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全是套路!是谁收割了父母的血汗钱

全是套路!是谁收割了父母的血汗钱

有四句糙话总结了赚钱的生意:男人想显得成功、女人不想老、孩子想变聪明、老人不想死。

上了年纪的老人

对身体健康格外重视

一些商家就此动起了歪脑筋

制造恐慌、骗取钱财、制造对立

给老人和子女带来了很多伤害

01

老人的钱真的很好赚

保健品骗局

每年销售2000亿元

中国超65%老年人都买过

这就是保健品

中国保健协会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保健品的销售额约2000亿元,其中老年人消费占了50%以上。调查显示,超过65%的老年人使用过保健品。在保健品获得渠道中,有近66%的老年人因公司推销、广告宣传而购买保健品。

为了让大家对保健品行业

有一个更加直观的感受,

小范为您准备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这是一个骗子的自述......

骗子:我是怎么掏空老人钱包的!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第一步:洗脑

这一步,我从一个大学生被“洗脑”后变成骗子,再去给老人“洗脑”行骗。

毕业后,我来到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后来我知道其实就是保健品销售。

与公司签约后,我和同学们被安排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封闭式培训。培训过后,我被送到一家已经开了6年以上的“养生馆”去学习。在那里,有购买保健品长达5年以上的老人。

那些长期购买保健品的老人内心很可能并不认可保健品,但他们需要自我认同和自我辩解,当别人问起他保健品好不好的时候,为了维护面子,老人一定会说好。没有老人愿意承认自己傻,“如果说不好,这不是打自己的脸么?”我被公司洗了一遍脑,再被这些“固执”的老人洗了一遍脑,对保健品的神奇疗效几乎深信不疑。

保健品销售员要掌握的“话术”,发传单、拉人进店、团购、送礼品、老“顾客”教育新“顾客”、重点发展的顾客类型…每次开会,会议记录上都有流程。

第二步:拓荒

这一步,研究老人,取信老人,用养生专家套路老人!

没多久,我和几位同事被派到另一个地区“拓荒”,要建立起一家新的“养生馆”。“养生馆”挑在了一个老小区,这里老年人多。我们每天早上吆喝着拉老人来店中测血压,用很和善的语气和老人谈,老人是不会抗拒的。公司有专人培训保健品销售员的“话术”,有一套理论和知识体系,这些是必须背会的。

我们一般不叫他们爷爷奶奶,是叫叔叔阿姨。因为这样显得他们更年轻!

保健品不能说保健品,会说“保健食品”,加上这个“食”字后,老人容易会对此放下戒备心!

为了研究顾客,我们每天晚上6点闭馆就会召开长达5个小时的会议,四五个人琢磨一个老人,专门针对他们的性格、家庭以及收入状况进行分析,并且制定第二天的计划。计划内容包括确定和老人下一步的聊天话题,有时候会细致到,见面第一句话和老人说什么,老人作出不同情况的回应后,又该如何应答。

“养生馆”时常组织“养生会议”,用鸡蛋、大米以及“生态养生杯”这些生活用品吸引老人参加。只要让老人觉得“这个杯子非常好,来了就免费给你”。

最重要的一步来了,我们会请一些所谓的“养生专家”,其实就是帮助我们忽悠老人的骗子,他可能什么医疗健康知识都不懂。

“养生专家”结束授课,我们会配合主持人在场下鼓掌、喝彩,让整个会场“热血沸腾”。而很多老人不信,但是因为拿了鸡蛋、大米、肥皂,往往不会公开质疑我们。

为了卖出产品,我们会制造“饥饿营销”以及“优惠大促”的假象,购买时我们要老人数货、验货,并且劝老人当场吃下。甚至陪同老人去银行取款,当场完成交易。老人碍于情面,最后也不会拒绝。

第三步:开骗

这一步,利用老人的同情心和“养生专家”,开骗!

我骗过金额最大的老人是倪阿姨,82岁,老伴已经去世,儿女都在外地工作,每月退休金有2000多块,是我们眼中的“优质客户”。倪阿姨一直说自己条件不好,我也一直没强迫她购买,我们之间反而产生了这样一段对话:

倪阿姨:我家庭条件真的不好,每个月退休金才2000多,你这保健品动不动就四五千上万块,我这根本买不起啊!

我:倪阿姨没事的,公司规定了我们要好好给到店的顾客讲产品,你来了我们店里,买不买是您的事,但讲不讲是我的事。不然公司给我们开工资,我拿着不安心。

倪阿姨:你每月公司是多少啊?

我:我们每个月底薪是1800,还会有些提成。

倪阿姨:那是不是我买了你的产品你就会有提成?

