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发债#
华为又刷屏了。
华为这家全球通信行业巨头正谋求在中国境内发行公募债券。
9月11日晚间,华为回应称,公司经营稳健,现金流充裕。
据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注册系统显示,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提交了2019年度第一期/第二期中期票据的注册材料,在境内首次发债。
两期发行规模各30亿元,期限均为3年;第一期的主承销商为工商银行,第二期的主承销商为建设银行,而根据工行、建行关于推荐华为发行中票的函,华为可注册的最大中票发行规模为300亿元,其中,工行推荐其注册发行不超过200亿元,建行推荐其注册发行100亿元。
对于即将要登场的华为中票,债券圈已经有固收人士高呼“票面利率高于国债多少不知道,但期待史上最强全场倍数”,而类似的呼声不绝于耳。
联合资信将华为定性为一家“100%由员工持股的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将华为经营风险评价结果为A,下设评价要素经营环境、基础素质、企业管理、经营分析均为1档;将其财务风险评价结果为F1,下设评价要素资产质量、资本结构、盈利能力、现金流量、偿债能力同样为1档。
显然,华为获得了评级机构的“赞”。
同样,因为身处今年以来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不断升级的贸易壁垒摩擦、加剧的外汇市场波动等大环境,联合资信同样指出华为公司资产、业务全球化布局存在不确定性和管理难度。同时,华为面临美国司法部提起的多项刑事指控,存在诉讼周期长和诉讼结果可能不利的负面预期。
华为的财务数据显示,这家通信巨头并不缺钱。
一位通信分析师表示,半年增加了400亿元的库存,现金流变得差了,公司的交付压力是有一点的。
华为解释发债原因称,主要是“预计公司各项业务未来保持稳定增长态势,资金支持也将进一步增加”。
评级机构联合资信在说明书中表示,“公司主体偿债风险极小,本期中期票据的偿还能力极强,违约风险极低。”但其同时指出,“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复杂多变,日益凸显的贸易壁垒和贸易限制措施的增加,对公司全球化业务带来一定的不确定和潜在成本。”。
根据募集说明书,华为此前曾在海外发行相关债券,包括两期人民币点心债和四期美元债券。
《募集说明书》显示,华为拟注册中期票据规模为200亿元,本期拟发行约30亿元,期限为3年,主承销商和评级机构分别为中国工商银行和联合资信评级,主体评级和债项评级均为AAA,募集资金将用于补充公司本部及下属子公司营运资金。
这份长达137页的《募集说明书》披露了华为包括财务信息在内的诸多细节内容。
根据《募集说明书》,在此期中期票据发行前,华为共发行了六期债券。其中,尚未到期的四期美元债券合计金额为45亿美元;两期在香港发行的合计26亿元“点心债”已经兑付。
截至今年6月底,公司有息债务合计为964.311亿元,其中长期借款435.11亿元;公司银行理财和结构性存款余额为555亿元,货币市场基金余额为143.9亿元,债券投资余额为11.24亿元,合计710.14亿元;公司及下属子公司获得金融机构折合人民币约2080亿元的授信额度,已使用约978亿元,未使用授信额度1102亿元。
刘俊海称,华为公司通过发行公募债券给投资者提供了投资机会,另一方面拿到融资也给自己加压,提高公司透明度,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体系,进而增强华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那么大伙对于此如何看待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535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