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大战后彭德怀拉着请他跳舞的小姑娘缓缓走步,在场的所有人都哭了

大战后彭德怀拉着请他跳舞的小姑娘缓缓走步,在场的所有人都哭了

1950年10月4日下午,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西北军区司令员的彭德怀,被一架专机接回北京,说是要他去参加一个“紧急会议”。

当彭德怀在西安登上将飞往北京的飞机时,还不知道中央要他去干什么。

彭德怀到达中南海时,中央关于是否出兵的讨论正在进行,他立即感到了气氛的沉闷。分歧是有的,反对的意见认为,新中国目前急需医治战争创伤,肃清国民党残余力量,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如果出兵,我们与对手的军事力量相差悬殊。战争的结局令人担心。

毛主席给彭德怀一夜的考虑时间。

当夜,彭德怀未眠。第二天,10月5日上午,彭德怀来到中南海,他没有犹豫地表明了自己的意见:立即出兵朝鲜。

这天下午又在颐年堂开会。彭德怀在会上说,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烂了,最多就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就是了。如让美军摆在鸭绿江和台湾,他要发动侵略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如等美国占领了朝鲜半岛,将来的问题更复杂,所以迟打不如早打,这样对国内外的反动气焰和亲美派也是一个沉重打击。

毛主席认为,中国确实存在着一些困难,但是现在美国逼着中国打这一仗。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在敌人进占平壤之前,不管有多大困难,立即出兵朝鲜。

10月8日,毛主席以中央军委主席的名义发布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令。彭德怀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

彭德怀(中)与志愿军副司令员邓华(右)、陈赓

10月8日晨,北京细雨霏霏。中央军委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将彭德怀送上飞机。

飞机在阴雨中强行起飞,向北。飞机上同行的有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彭德怀的作战参谋成普以及秘书人员。

这架飞机上还有一位年轻人,是彭德怀的俄文翻译,名叫毛岸英。

10月9日,彭德怀在沈阳召开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次军以上干部会议召开,第一次明确了中国军队将要出兵朝鲜作战。

中国原想以“支援军”名义出兵抗美援朝战场,征求民主人士意见时,时任政务院副总理的黄炎培对毛主席说:“自古道师出有名,名不正则言不顺,否则仗就打不好。”他认为“支援”的说法不妥。周恩来也同意黄炎培的看法:“叫支援军?是不是要跟美国宣战?”

毛主席听了,抓起铅笔将“支援军”改为“志愿军”。黄炎培频频点头:“师出有名,战无不胜!”

10月19日,朝鲜的首都平壤陷落。同在这一天,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始渡过中朝边界的界河——鸭绿江。

在技术装备落后、后勤供应困难、异国作战、地形生疏等不利条件下,彭德怀率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一道迎战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队。

战争初期,乘敌恃强分兵冒进,及时修正作战计划,变更部署,指挥志愿军以近战、夜战、迂回穿插断敌后路的打法,在第一次战役中歼敌1.5万余人,初步稳住了战局。

第二次战役中,乘敌尚不了解志愿军的兵力和意图,彭德怀先指挥所部后退示弱、诱敌深入,然后猛烈反击、迂回敌后断其退路,歼敌3.6万人,收复“三八线”以北大部地区,彻底粉碎了麦克阿瑟在圣诞节前占领全朝鲜的狂妄企图,扭转了朝鲜战局。

第三次战役中,彭德怀指挥部队突破敌“三八线”防御阵地,占领了南朝鲜的首都汉城,将战线推进到北纬37度线附近,并及时察觉敌人企图,果断下令停止追击。

第四次战役中,面对敌全线反扑,彭德怀运用节节抗击、战役反击、运动防御等多种作战样式,予敌以重创。

第五次战役中,彭德怀指挥志愿军实施全线反击,歼敌8.2万余人,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地区,粉碎了敌人在中朝军队侧后登陆的计划,迫使其转入战略防御并接受停战谈判。

1951年6月,彭德怀根据毛主席的指示,适时提出“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作战指导原则,采取以阵地战为主的作战形式,指示部队利用山地有利地形构筑工事,依托阵地轮番作战,采取“零敲牛皮糖”的战法,一次歼敌一小部分,积小胜为大胜,以配合停战谈判的斗争。此外,彭德怀率部还挫败了敌以切断中朝方面运输补给为目的的“绞杀战”和以制造疫区为目的的细菌战。

1952年4月,彭德怀因病从朝鲜回国就医,愈后被留在中央,一面主持军委日常工作,一面兼顾志愿军作战。

1953年6月,彭德怀返回朝鲜前线,组织实施了金城战役,以强大兵力对南朝鲜军坚固阵地进行突击,歼敌5万余人,促使停战谈判达成协议,并造成停战后的有利态势。

1953年7月27日上午10时,《朝鲜战争停战协定》正式签字。朝鲜人民军与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首席代表南日大将,及联合国军代表团首席代表哈利逊(海立胜)中将进入大厅在会议桌前就座,开始在本方自己准备的停战协定和临时补充协议文本上签字,随后并在对方的文本上签字,停战协定的朝文、中文、英文三3种文本各6份共18份。

南日大将和哈利逊中将签字的时间即作为停战协定签字时间,每份文本将尽速送交双方司令官签字。

此协定于12个小时后正式生效。

当晚,开城举行了庆祝战争胜利的晚会。

有人邀请彭德怀跳舞,彭德怀说他不会,从来不会。

再来邀请彭德怀的是一位年龄很小的小姑娘,有一双很大很亮的眼睛。

彭德怀说:“孩子,我拉着你,咱们走一圈吧。”

于是,一位憔悴的老将军拉着一位花一样的小姑娘的手,他们走了起来。他们走得很慢,从不曾如此动听的音乐缓缓地流淌在他们安然的脚步中,小姑娘扬起头去看彭德怀,彭德怀的脸上是令人敬畏的沧桑。

在场的所有人都哭了。

停战协定先由双方谈判首席代表在板门店签字,然后送各自的司令副署,加以确认。朝中方面由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分别签署——金日成在平壤,彭德怀在开城。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则是在汶山履行其职责。

后来克拉克在回忆录中自叹:“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胜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7月28日,在李克农等的陪同下,彭德怀在停战协定上庄严地用毛笔签上了“彭德怀”3个大字。

彭德怀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创造了世界当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奇迹,使他成为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之一,备受世人崇敬。(刘继兴)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544508.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