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诸葛亮与司马懿两个都是非常厉害的军事,在三国演义的后期,诸葛亮与司马懿的对决也是最关键的时刻,直到诸葛亮被司马懿耗死,两人的对决短暂而沉闷,但却让人觉得惋惜,两个厉害的高手,却没有多少较量的机会,如果按照年龄来算,诸葛亮比司马懿还小五岁,可是却早死了十七年。
为什么会把诸葛亮跟司马懿两个人放在一起来讨论,首先是两个人都是当时的顶级军师,其次是两人的较量,最终也是定了天下大势。
司马懿把诸葛亮耗死之后,蜀国就已经走下坡路了,而司马懿则在朝中慢慢的崛起,虽然司马懿二十几岁就已经在曹军,但一直隐忍,没有把握的事情从来不做,每一步都讲究恰合时宜,包括把诸葛亮耗死,也是恰合时宜。
如果当年诸葛亮出了祁山,让大军直指长安,那魏国最后未必能够挡得住蜀军,起码要更多的时间才能把统一天下的事情定下来。
然而,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才真正跟司马懿较量,而且这一较量并没有得到什么太大的好处,最终也是退下来,后面跟司马懿较量,他都是以消耗诸葛亮为主 。
主要是蜀国要北伐,粮食是最重要的保障,战线太长,就肯定不能太久,而司马懿也就看中了这一点,所以就耗着,以逸待劳,让诸葛亮也只能干着急。
最后一次较量,司马懿和诸葛亮两军对峙一百多天,诸葛亮几次挑战,司马懿坚守不出。诸葛亮派人送给司马懿女人的服饰,司马懿大怒,上书请求交战,皇帝派卫尉辛毗手持使节担任军师来制约司马懿。护军姜维对诸葛亮说:“辛佐治持使节到了,敌人肯定不会出战了。”诸葛亮说:“司马懿本来就没有出战的意思,所以坚持请求出战,是为了向部下示威(激励士气)。将军在部队中,皇帝的命令也可以不接受,如果他真能够战胜我,何必要不远千里去请示呢?”
可是等收到回复,要真的打了,诸葛亮就被耗死了,这也是让司马懿再次立功,蜀军退了。
诸葛亮一死,是能让还不成气候的姜维收拾残局,这也直接导致了蜀国的没落。
两人的实际上交战,并没有多少,更谈不上精彩,可这两人又是天下大势的关键人物,诸葛亮是三国前半部的主导,而司马懿则是后半部的主导,直到结束三国时代,司马氏最终统一天下。
那么这两个人谁厉害,谁又更懂谋略呢?
先说说诸葛亮的出身
诸葛亮祖上虽然也有人官居要职,但到他这一辈已家道中落,不复往日之辉煌,三岁时母亲病逝,八岁又死了父亲,怎一个惨字了得,他在《出师表》中写道:“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可以说,如果不是遇到刘备,他也许仕途未必会这么畅顺,刘备落魄的时候直到有诸葛亮这么一号人,也有点孤注一掷的意思,看能不能让自己力挽狂澜,所以有了三顾茅庐,他没得选择,如果当时刘备跟曹操,或者孙权一样,有根据地,有那么多文臣武将,估计也就没有三顾茅庐的事情了。
一个求贤若渴,一个志向远大,碰撞之下,就有了一起创业的事情了,诸葛亮看上的是刘备的仁义和他皇族后裔的身份。
所谓仁义,在诸葛亮的思维里,大汉未亡,还是匡扶汉室,天下人心丧乱,所以像刘备这样口碑好的人,完全可以积攒民心,为创业打下群众基础。
皇族后裔的身份,中山靖王之后,也算是可以跟汉王朝挂上钩的,匡扶汉室,打起仗来,起码也算是出师有名。
这两个条件都满足在当时的天下,形成一股不错的力量,所以诸葛亮选择了刘备。
诸葛亮在刘备集团里,也并没有让人失望,从刚开始的战略规划,到寻找根据地,再到入蜀中最终立国。
这一切都离不开诸葛亮,正因为诸葛亮的存在,所以才有了刘备的蜀国,这绝对是不容质疑的。
诸葛亮的一生,可以说是完全做到了他出师表里所说的话,这绝对是一个忠臣,所以在诸葛亮死后,马上就有群众说要给诸葛亮见祠堂,足以见得他在人民群众里的地位。