我:是有的,一大盒保健品一般提成是200块。

倪阿姨:小伙子出来工作真不容易,你讲讲你们的产品吧,我好好听一听…

其实我的底薪是2500元,提成也不只200,而是8%,只是为了让老人觉得我辛苦,产生同情心。倪阿姨也确实相信了,很认真地听我讲。

后来在一次“养生讲座”后,我安排倪阿姨和“养生专家”展开问诊,当时房间里只有我们三个人,“养生专家”非常准确地“诊断”了倪阿姨的病情。

我不断问“养生专家”,“纳豆”对倪阿姨身体是否会有好处。“养生专家”在肯定好处后,我还不断向他“争取”优惠。“养生专家”很犹豫,一直都不愿意给。但在我的“软磨硬泡”下最终松了口,答应把价值8000多元的一大盒“纳豆”以及一系列赠品卖给倪阿姨。“养生专家”还非常神秘地悄声对倪阿姨说:“大姐,这个优惠真的不多,全市没几个人能拿到,你出去后千万不能告诉别人。”

在问诊的前一天,我早就给“养生专家”介绍了倪阿姨的病情,这场问诊更像是事先导演好的“双簧”,所谓的“优惠”也只是我们演戏的产物。

倪阿姨后来还买了价值12000多元的保健品,在一个半月的时间里,花了2万多,我拿到了1600多元提成。

除了保健品,养老辅具和康复医疗也是个真正多层次的蓝海市场,渗透率惊人,从你家楼下一万六的玉床到需要去海外接受治疗的上百万疗法,不一而足。

养老辅具和康复医疗

给大家展示下我重点关注的养老辅具和康复医疗产品类别:淋浴洗护、电动轮椅、残障福祉车、看护床、卫浴辅助装置、复健机、监护一体机、家庭监护物联网等。

接下来给大家展示三个案例,还原我在展会上和其他白发老人被安利的场景。

1. 包治百病、由国家几十项专利证书认可的、与美国NASA宇航员同款的量子漂浮仓

我:这个设备怎么这么贵?有哪些特殊功效?

工作人员:这台机器可以有效解决一百多种常见疾病,无论是心血管疾病还是癌症,都能通过使用这个漂浮仓解决。

我:您这样描述太抽象了,具体来说,哪些特定的技术能够实现这样的功能呢?

工作人员:技术的话,我们这都是有国家认证的,有几十个证书的。

我:再具体一点,通过什么原理呢?

工作人员:你看那个悬浮液(他指向了一大堆塑料桶),这就是我们的专利技术。

我:为什么悬浮液能够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呢?

工作人员:那它就是有技术在里面啊。像美女你,用这个设备,躺进去,你就可以护肤、美白、祛痤疮、皮肤细腻紧致、调节内分泌等等。

来,我们总结下该产品的销售逻辑:

笼统地大包大揽所有问题解决方案-不明觉厉地证书/专利/名人/信用背书-以你不懂技术为由化抽象为具体

具体到你个人可能最在意的问题-制造焦虑、放大焦虑后转化销售

2. 一箭双雕、能治疗和预防老年痴呆的模拟电路助听器

我:助听器有蓝牙功能么?如何防丢失?

工作人员:我们这款是模拟电路的,日本的技术、得过奖的。

我:为什么能够预防老年痴呆呀?

工作人员:我们这个模拟电路的产品它就能够在使用的时候刺激脑神经,那它刺激了脑神经就能够活化脑神经啊,就可以治疗老年痴呆啊。

我:我不太懂啊,这是骨传导原理嘛?脑神经和老年痴呆的发病原因有关系么?

工作人员:是骨传导啊。老年痴呆就是脑神经的问题啊。

来,我们总结下该产品的销售逻辑:

以复合功能为卖点吸引注意力-国外品牌/奖项背书-以形补形简单化描述人体结构和发病原理-简单逻辑推导有效结果。

3. 磁疗同款、光能万能、颈肩腰腿痛一揽子解决方案光疗仪

由于在场了解的老年朋友太多,我并没机会问问题。

我就想说,针对老年人的颈椎、腰椎、膝关节退行性病变问题的市场实在是一本万利的生意,只要借着扁鹊磁疗法、能够自圆其说、光/磁能恢复骨质的话术能完整的三段论,无论是磁床、玉床、各种照射器械都能卖出去。

我不方便一一枚举所有类似的产品,但是常见的套路就是以下几点:

