,不恐慌?
因此,要想不被虚假的价值逻辑牵引,必须填补空白,占地为王。知道自身价值的定义,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积极走上追求价值的道路。
目的明确,那么别人的看法、评价、行为都只是路上的风景,动摇不到你的根本,这才是真正的清醒。
杨绛先生说过“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以前以为这是孤傲,现在才知道这是自信和勇气。只有一个对自己人生价值相当清楚的人,才敢说出这样的清醒的话,佩服她勇气的同时,更要赞叹她的智慧。
愿,你也能找到自身的价值,活成想要的模样!
作者:璇儿,一个爱写观点文的南方妹子。
END.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650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