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 > 拯救生活的小确幸:有仪式感的妈妈更容易养育出幸福的孩子

拯救生活的小确幸:有仪式感的妈妈更容易养育出幸福的孩子

“生活需要仪式感,它会让你在平凡又琐碎的日子里,找到诗意的生活,找到继续前进的微光,找到不愿将就的勇气。”——摘自网络

有一天下班回家,老公突然感慨说:“好像现在已经很少有什么事情,让我觉得很开心了。”当时舔着雪糕的我只是笑笑回答:“幸运的是,生活中还是有许多小事情,能让我觉得非常开心。例如我手上的这支雪糕。”

一根冰棍也能成为开心的理由

我有许多嗜好,有些看上去很傻,可正是这些很傻的仪式感,却让我觉得世界很美好。

例如,做家务的时候,我喜欢开着音乐,喝着妈妈酿的甜米酒。所以,家务事几乎没有让我厌烦过。

例如,家里没菜只能吃蛋炒饭的时候,我只要用那个小猫图案的盘子盛饭,配上一小碟泡菜,这顿饭就能吃得很满足,孩子们也一样。

又例如,在宜家花4.5元买的那个灰色的陶瓷杯子,总是能让我在喝水时倍感愉快……

其实我每月也没有多少零花钱,但是我肯定会预留一部分,作为我的“小确幸基金”。这里的钱,是专门用来哄自己开心的。一个人看一场电影,独自享用一顿丰盛的下午茶,都能很快让我振作起来。

也许就是这样的小确幸,让我觉得平淡的柴米油盐生活,也充满了趣味。生活就摆在那里,你不过也得过。但是,我可以选择给它加点喜爱的色彩,让它更符合我的期待。我不能改变生活本身,但我可以选择让自己幸福的活法。

一位有幸福感的母亲,能把幸福感传递给自己的孩子。

幸福的传承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有一个著名法则,即“费斯汀格法则”: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也就是说,生活中有90%是我们能掌控的。

著名的NLP情绪管理大师李中莹先生,在他的著作《简快身心积极疗法》一书中说:“很多来访者的困扰来自要改变其他的人事物,其实他们真正的需要是改变自己对世界人事物的看法,正是自己的一套信念系统(信念、价值观、规条)为其产生了无力感和困扰情绪。”

信念的力量

书中还说,在孩童阶段我们需要父母的引导,使我们认识、掌握和发挥自己拥有的能力。当这个过程充分完成之后,我们接过照顾自己的责任,开始创造自己的人生。

生活的味道是酸甜苦辣五味俱全,生活里不可能永远只发生好事,也不可能永远只发生坏事。父母的责任,就是让孩子拥有找出生活中的真善美的能力,让美好的感觉慢慢冲淡那些不好的体验。

正如李中莹先生提出的方法:找出人事物中对自己有好处的地方,充分利用这些好处让自己得到提升。

有仪式感的生活让人感到幸福

生活的仪式感,让我们从感官上体验到生活的乐趣。这样那样的小确幸,构成了我们对世界、对人事物的积极乐观的应对态度。这种快乐的体验,能大大提升对爱和美的感受力,使人热爱生活。

著名的吸引力法则告诉我们,当思想集中在某一领域的时候,跟这个领域相关的人、事、物就会被它吸引而来。

仪式感让孩子热爱生活

一个能从平淡生活中发现乐趣的孩子,自然更容易吸引那些美好的事物来到他的生命中。而美好的体验,会更容易养成乐观的性格。一个乐观的人,更容易发现生活里隐藏的希望。当一个乐观的人找到希望,就会更加积极面对生活,更加容易想出积极的应对方案,做事的成功率也会提升。而成功的经验,又会反哺乐观的性格,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生活的仪式感,能让孩子更幸福。那么,我们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有仪式感,有寻找小确幸的能力呢?