  • 提出/制造问题:以义诊、简单测试、常见共通老年病的普及为常规手段获客
  • 一揽子解决方案给出一劳永逸的简单方法:包治百病、“医院治不好你的腰间盘突出”、一个机器能解决所有心血管疾病、老年病,“不用你折腾了”等等,利用老人对医院治疗的恐惧制造医患对立的偏见,利用老人害怕麻烦子女的心里诱导老人走捷径
  • 群体感/荣誉感/正名化灌输和强化信任:类传销加盟、培训、“你们是在帮助别人”等等,让老人逐步获得参与感、荣誉感、圣母感,进而越陷越深,有更深的精神寄托
  • 简化形象化疾病原理提供其他智商税产品的土壤(系列产品/课程):蚯蚓打洞所以能通血栓、榴莲越臭越能长白细胞、海参发泡所以能包裹癌细胞等等,买了设备就有进一步课程培训和持续学习的需求,为了减免自己的费用就有介绍拉人的动力,为了提高威信就有投入更多财力的动力
  • 名人/传统中医/海外/专利/相关技术加强信用背书强化认知:虚构名人使用案例、夸大治不好也治不坏的功效、提取“国家认证”“上市公司”等贴金关键词宣传

02

给老人洗脑错的认知框架才是更大的恶

比起骗走老人牙缝里、水电煤里省出的钱,更可恶的是:用错误的认知逻辑给老人洗脑,制造父母子女对立、医患对立、中西医对立。

我有一天在家发现公公在听一篇“十等老人你是哪一等”的视频,隔几天,又发现我婆婆也听了两遍,后来更发现,我爸妈也都看过。

我观摩了下老人们发在家庭群里的各种10万+,除了“一劳永逸养生大法”和虚假新闻外,很重要的主题是“老人晚景凄凉,不要跟子女生活在一起”,“有病也别看了,化疗就是个死,子女也不想给你治病”,“三六九等的老年生活,你只有靠自己才能不被子女送养老院”,“这个老人被庸医坑光了所有积蓄人财两空”等等。

概括起来,就是利用老人害怕子女不能负责晚年的心理贩卖养老房产、以房养老、养老理财、高利率理财,利用常见婆媳矛盾和生育抚养偏见贩卖生男孩偏方、不孕不育疗法等,利用老人害怕医院治疗的心理贩卖吃药就能好治百病的偏方和保健品、庸医总是害人千万不能化疗的神奇替代疗法。

销售话术可以不择手段,但是不该让老人被洗脑成只相信一劳永逸、一箭双雕、一了百了的人。

建立信任可以制造靶子,但是靶子不该是治病救人的医生、科学的治疗方法、赡养老人的子女。

制造对立,永远是最大的恶。

“你女儿不让你买还不是因为不把你的健康当回事,舍不得给你花这个钱,为他付出了一辈子有什么用,还是你自己靠得住。”

“医生给你开这一千多一针的升白针还不是因为有一大半的回扣,吃灵芝孢子粉根本就能好的事情。”

“你儿媳妇不肯用就是因为她打心底里没把你当自己亲妈一家人,背地里肯定把你的好心当驴肝肺。”

明明是我们子女好言好语好心相劝可以讲通的事情,总有无良商家和自媒体将老人绑向对立的一边,让我们付出更多的说服成本,甚至延误老人正常的治疗、甚至搭上性命。

03

警惕熟人社交的道德绑架

我妈前两天跟我说她回老家要跟同学去参加瑜伽班。我心想她一个从来不运动的人怎么突然要去做瑜伽。

她说了三个观点我觉得很有意思:

“你王姨说,瑜伽好就好在把人身体变柔软了,每拉一寸筋就长十年寿命呢。而且只要我也像你王姨拉我一样再拉一个人就能免一个月的学费。”

“我现在更年期后钙质流失严重,前两天去医院医生不是说我现在骨质疏松嘛,我那天看了一篇文章就讲老人要通过多动多用骨头来强筋骨缓解骨质疏松。”

“人家孩子不在身边的老太太都去,我回去也没事做,我不去人家又要说女儿也不接我住上海,我自己在家还不找点事,更被子女嫌弃。”

这波挑唆完美诠释了小城市老年朋友被洗脑的套路:熟人背书、贪便宜、伪科普、子女不孝。

这只是瑜伽,还有理财产品、保健产品、神奇疗法。

但凡有一点不耐烦、冷漠、忽视、否定,都可能会将老人推向不愿敞开心扉、加深内心芥蒂、偏听偏信的对面。

04

收割要适可而止

大概很多家庭都有这样的事情吧。

有办法么?

未来老龄化进一步加剧,会有更多的参与者入局,方法也会推陈出新。

作为子女,我们应立刻准备起来:像父母曾对我们言传身教一样,自己提前关注社会养老骗局资讯,经常给父母打预防针;带父母一起学习科学的认知方法、判断方法,舍弃简单的一句话逻辑,形成自己的判断能力。

当下,大部分老年人的物质基础已经得到充分保障,但他们也非常渴望亲情,希望子女们常回家看看,多一些精神赡养。所以我们对父母应该不仅是物质上的给付,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慰藉。

还有呢,工商局和315的大门永远敞开着。

最后,看完后赶紧把这篇文章转给家人,

别让咱爸妈再被骗了!

来源:“新闻坊、 一只柱柱柱柱子哥”公众号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553384.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