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公交车上看到了这样一幕:姥爷、妈妈、孩子三个人上公交车,妈妈拎着东西,姥爷抱着孩子,孩子坐下后,一直蹬旁边的座位,姥爷多次劝阻孩子无果,而就在这时公交车司机按耐不住,大声训斥道:“别让孩子蹬座位,更脏了别人怎么坐。”
孩子被大声的训斥惊吓到不敢言语,姥爷和妈妈由于理亏,也没有说话。
我想,如果我是那个孩子的妈妈,我也不希望我的孩子受到这样的惊吓,也不希望在公共场合老人家被他人训斥。
那么我们每个人在平时就要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因为如果你不在家教育好孩子,出门后,就会有其他人替你教育孩子。
而其他人的教育,未必那么善良。
那么我们怎么做能够既让孩子懂得规矩,又能自由发展呢?
1.首先父母要做一个言行一致的人。
自己说过的话就一定要做到,自己定下的规矩,就一定要让孩子遵守,不能朝令夕改,导致孩子产生混乱。要让孩子对你明白你的原则,懂得你的底线,不敢触碰你的底线,只有这样你的教育才会起到真正的作用。
2.孩子的自由要在一定的规矩之内。
让孩子懂礼仪,知廉耻,遵守社会规则,这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才能让孩子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
父母的爱不应该是溺爱,不应该是放纵,而是在一定范围之内的,无条件的接受。让孩子明白公共场合,不要大声喧哗,这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他人的尊重。让孩子遵守交通规则,这是为了保证孩子的健康安全。像这些都是不可触碰的边界、是规矩。
而对于孩子把太阳画成绿色,在家里的墙壁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此时家长却不应该责备和打击,这就是给他充分的自由,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而现在很多家长的做法却恰恰相反,家里一定要保持整洁干净,不可乱涂乱画,但却不注意孩子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给他人带来困扰的问题。
不该爱的时候却给了爱,这是溺爱, 不该规范的时候却规范,这是打击。
3.教育观念统一。
由于现在都是老人帮忙带孩子,因此总会出现冲突和矛盾,老人和父母的教育方式不统一,也会给孩子造成混乱,会看人下菜碟,不知道什么才是正确的行为。
因此家庭的教育观念要统一,或者由一个素质较高的人进行教育工作。
4.不要把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
我在想如果这件事情发生后,因为老人在公交车上失了面子,会不会下车后把这种愤怒发泄到孩子身上?可能有的家长会这么做。
曾经在公交车上看到这样一幕:一个宝妈带着两个相差年纪不大的孩子,上公交时,只投了一块钱,公交司机要求他再投一块,否则拒绝开车。他认为孩子身高没达到标准,所以拒绝投币,于是两个人争吵起来,最后孩子问他妈妈怎么了,他妈妈气愤地说:“还不是因为你”。
“还不是因为你”这句话杀伤力一定很大,它给孩子造成多大的伤害,我们不得而知。
不要把你的负面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孩子会认为是自己的错,她会变得自卑和自责,没有自信,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他只会变得谨小慎微,被人欺负。
因此,教育是个大问题,我们在追忆原生家庭给自己带来的痛苦时,更要反思自己能做到什么,避免同样事情的发生。
爱你的孩子,不是把她当做自己的私有财产,而是一个拥有独立人格的个体,你尊重他,他才会自尊,你教育他明理,他才会应对社会游刃有余。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566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