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是什么?
“3+1+2”模式下选物理还是选历史?
高一生该如何选科?
历史科是不是更加容易?
此前,教育部正式发文,确定了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8省市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而今年各地已经开始正式实施新高考“3+1+2”模式。
一、"3+1+2"模式
在“3+1+2”模式下的选考学科中,将物理、历史作为必选科目,学生必须至少选择其中一门报考,这等于给偏文、偏理的考生指出了更简便的选择之路。物理和历史两科在高考中的地位无疑相对其他四科更加重要。
“3”,指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考科目;
“1”,指物理、历史两门限选科目;
“2”,指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以及除了必选一门以外的科目中任选2门。
"3+1+2"规则的12种排列组合:
1、语文、数学、外语、物理、生物、化学
2、语文、数学、外语、物理、生物、地理
3、语文、数学、外语、物理、生物、政治
4、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地理
5、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政治
6、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地理、政治
7、语文、数学、外语、历史、生物、化学
8、语文、数学、外语、历史、生物、地理
9、语文、数学、外语、历史、生物、政治
10、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化学、地理
11、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化学、政治
12、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地理、政治
二、成绩怎么算?
统一高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
从2021年起,8省市普通高校招生依据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录取。
同时,从2021年起,8省市新高考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科目成绩和学业水平考试选考科目成绩构成,满分750分。
其中,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50分。
选考科目中,物理或历史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
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自主选择的两门科目按等级赋分后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
依据实施方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
合格考成绩是学生毕业、普通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
选择考成绩计入普通高校统一考试招生录取的考生总成绩。
8省市均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选择性考试安排在6月统一高考期间一并进行,并且将考试次数确定为1次。选择考由省里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组织阅卷、统一公布成绩。
再选科目为何实行等级赋分?
重庆市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
第三批进入改革的8个省市在教育部统一指导下组成联合专家组,邀请国内顶级数理统计分析领域的专家学者,借鉴前期试点省份经验,在对8省市历年高考成绩、录取数据进行分析、演算的基础上,通过数学建模,在接受度、区分度、拟全度、提升度以及稳定性和适应性的评价标准框架内,确定的8省市共用等级赋分办法,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三、高校怎么招
录取实施“两依据,一参考”
此次8省市公布的实施方案,高校录取实施“两依据,一参考”模式,即不仅依据三门统一高考学科科目成绩和三门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成绩,还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录取的重要参考,从单纯“看分”走向也要“看人”。
根据实施方案,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分为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采用真实记录方式,客观记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各项内容。高中学校通过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为每一名学生建立个人成长电子档案。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记录个人日常活动情况;
按照各省市教育厅统一要求,学生在每学期末整理、遴选具有代表性的记录材料形成评价记录表;
高中毕业时,根据评价系统原始记录中有代表性的典型材料,生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
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学分和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等,由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等相关单位统一导入。
此外,8省市在实施方案中明确,高校在安排招生计划时,将分物理和历史两个类别分别编制;在录取时,也将按照选物理的考生和选历史的考生分两个序列排队录取。
河北、辽宁、重庆等省市的考生志愿填报采取“专业(类)+院校”模式,即一所院校一个招生专业(类)为一个志愿,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
报志愿,为啥要采取“专业(类)+院校”模式?