1.建立仪式感

《小王子》这本书里面,有一只狐狸,要求小王子驯养它。

小王子和狐狸

小王子:究竟什么叫驯养?

狐狸:那是一个几乎已经被忘记的过程。它的意思是“建立一种彼此之间的关联”。

小王子:建立关联?

狐狸:是的。你对我来说,只是这世上千千万万相似的小男孩里,其中的一个。我不需要你,你也不需要我。因为我对你来说,也只是这世上千千万万相似的狐狸中的一个。但是,如果你驯养了我,我们就会互相依赖了。对我来说,你将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对你来说,我也是会是无法取代的。

我们要给孩子搭建一座仪式感的小桥梁,通过这座桥梁,让孩子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就是像狐狸与小王子建立关联那样,让孩子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发生关系,他们就能对美好产生知觉。从更深的层面来说,那些美好的事物,能让孩子建立起”身份的认同感“,也就是,他认为自己值得拥有一切的美好。

探索世界的孩子

这样说可能有点抽象,我就用我自己的经历来说明这两者的关系吧。

我从小生活在广东的一个十八线的小镇农村里,不过我家不务农,而是做点小生意。我的爷爷非常有生活情趣。他会弹吉他,还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我们家过年的对联,全是爷爷写的。

除此之外,爷爷还特别喜欢在楼顶种菜种花——哦,对了,我们家的4层的楼房,是全镇第一幢高楼,而且完全由爷爷独立设计。

跟小镇上的人们老是一边裤脚高低的随意不同,爷爷穿着打扮很讲究。即使在今天看来,那种打扮也充满了经典的美感。

每次吃饭,爷爷都要喝2两自酿的药酒,酒杯旁,一定是放着一把汤勺。每次夹的菜,都会放在汤勺里。每抿一口酒,就吃上一小口菜。爷爷的一举一动,都散发出儒雅的气息。而这些,就是爷爷的仪式感。

爷爷的一举一动,跟周围的其他的老人,是那么的不同。我就从来没有见过身边哪个老人,是穿着中山装,戴着礼帽的。我问爷爷,爷爷微笑着说:”人的穿着,要符合那个人的身份。“

精致的生活就是日常生活中的小确幸

什么是身份?当时我不懂,却在潜移默化中,也认为自己以后一定会成为一个像爷爷那样,对生活很讲究的人。

现在我知道了,爷爷所说的身份,是自己对自己的认知,是自己要成为的人。人生里所有的行为习惯,都是由这个信念引出的。

我从小就喜欢花。当时农村里遍地都是野花,夏季,河岸两边甚至开满了野玫瑰。幼小的我我总会在路边采些野花回家,用塑料瓶子插上,摆放在家里。

直到现在,我还是保持着让家里有花草的习惯。我在开心的时候给自己买花,会觉得更开心,不开心的时候给自己送花,也会很快变得开心起来。

与自己喜欢的事物在一起

让自己跟喜欢的事物待在一起就,会产生幸福感。我认为自己一定会成为一个幸福的人。这就是我对自己身份的认知。

2.引导孩子寻找和创造生活的小确幸

狐狸:你看见那片麦田没有?我不吃面包的,所以麦子对我来说毫无意义,麦田也不会让我联想起什么。·······而你的头发是金色的,他会让我想到你。而我,则会慢慢爱上那微风拂过麦田时发出的美妙声音。

孩子打开了那双发现美的眼睛,在他眼里,就会看到一个奇妙的让人惊喜的世界。孩子们走路总是边走边好奇地观察周围的世界,他们能看见大人们看不见的东西。

著名的诗歌《牵一只蜗牛去散步》,说的是一个大人被上帝指派任务,要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因为蜗牛走得慢,大人特别焦急。但是后来慢下来之后,就会发现熟悉世界里“陌生”的景象。其实这个大人,看见的就是孩子们平时就会看见的奇妙世界:

慢下来看见的美好

······

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风吹来, 原来夜里的风这么温柔。

慢着!我听到鸟声,我听到虫鸣,

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咦?

