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失败和苦难的时候,不是牢骚满腹,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忍受考验,坚持努力,将逆境转化为顺境。
而在成功和幸运的时候,不骄不躁,抱着真诚的感谢之心,坚持努力,使成功得以长期持续。
——稻盛和夫
苦难不会没完没了,当然幸运也不会永远持续。得意时不忘形,失意时不消沉,每天每日勤奋工作,这比什么都重要。
人生是由“命运”与“因果报应法则”交织而成的,有一帆风顺的时候,也有遭逢厄运的时候。
释迦牟尼称此为“诸行无常”,他还说:“因为无常,所以人生很苦。”总之,因为人生一直在变,所以苦难也一直不断。
但是,我认为在惊涛骇浪的人生中,无论是好的抑或坏的境遇,都是造物主赐给我们的考验,幸运的际遇与不幸的灾难在本质上同样都是考验。一个人如何面对这样的考验,将进一步决定他未来的人生会产生怎样的变化。
01
成功源于:谦虚和朴实的努力
首先,我们必须思考的是,遇到“成功”的考验时,应该如何应对才是正确的?
当获得令人称羡的幸运或成功际遇时,多数人会将成功归诸于自己的努力,把这样的结果视为理所当然。更极端一点的人,甚至觉得自己本来就应该更成功一些、更幸运一些。
但是,也有一种人,总是将幸运和成功的理由,归诸于周遭环境和别人的帮助。面对自己获得的幸运和成功,心中始终想着:“太可惜了,只有我得到幸运和成功的垂青,这真的是好事吗?”我想,这是他发自内心的谦卑。
前者认为所有的幸运和成功都是靠自己的力量赢得的,因此更成功一些也是理所当然的。这种人一心想得到等同于自己付出的报酬、地位和名誉,同时也把自己的欲望愈养愈大,总是在成功的时候忘了谦虚,态度开始变得越来越傲慢。
事实上,给他带来成功的正是他的谦虚和朴实的努力,结果他却在成功时失去了这两个优点,开始怠慢,只留下想要更成功、更幸运的欲望,并且任由其继续膨胀和发展。
失去了谦虚和努力,也就失去了支撑自己幸运和成功的优点,开始和凡事向善的宇宙意识变得不同步,也因此走向最终的没落和衰退。
几经努力才获得的幸运和成功却没能把握住,因为这些人的“心”变节了,并由此跌人衰退、没落的窘境。
02
成功与失败只是结果
态度才是决定因素
另外一种人,不但通过谦虚和朴实的努力获得了幸运与成功,而且面对成功时能够诚心感谢周遭人的帮助。
这种人戒慎恐惧,不敢独占成功的果实,反而和更多的人及广大的社会分享自己的成功。他们从来没有忘记保持谦虚的心和朴实的努力,甚至更加努力地工作。
我相信,能够用这种态度来面对“成功”考验的人,将会得到更多的幸运与成功,甚至能永久保持自己的幸运与成功。
被幸运和成功眷顾时,当事人应对的态度不同,将会带来天壤之别的结果。总而言之,获得幸运和成功并非最终的结果,面对幸运和成功时的态度,才是决定最终结果的因素。这一点对世人非常重要,值得我们谨记于心。
也有一些人完全不知道因果报应会对命运造成影响,因此在遭逢灾难、厄运和困苦的考验时,因为无力抵挡所面对的痛苦,转而愤世嫉俗、嫉妒他人,为眼前的际遇唉声叹气,发出不平之鸣,最后甚至抑郁而终。
用这种态度面对考验的人,只会让人生越来越灰暗,越来越辛苦,让只能拥有一次、弥足珍贵的人生变得索然无味,毫无收获可言。
反观另一种人,他们即使遭遇灾难、厄运和困苦的考验,也能承受所有的痛苦,全力以赴、努力奋战、不断设法挣脱困境。
想来,他们必定抱持着现在受苦没有关系、未来定能重见光明的信念,并时刻保持开朗的心境而不断努力。
这类人绝不会愤世嫉俗、嫉妒他人或埋怨连连,而是勇于正面迎向苦难、接受考验,甚至将苦难视为造物主考验自己有无进取心的试题,因而心怀感恩、欣然接受这个考验,并且乐观地永往直前,继续朴实地付出努力,这样的人最终一定能够获得令人向往的成功和充满光明的未来。
事实上,由“命运”与“因果报应法则”交织而成的人生,恰好就是惊涛骇浪、诸行无常的人生,而非平静无波的人生。
在此人生中,无论遭遇苦难或幸运哪一种考验,无论以后是上天堂还是下地狱,都取决于当事人能否谦卑、乐观地来面对。
03
满招损,谦受益
修己治人,循道而行
这样的说法古已有之,在中国的古籍《尚书》里就曾提到“满招损、谦受益”。而这句话不仅适用于个人,就国家而言也是一样,一国的政府如果不谦虚,国家就会出现危机。
翻开日本的历史,事实即呈现在眼前。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紧随欧美国家之后,政府提出了富国强兵、发展产业的口号,人民也发挥了至死方休的努力精神,上下一心努力奋斗。结果大约在四十年后(1905 年),日本以一场日俄战争,打败了强大的俄国,赢得了全世界的喝彩。
