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压垮实体经济的到底是什么?我整整读了10遍,太透彻了

压垮实体经济的到底是什么?我整整读了10遍,太透彻了

当前实体经济十分困难,是因为我们国家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口,这个关口过去之后,会带来巨大改变。导致转型期实体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有三点:

1、经济模式改变,实体经济需要重新定位。

说白了,就是早期好赚钱,导致过度投资,过度投资带来过度竞争,过度竞争在现在阶段集中爆发,几乎所有产业都处于产能过剩状态,这样大家日子不好过。

但在这个不好过的时候,大型企业比小微企业好过;国营企业比民营企业好过。有一些大型民企也不好过,主要是过度扩张带来的,因为之前的扩张带来的收益给很多民营企业一个错觉,就是“胆大的骑龙骑虎,胆小的骑抱鸡母”,所以他们大肆投资,结果是所有传统产业都过剩,投资越多,死的越快。现在依靠胆大,是没有用的,因为市场已经上升到综合竞争层面。


2、企业税负较重,民企融资较难。

2018年1月~6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4331亿元,同比增长10.6%;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税收收入91629亿元,同比增长14.4%。

在税负加重的时候,民企融资难、融资贵依旧持续。

看看2018年世界500强大排名就知道,中国几乎所有有点儿名气的银行,全部上榜,也就是银行成为中国最吸金的行业。银行吸金多,那么企业的利润就要下降。民企融资难、融资贵集中爆发。

3、居民收入增长跟不上经济增长。

最近几年,用工成本大幅提高。但工人工资,或者说人力成本,在生产成本中占比,依旧偏低。有一份数据显示,在2015年,只有2400万人缴纳个人所得税,换一句话来发达,就是工资高于3500元/月底上班族,只有2400万人。这个比例,相对于数亿农民工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也就是用工成本虽然提高,但与经济发展水平相比还是处于低位,因为主要经济增长点成果,被税费给带走了。简单地说,国富民穷成为现实。居民收入占比在GDP中约为40%左右;而发达国家这个数据平均在55%以上。

真正让实体经济困难加大,日子难过、资金矛盾日益突出的时间,是房地产市场放开以及城市建设进入大发展阶段,资金大量涌入房地产市场和地方融资平台,使实体经济获得的资金越来越少。不仅如此,融资成本也越来越高。更重要的,产业资本还向房地产领域转移。即便管理层采取了很多向实体经济倾斜的政策,如定向降准、降息等,也没有能够引导资金进入到实体经济领域,而是通过其他管道流失了。

值得关注的是,过去相当一段时间由于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因此,各种收费和融资带来的问题,还能通过市场需求量较大而得到消化,没有出现明显问题。实体经济也基本能够维持生存状态,关闭破产现象不是十分严重。但是,一旦市场供需矛盾由供不应求转向供求平衡甚至供过于求,新矛盾和新问题就会出现,甚至转化成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

很显然,金融危机的爆发,把实体经济困难的矛盾彻底爆发了,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更成了融资难融资贵的最大受害者。可以这样说,收费问题已经得到比较好的解决了,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中小微企业,都出现了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即便不是十分突出的企业,也只是勉强维持而已。而随着市场供需矛盾的不断加剧,供给侧供应质量不高的矛盾也逐步暴露,实体经济的日子就更是难上加难了。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出,去产能力度的加大,这方面的问题和矛盾有所缓解。但是,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依然很多。所以,如何解决实体经济的融资问题,如何给实体企业减负,就是解决实体企业发展困难的首要问题,也是经济全面步入复苏通道的关键。

压垮实体经济的“真凶”到底是什么?

中国的实体店在很大程度上充当着零售终端的作用,其后端大都有一家工厂,之后工厂又链接着大大小小的实体店,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各种实体店不断涌现,加上互联网电商的冲击,做好一个实体店越来越难。

不管是刻骨铭心的教训还是以退为进的战略,关店潮涌现的怵目惊心甚至比开店的宏伟计划更值得关注。中国许多行业正面临着大洗牌。互联网时代,很多人认为,压垮实体的“真凶”是电商。

但真是这样的吗?实际上,电商里的厮杀早已经是惨不忍睹——眼见它起高楼,眼见它宴宾客,眼见它楼塌了。成功的永远是少数。那导致实体店撑不下去的往往是哪些原因呢?我们该何去何从?

㈠ 盲目创业

创业和打工完全是两回事。打工的时候,有领导带,有同事辅助,有公司支撑。你所取得的成绩,会被平台放大,加成。但创业就是从0开始,剥离外在的一切,没人告诉你该怎么做,如何做得更好,只能自己不断试错不断摸索。而中间的这个过程,可能就会把你本就不多的热情消耗殆尽。

到最后,你可能才会认识到,其实你并没有想象得那么强大。而与之相比较,清晰的认知自己的能力边界,认清项目、难度、风险,则是创业必须的前提。

创业本身应该是一个自然的,水到渠成的结果,总以为开了店就是老板了,就可以数钱数到手抽筋了,岂不知生意难做,最后大部分“老板”都是在给房东打工,即使不干了收到转让费,大部分人也是赔的一塌糊涂。而不应该是我想创业了,我想赚钱了,我想去试试这样的一种动机下去做出的选择。

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即便是这样,创业也是一种成功率极低的事情。在这之前一定要反复多问自己:为什么要创业?凭什么创业?如何能成功?想清楚想彻底后,再做出相应的选择。

㈡ 昂贵租金成本

早在14年年底,就有媒体报道称,上海租金成本和人工成本已是20年前的5倍和10倍,但商品销售毛利几乎没有增加,引得大批内外资企业陆续关闭门店。另有媒体统计,目前二三线城市商业街上的专卖店,一年房租200万—300万元,很多专卖店年销售额也就只能做到几百万元,刨去人工、税收、水电等费用,利润所剩无几。

㈢劳动力的缺失

中国制造业不是和欧美日制造业竞争,而是和有大量贷款的国企基建竞争资金实力。建筑工地开出的超高工资,普通制造业根本无力对抗。你培养了3年的熟练工,工地一加薪就跑了,你和谁去竞争?

所谓招工容易,是要高工资的,否则没人来,现在一个办公室文员,吹空调都要3500+五险一金,而大部分的基础设施建设,由于是国企主导,根本不考虑投资收益,也无所谓劳动力成本,缺人就加工资,通过高工资诱惑制造业服务业的人到工地砌砖。

实体店存在以上问题是非常致命的,轻者会导致店铺发展缓慢,造成亏损。严重的甚至可能会导致店铺关门。要想店铺持久经营下去,首先要做的是合理的对店铺进行定位,找到一个正确的经营方向,按照定位制定合理的经营计划。其次要平衡自己的心态,深入了解自己所在的行业。最后管理好自己的员工,采取合理的奖惩机制。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609157.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