以前怎么没有这些体会?我忽然想起来,

莫非是我弄错了!原来上帝是叫蜗牛牵我去散步。

而一位有仪式感的妈妈,与其说是“引导”孩子寻找生活的小确幸,还不如说是把自己还原到孩童的那个频率,但是又加入自己的生活历练,让孩子感受到生活中更深层次的美好。

生活中充满小确幸

生活里充满了各种好素材:

我总会用玻璃杯泡花茶,因为能看见花在水中舒展的美。每次泡花茶,我都会兴奋地邀请孩子一起品尝。孩子们会因为喝到这么一杯花茶而觉得开心。

如果遇到毛毛细雨,我常会对孩子们说:“下雨了呢,还好雨不大。我们没有带伞,正好可以感受一下小雨丝飘撒在脸上的感觉呢!闭上眼睛,你感受到什么?····”

让孩子快乐的事情太多了

孩子们总是能从那些快乐的体验中,提炼出生活的美,从此跟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3.诗和远方,就藏在家门口

有的人认为,只有去远方,才能找到旅游的感觉。而感觉,说白了就是一种心态。一个人的心如果总是充满了惆怅,哪怕他去到世界上最美的地方,也不能充分体验那种美。如果一个人,他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他常能从熟悉的事物里发现新东西。所以,去那里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去那里的心情。

在经典教育名著《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中,有这么一段让我印象很深刻。小林宗作校长组织孩子们,在学校礼堂进行了一次露营活动。这次露营非常简单,也就是在礼堂搭起帐篷,然后大家一起聊天,睡觉。但是对孩子们来说,却是一生中难以忘记的开心记忆,是非常宝贵的经历。

比起地点,心情更重要

关于那一段经历,书中是这么形容的:“那天晚上,天上繁星闪耀,月光如水,温柔地包裹着礼堂,那光辉仿佛永远在闪耀。”

同样的,我们也可以给孩子们制造出这样的美好的经历,等他们长大以后,也许会忘记发生的事情,但是那种美好的体验,却会融入到他们的血液中,鼓舞着他们走出一个个的人生低谷。

阿德勒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童年那盏烛光一直温暖了我的人生

记得我小的时候,每逢家里停电,爷爷总会点起一根蜡烛,在烛光里给我们讲《水浒传》。里面的故事我已经忘记了,但是爷爷在讲故事时,眼睛里闪耀着的光,跟朦胧的烛光融合在一起,给我埋下了一颗温暖的种子。

每当我遇到难过的事情,我就会想象自己依然坐在那温暖的烛光下,身旁,依然有爷爷的陪伴。那种安心的感觉,陪伴我走过了无数孤独的时刻。我清楚地知道,我的心底,有一盏灯,是永远不会熄灭的。

家门口就能体验的诗和远方

尝试一下,在周末的午后,带孩子一起,在家附近找个视野好的位置,和孩子一起并排坐在草地上,边吃雪糕,边欣赏天空的落霞。

尝试一下,把家里的蒙古包式的蚊帐搬到厅里来,在里面铺上一床席子,关上灯,和孩子一起体验在家里”露营“的新奇。

尝试一下,和孩子种些他们喜欢的植物,然后一起呵护这些小生命的成长。

再尝试一下,和孩子分喝一杯平时不太允许他喝的冰镇可乐,看着冰块在可乐里打转,然后把冰块捞起来一把放进嘴里的刺激·······

这些都是让孩子们的诗和远方。


参考文献:

《简快身心积极疗法》作者:李中莹

《小王子》 作者:圣-埃克苏佩里

《窗边的小豆豆》 作者:黑柳彻子

我是二胎宝妈,一个希望自己变得更有趣的妈妈。关注@逗比宝妈的自我修养,和我在育儿路上,遇见更好的自己。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525898.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