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考研人数逐年攀升,19年达到290万,预计20年会有320-350万,除了由于就业竞争加大,导致报考人数增多外,国家也在扩大研究生规模。
说到研究生,不得不提研究平台,也就是科研平台。
科研离不开科研平台,科学越发展,对工具、试验条件的依赖越重,17、18、19世纪那种坐家里想一想,算一算就能做出伟大科学成果的时代基本已经过去。
现在的科学研究,需要顶尖试验平台,而中国想实现在世界上科技的引领,需要一批顶尖的实验室。
中国目前最顶级的试验平台是:重大基础设施和国家研究中心。
这两个比大家常听说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都要高一个档次,属于最顶级的。
浙江大学-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
从哪里体现“顶级”呢?
(1)实验室人员多
实验室人员少的五六十,多的达到500,甚至千人的研究团队规模,如果包含研究生,多的能达到三五千人(以国家材料服役为例)。
(2)经费多
投入经费最少的,是脉冲强磁场装置,也达到了两三亿的国家拨款,像上海科技大学承建的“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更是达到了90多亿。
对,没看错,一个实验室装置投资近100亿。
整体上,这个层次的实验室,大约投资10-20亿。后期年运营经费是亿级。
(3)涉及学科众多
一般一个实验室,不只是涉及一个学科,是多学科交叉,例如武汉光电研究中心,涉及光学、电子、计算机、机械、物理等,一般是5个学科以上。
对于选择大学专业一定要注意,在一个大学,这些平台涉及的学科都不会弱。
(4)代表中国,或者全球最好的试验条件
什么是试验条件?
比如汽车研发的时候要做“三高”实验,这个实验就需要在极端的条件下去做——高温、高寒、高原。
很多车企冬天去最冷的东北黑河,夏天去最热的新疆吐鲁番,秋天会去空气稀薄的青藏高原做实验,就是为了看在这种极端天气下的汽车各方面性能。
那做各种科研方向的实验室也是为了创造特定条件。
例如,研究“一块纳米、石墨烯、钙钛矿-材料(就是一块黑科技材料)”——
浙江大学-超重力模拟设施:我有超重力,1200倍地球重力,给你加加压,看看你什么反应;
华中科技大学-脉冲强磁场:我有大磁铁,几十万倍地球磁场,吸吸试试;
北京大学-跨尺度成像设施:哦,小东西很坚强啊,大磁铁搞不动,大压力压不垮,我有超级放大镜,看清你每个分子;
清华大学-极深地下:我们家山洞可深了,2400米,完全没有外界干扰,放进去试试,看你怕不怕,还是没反应;
哈工大-空间模拟设施:地球装不下你了,那就来我们这吧,模拟月球火星哦。
......
这些实验条件,都是常规环境下很难达到的。
华中科技大学-脉冲强磁场试验装置
哪些学校拥有这些实验装置?
这些设施(实验室)都是在自己领域,世界top5或者top3的,甚至top1,为未来科研打下硬件基础,当然,中科院是拥有这类设施最多的。
光有这类设施也不方便啊,你们家大磁铁在武汉,超重力在杭州,清华的山洞在四川,哈工大的空间模拟在哈尔滨......
那别这么玩了,咱们把这些设施集中起来,到一个几个地方去,这样做试验不是少跑地方了吗?
这种合起来叫什么呢?
叫“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就十几个,二十个重大基础设施合起来。
目前批准了那些地方呢?
正式批准的一共4个地方——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主要在中科院合肥和中国科技大学)
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最核心的是中科院上海,上海科技大学、其次是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北京为核心,清华北大等高校支撑)
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中科院深圳、北大清华中山深圳校区支撑)
这种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预期累计投资会200-500亿,是未来大杀器,可能会叫“国家实验室”(说是可能,是因为发改委还没想好,名字待定)
这个会极大影响中国科技进程,也会影响各个区域科技实力。
你们4个批准了,南京、杭州、武汉、成都、西安等怎么办?他们也在积极申请,能批准几个,不好说。
这是目前中国最顶尖的科研平台,如果全部建设成功,在科技领域,世界上可能只有2个国家:中国和外国。
当然,这类顶尖平台,只是少数高校的事情。
下次我们介绍: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高校的狂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635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