从此,日本人开始陶醉在幸运和成功的滋味中,失去了谦卑的心,开始大举扩充军备。又过了四十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终于尝到了战败的滋味。
化为废墟的日本,再度反省、修正,全民重新同心合力建设国家。不久,日本又跃升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日本的经济复苏再度被誉为奇迹。照理说,日本人应该更谦虚才对。战后经济复兴的成功恰似一个考验,对日本的国家治理和经济政策而言,应对这个考验的基本方法就是谦虚。
但是日本又变得自大了,那些大企业、大银行的经营者完全忘记了战后数十年来日本人的谦虚、努力以及相互扶持合作的精神。
于是,从企业经营者到一般大众,大家淡忘了额头上的汗水,而开始追求眼前的近利,从八十年代开始疯狂、忘我地投资不动产和股市,造成了所谓的泡沫经济。
傲慢的结果是,泡沫经济迅速地破灭了,很多经营者转瞬间便饱尝了一贫如洗的滋味,当初买了一堆据说还会涨四五倍的土地,结果价格只剩下了五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总之,留下了大笔的债务,使经济情况衰落到连本来不可能倒闭的银行也倒闭了。
或许,早在八十年代之前,日本人就已经忘记了谦虚的重要性。为了提醒国人,安冈正笃先生曾于 1969 年在《命运与立命》一书中,以“忘却人生之道的技术和学问是人类的不幸”为题,指出:
科学、技术、繁荣也好,政治、经济、学问也罢,从长远的角度来看,都是一些不可靠的、无法正确衡量的东西。因为对人类而言,如果忘却了最重要的根源,技术和学问只会造成不幸。如果只是一阵翻云覆雨,那么终归会在命运的操弄下结束。但是如果冷静观察一下,在这些东西的背后及深处,必定存在着一些严肃的法则,也就是所谓的道。如果不循道而行,我们将找不到任何可以信赖的事物。这种感觉到了 20 世纪下半叶,更是备感深切。真正的学问是在于了解和学习现象的根源,也就是本质或道。我们要学习的是心的学问(心学),换句话说,就是走到哪里都要修炼自己、帮助别人(修己治人)的学问。
我认为,安冈先生已经看出,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二十四年后,又开始产生了怠慢松散的心,因此才会提出这样的警语。
俗话说“荣枯盛衰乃世之常情”,由谦虚到怠慢而且反反复复的应该不只是日本这一个国家。将眼光放之全世界,无论中国或欧洲,只要国家兴盛,就会产生怠慢之心,然后再度走人衰落。
我认为,日本能否顺利从眼前的不景气摆脱出来,与日本人能否早日发现这个原理,及时恢复谦虚和认真对待世界的态度有莫大的关系。
每天诵读六项精进:《活法》P113-114
①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努力钻研,比谁都刻苦。而且锲而不舍,持续不断,精益求精。有闲工夫发牢骚,不如前进一步,哪怕只是一寸,努力向上提升;
②谦虚戒骄。“谦受益”是中国的古话,意思是谦虚之心唤来幸福,还能净化灵魂;
③天天反省。每天检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是不是自私自利,有没有卑怯的举止,自我反省,有错即改;
④活着就要感谢。活着就已经是幸福,培育感恩之心,滴水之恩也不忘相报;
⑤积善行、思利他。“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行善利他,言行之间留意关爱别人。行善积德有好报;
⑥不要有感性的烦恼。不要老是忿忿不平,不要让忧愁支配自己的情绪,不要烦恼焦躁。为此,要全力以赴、全神贯注投入工作,以免事后懊悔。
我经常将这“六项精进”挂在嘴上,提醒自己实行。虽然字面上平凡之极,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必须一点一滴去实践,融入每天的生活之中。不是把这些道理当成摆设,关键是在日常生活中贯彻落实。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633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