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到我这里投诉最多的就是:孩子太懒。
从不主动写作业,更别提主动学习。
从来不收拾自己的东西,更别提帮做家务。
即便是说带他出去玩,都要选择在家看电视玩手机。
还有砸了重金培养一个才艺,回家根本不练的。
……
这种时候,可能还会有一些“神仙”朋友甚至是家庭成员,在我们尝试管束孩子的时候跳出来说: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兴趣、爱好……
我们换个位置这样想想:
如果我们交待给下属的工作(作业),他不完成;更别提主动承担更多的工作了。
如果下属做事从不自己收拾;更别提有集体精神帮团队做收尾。
安排一起去团建的时候,他说他不去,宁愿放假在家玩游戏。
花重金请老师给团队做培训,他爱学不学的样子。
……
我们还能尊重这个下属的天性、兴趣、爱好么?
很多把孩子教育得很好的家长,都会有一个感受,管理孩子跟管理团队成员很像——都是管束人的行为习惯。
唯一不像的地方,就是团队成员你管不了可以开除;但你没办法开除孩子。
所以,不管现在我们是碰到孩子懒,还是碰到员工懒而正在头疼,我们都从教育的角度来聊聊这件事情:论如何把一个孩子养懒。
无规则
人区别于动物,最重要的一点,是人类拥有文明。而文明的具体体现,就是规则。
所以我们会说好吃懒做的人像猪,会把一些不按社会规则的行为形容为粗鲁甚至是野蛮。
各式各样的规则有很多,有哪一些是在我们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大家都要做到的呢?——吃和睡的规则。
0-2岁的孩子,每天对于睡眠的需求是比较高的,对于吃的次数的需求也比较高,这个阶段可以按照孩子生理需求给予满足。但从2岁开始,孩子已经开始拥有较好的适应能力了,这个时候对于吃和睡的要求,就要开始了。
关于吃,我给两个建议:
1)夹到碗里的就必须要吃掉。
2)必须要吃到碗里“一粒不剩”。
把这两个要求统一为一个点,叫“不浪费”。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就要求夹到碗里的食物都必须要吃掉,是让孩子减少挑食。我们不是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喜好,但是我们不允许孩子【嫌弃】——比如把自己不喜欢的食物一脸嫌弃地挑出来,甚至吃到嘴里的吐出来。
试想,我们即便再热爱一份工作、一个岗位,难道我们就能保证这个工作岗位中的所有的工作和任务都是我们喜欢的?会不会有一些我们没那么喜欢呢?如果有,我们是应该做好自己的职位本份把事情做好,还是露出嫌弃,只挑自己喜欢的部分来做呢?(如果你的下属按喜好挑工作你会怎么想呢?)
如果孩子习惯了通过“我喜欢”、“我不喜欢”来挑选自己的食物,未来上学,他很大可能会告诉你,“我喜欢某一科、不喜欢某一科”,进而导致偏科(我们还很可能要花大金钱给他请补课老师哦!)。我时常都会跟高中的一些学生说,学霸之所以能成为学霸,有一个很重要的基础:不是他们所有科目都喜欢,是即便他们不喜欢某一个科目,他们都依然会守学生的本份,上课该认真听就认真听,学习任务该做完就要做完。
如果拥有按自己喜好来挑选的习惯,还会在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体现。
他可以说,我喜欢喝碳酸饮料,不喜欢喝水;喜欢吃炸鸡不喜欢吃米饭……我就不穷举这些吓人的喜好了。
那孩子就不能有自己的喜好了吗?
可以!家长可以少夹一些他不喜欢的给他,而我们要遵守的底线是到了碗里头的食物不能嫌弃不吃,必须要吃完!
必须要吃到一粒不剩,是让孩子有衡量“做完”的习惯。
我们不问孩子“吃饱了吗?”我们只问孩子“吃完了吗?”
把一件事情做完才能结束,这是让孩子从小就知道,不能半途而废。孩子们做一件事情半途而废的原因多种多样,可能是做着做着没兴趣了,可能是做着做着被别的吸引走了,可能只是做着做着懒得动了……
这像不像很多孩子写作业时的样子?
要从小就杜绝孩子这种习惯,就从“一粒不剩”开始。
如果真的装太多饭吃不下了呢?首先,家长应该要知道孩子能吃多少,帮孩子装合适的饭量,这是家长的本份。第二,当如果我们有时候不留神装错了孩子真的吃不完,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你可以请爸爸帮你吃一口,但要记得这是你请爸爸帮你的哦!”
每一次吃饭到最后,我们都要有仪式感地看一看,孩子的碗里是不是真的“一粒不剩”。这是对“工作”的检查与确认,也是给孩子养成凡事都要有收尾检查的习惯。
关于睡眠,很多家长都知道早睡早起对孩子身体好,但是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孩子晚睡晚起。
我们先来说说,几点算晚起——6:30以后起床。
通过我的观察,大部分(我只是说大部分)说孩子6:30起不来的家长,很大可能是他们自己起不来。
6:30之前起来的好处我今天不展开讲,但很多咨询我之后坚持让孩子6:30起床的家长反馈来说,在坚持一段时间让孩子6点左右起床之后,孩子一整天变得比以前更有精力了,专注力也提升了,吃与晚上睡眠情况也比之前要好多了;生病的频率都下降了!