再说书司马懿,他的太爷爷是太守,爷爷也是太守,父亲司马防职位更高,乃当时手握实权的京兆尹。俗话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有些人的起点,是别人难以企及的终点,恰好司马懿就是这种人,况且他自幼聪明过人:“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有关系,有人脉,有背景,有智商,四有青年司马懿,想不成功都难。
可是他却跟诸葛亮选择完全不同的道路,他年纪轻轻在曹操阵营里.可他却并没有因此而不断谋求升官、反而而是小心翼翼,这也造成了他一辈子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如履薄冰,并没有太多得到机会,因为曹操的强势,并不如刘备那样需要诸葛亮那样的人,所以直到曹操晚年,他才算是有所作为,到后来甚至反扑曹氏,让司马氏成为了天下的主人。
司马懿的才能很强,这也是毋庸置疑的,可是他却不愿意把自己放在危险之中,始终是要让自己摆在一个安全的位置上,不断的寻找机会,不断的去策划布局,让事情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才爆发自己真正的实力。
甚至在抵抗诸葛亮的时候,也不忘给自己积攒机会,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军退后,明确向司马懿提出:归师勿遏(孙子曰:“归师勿遏,围师遗阙,穷寇勿迫”)。但贯知兵事的司马懿这次却根本不听张郃的建议,并强令张郃亲自去追,结果果如张郃所料,在木门中埋伏而亡。
张郃是曹魏老将,司马懿是故意想除掉他,为后来的司马代魏除去一大障碍,做好铺垫。
跟诸葛亮的较量也是如此,他采取的战略全是消耗战,虽然他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能不能真的把诸葛亮打退,但他很清楚,只要打消耗战,诸葛亮是肯定玩不过的,蜀军北伐,粮草是最大的问题,每一次诸葛亮北伐都是在粮草上出问题,当然司马懿也没有想到,竟然可以那么快就把才五十四岁的诸葛亮给耗死了。
司马懿被后人誉为:三国经济士,四朝经济臣。他是曹魏三代托孤辅政大臣,成功抵御诸葛亮的北伐,又长途跋涉平定辽东,可以说没有司马懿就没有曹魏后期江山。当然到最后,司马氏也是取代了曹氏,成为了天下的主人。
诸葛亮的一生,可谓是也风光过,辅助刘备,从无到有,建立了蜀国这么大的家业,是忠义,到死那一刻都是在工作,深谋远虑,智计超群,在内政管理,军事策略都有着非常大的贡献,给世人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可以说也是流芳百世了。
司马懿则一生隐忍,大部分的时间其实都过的不那么舒畅,一直被曹操压制着,并没有给魏国的建立立下太多的功劳,当然他没有丝毫机会建功立业,直到曹操衰老,他的机会才来了,用老谋深算来形容他是再适合不过了。
现在我们讨论谁跟厉害,其实没有什么意义,在两人的职业生涯上,选择就已经是完全不同了,诸葛亮是创业者的身份去做事情,而司马懿则可以说是夺取者的身份做事情。
曹操拼了一生打下了江山,到死他都可能没有想到最终是给司马懿家族做嫁衣,而司马懿则可能早就已经想好了,曹氏家族的事业迟早会是自己的囊中物。
所以诸葛亮在自己的后代上,也没有过多的经营,而司马懿则培养了司马昭和司马炎。
这就是两人的政治理想,和人生的规划。
两人放在一起做比较,可能遗憾的是彼此交手的次数太少,还有就是诸葛亮死的太早,如果诸葛亮再有几十年命,也许结局又会不一样,两个完全有着不一样人生规划的军师,谁胜谁负还说不定。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522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