过去的培养模式使大多数高中生习惯了埋头学习,只追求成绩,对于高校学科、专业的内涵缺乏了解,对于报考要求和规则缺乏了解,对自身的兴趣、特长和专业意向缺乏挖掘和培养。
在新高考模式下,将倒逼学校从中学阶段开始,就必须着手帮助学生发现自身兴趣和特长,进行职业生涯引导的工作,将高考改革与初高中课程教学改革同步推进,让学生将生涯规划、专业选择和学习动力统一起来,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业与将来进入高校选择的专业贯通起来,把未来的专业同以后安身立命的职业联系起来,把安身立命的职业同一生建功立业的事业联系起来,最终引导学生把事业同最后能够襟怀天下、造福人类、安顿灵魂的志业联系起来,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真正的栋梁之材。
四、高中咋教学
选课走班教学 加强基础保障
可以说,实施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教学是普通高中教学适应新高考的重要举措,是适应高考综合改革的必然要求。
依据8省市公布的有关解读文稿,对如何开展选课走班教学有了明确安排。比如:
学校不得为了增加选择考学科的课时而挤占其他非选择考学科的课时,要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努力开发精品选修课程;
探索与选课走班教学相适应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构建行政班与教学班、班主任和导师制有机结合的班级管理制度。
新高考能不能平稳实施、公平公正?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
我国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实施新方案的8个省份与浙沪等教育发达地区的教育基础条件均存在差距,要重视研究出台相关配套措施,协同推进高考综合改革,要形成政府与学校、考试招生与人才培养、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协同联动、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推进高考综合改革稳妥实施。
五、物理历史到底怎么选
我们都知道多个省份是实行“3+1+2”选考模式的,“3”就是语数外三科主科,“1”就是物理或者历史二选一,“2”的话就是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中选择两科。所以选择物理或者选择历史都各有6种组合。
那么说了那么多,到底是应该选择物理还是选择历史呢?其实高中历史呢,基本是属于单纯的记忆性内容,你对历史的发展历程有一定的了解,基本就能答题,但是物理呢就不一样了,物理在做题的时候则是需要更多地去衡量判断。
同时参考上面的微博网友评论以及过往数据,我们也可以得知,对于选择文学、哲学、艺术等学科时,选择物理或者选择历史对于未来就读专业选择面来说都是差不多同等水平的,也就是说文学类,哲学类等学科选择物理或者选择历史都是不受影响的。
然而,对于其他的工科,理科专业来说的话,选择物理明显更有利于未来专业的选择,所以如果是以后想要学工科、理科等的专业,选择物理,是比较有利的,而选择历史的话,可选专业范围相应会较窄一些。
历史覆盖面小,是不是就不该选了
在这里提醒大家:专业与学科对应这个大原则是不会变化的,那么选择确定专业方向,再根据自身目标专业确定自己学科组合才是最正确的逻辑顺序。
1.历史覆盖面小,不代表历史选了没有用,因为很多文科类专业都需要历史这个学科进行大学课程的衔接,而这些文科专业,可能只是“不限选科”才没有出现在表格里;
2.不擅长物理的同学,为了专业选择多,而盲目去选择并不擅长的物理,可能会造成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学不好等诸多“选科后遗症”;
3.新高考下,个人的兴趣爱好、独立思考能力很重要,拥有自己的未来规划,才能在学习中少走弯路。
莫要过早陷入选科风波,新高考政策选科并非单纯为了“拿分”
看了给大家整理了这么多关于高考选考中,选择物理和历史的分析,大家心里是否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呢?当然以上分析仅作参考,其实选择物理或者选择历史,始终还是需要按照自身因素来综合考虑,清楚了解自己未来是想走理工方向还是更喜爱文科专业,再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才可以做出适合自己的明智选择!
六、这四科老师将由“冷”转“热”
一、地理老师
在新高考“3+2+1”模式下,一定会有很多原来根本不学地理的理科生,在高考模式下被迫选择地理为高考考试科目,因为地理学科内容相对接受简单,而且内容多以记忆性知识为主,所以对于原来偏理科的学生来讲,地理学习更容易上手和简单,相对学习的时间也较短。而又因为现在几乎所有高中,在地理科目的老师安排都只有1—2名老师,这完全满足不了学生们新高考科目选择的学习要求,所以,首先必火的一定是地理老师。
二、历史老师
历史科目与地理科目,在新高考模式的促进下,所处的现状基本相同。必将迎来很多学生将历史科目作为高考考试科目之一,而基本原因也是在于历史科目,主要以记忆性知识为主,学习难度相对较低,再者历史科目是新高考的必选科目,所以在新高考模式下,所有的高考学生都必须要学习历史。就笔者了解,这几年很多高中学校在招聘教师时,历史老师都是招聘数量最多的科目老师,所以历史老师的地位将越来越高。
三、政治老师
在高考改革之下,很多高中科目教材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其中改变最大的就是政治科目,在教材数量上将比以前多出一本教材。
所以意味着,政治的教学将相对延长,而对于很多学校的政治教师储备上,很难满足新教材的课时任务,所以政治老师在新高考的带动下,也将会迎来由“冷”转“热”。
四、生物老师
生物学科在以前的理综里分值占比不高,所以很多学生都不怎么重视生物学科。但随着新高考模式的促进下,生物成了单独考试科目,分值也出现了权重增加,自然而然学生们必须要开始重视生物学科的学习。生物老师当然随着生物学科在高考中的分值增加,地位升高,也变得在各科目老师中越来越重要。
新高考的变革,必定会带来诸多变化,各科目老师的火热程度,当然直接与该科目在高考中的地位相连。所以以上四个科目老师,将会迎来由“冷”转“热”的大好时机。
综上所述,各位考生在选择科目时要注意自身的优势劣势外,还要注意未来想要从事的行业以及自己未来想要考什么类的大学,早日定好自己的目标,对自己选科帮助会更加的大。
最后,打铁还需自身硬啊同学们,不论怎么哪一科,只要自己成绩拔尖,选择什么自己都是出类拔萃的,那就完全不必担心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614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