家长们问我,孩子晚上不愿意睡怎么办,我都会直接告诉他们:你们让孩子早上6点左右起来,他晚上就自然早睡了。
从孩子习惯来说,如果孩子每天习惯早起,那从他上幼儿园开始,早上起床就不再是每天的第一大障碍——他起码不会带着困意去迎接一天的学校生活。
如果孩子习惯了7点多才起床,等到要开始上幼儿园甚至是小学,每一天的早上都会像打仗一样:
父母叫孩子起床要打仗;
安排孩子洗漱吃早餐要打仗;
出门着急,各种收拾东西要打仗;
……
孩子每一天都在这种无比混乱中环境中开始自己的一天。然后他就习惯了。
习惯了做事情不必要提前准备的,反正临到时候再勿勿忙忙准备一下——平常不用多准备的,考试的时候再抱一下佛脚。出门前不用准备的,到时候胡乱收拾一下东西——东西忘了就忘了,平常去学校也没少忘,然后都已经学会了如何应对别人的质问了。
这就是最可怕的地方,孩子在这个环境里,学会的不是如何有条理地安排自己的生活,而是学会了、或者说习惯了当自己没有做好充分准备而做不好事情的时候,当被别人批评的时候,如何脸不红心不跳地应对、逃避、找借口甚至是撒谎……
而习惯了早起的孩子呢?可能在起床之后,上学之前,还可以跟爸爸到楼下给全家人买一份早餐,每天检查一遍自己要带的东西有没有带好,甚至还可以玩一小会玩具或看一小会绘本。还很有可能是最早去到学校的——老师会表扬。
还是那个问题:如果这两种人做你的下属,你会更喜欢哪一种?
我们内心里是有很明确的标准的!只是有很多的家长不知道这些标准的习惯从哪里开始培养。那今天就告诉大家:吃和睡。
有规则无执行
有一部分的家长会告诉我,他们家是已经定了有规则的,但是在执行的时候总是会受到很多的阻挠。
国家推行新政、企业推行新规,或者即便不是新政新规,只要是规则都肯定会有阻挠的。
所以我首先要劝说这些的家长朋友们,放弃你们那个偷懒的想法,如果我们希望我们一颁布规定,下属或孩子就立马完全接受并乐意执行。那我们的失望会很大很大。
我们再拿团队管理和孩子教育作一个对比。
颁布的新规,我们可以分为两种:对成员影响不太大的;对成员影响很大的。
对于前一种,我们在企业里面往往只需要颁布,并告知大家必须要执行就可以了,我们遇到的阻挠会比较少。比如不能在办公室吃东西(本来大家也不太吃);比如不能把茶叶往水槽里倒(这样倒的情况也不多)。
吃饭夹到碗里的都必须吃完,还要吃到一粒不剩,这种规定,本来就改变不大,颁布下去,并让孩子必须执行就可以了。
但对于后一种,我们遇到的阻挠比较大的情况下,我们会如何颁布呢?我们会通过沟通达成共识的方式,让员工知道新规的实施是对他或对集体是有很大的帮助与提升的——或者说加入KPI中,做到就有薪资上的增加。
早上起床如果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那我们就要实行不同的策略了——利诱。
如果孩子很爱出门,那就告诉孩子早起可以到小区院子里遛达一会,看看早上的花儿有没有开,鱼儿有没有起床,蝴蝶是不是在跳舞……
如果孩子喜欢看绘本,那就告诉他早起可以一起读一会绘本,每天从看书学习开始,真是一个好棒的孩子!
如果孩子喜欢吃某一种早餐,就告诉他早起才有时间去吃那一个早餐哦!
总之,把早起拥有更多的时间,与孩子的切身利益(兴趣爱好)结合起来,孩子对于起床的抗力就会少很多。
但是(这里必须要有一个但是),不管我们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只要是开始从吃和睡这两种最根本的天性开始改变孩子的习惯,孩子的接受状态都一定会是起伏的。所以我要告诉家长朋友们,如果你希望以后孩子上学少一些操心,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学习好一些身体棒一些,多遵守规则而不是做影响别人的熊孩子,就要不因为孩子反抗而停止,一定要坚持!
从孩子还小的时候在吃和睡这两件事情上多坚持一些我们定好的规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从实际出发,当我们确到孩子各种抵抗的时候怎么办呢?
我给过很多的家长朋友们几种选择,让大家按需选择。
1)温柔地坚持。
2)坚持。
3)严肃地坚持。
4)霸道地坚持。
不是说大家选择其中一种,从一而终就可以了,而是让大家灵活运用这4种坚持,每一天的情况都不一样,我们要看着情况作选择。但每一种都是【坚持】。
总的来说,如果大家想要把孩子养得懒一些,那就在吃和睡上放任一些就可以了。
如果大家想要把孩子的懒杜绝掉,那从小开始就在吃和睡这两件事情上,多留一些心思,多下一些功夫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602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