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 > 面对生活的困境,忍受是做法之一,但高级的是“灵魂出窍”

面对生活的困境,忍受是做法之一,但高级的是“灵魂出窍”

很多朋友说,郎郎先生现在的状态是“出走半生,仍是少年”。

确实,一个人的个性和气质,是能够从他的字里行间里透露出来的。

即使郎郎先生写的是人生里最困顿的时光,《宁静的地平线》里故事的笔触,也不会让你感觉到每时每刻的沉重,反倒是有股“黑色幽默”的味道。

小幽默、玩笑话时常出现在故事里,只有等故事结束,回顾情节时,可能才会有倒吸一口冷气的悲凉。

郎郎先生说,很多人在写回忆录时,尤其是在写十年浩劫的经历时,会陷入到痛苦的回忆里。所以,文字之间总充满酸涩。

不过他认为,作为笔者,应该要想到,当时受苦的人很多,要把自己当成别人一样的芸芸众生,才能跳出来写,才会写得客观、真实。

而这种“跳出来”的思维,不光出现在郎郎先生的文字里,他的画作里,也能看到相关的展现。

▲郎郎先生作《红与黑》

我这幅画的灵感,来自王鲁湘写的一篇关于我父亲的文章,叫《红与黑的纠结》,主要是说我父亲为什么要画焦墨,以及“红与黑”这两种象征性的颜色给他带去的审美上的纠结。

我父亲主要是因为,在十年浩劫时看了太多红旗,所以他后来就会觉得不能再看到红色。

甚至在家里看到一些红色的被面儿,他也会把它翻过去,看到那种红色时,他会觉得自己受不了那种刺激,所以父亲后期,也不再画五彩斑斓的画,只画焦墨的山水画。

▲张仃先生的焦墨画

在法国有一本小说,也叫《红与黑》,不过小说里,“黑”象征着死亡,而“红”是爱情。

每个人因不同的背景,自然可以赋予“红与黑”这个词汇不同的寓意。而我对“红与黑”的理解是什么呢?

其实,看完王鲁湘的文章之后,我仔细思考了一下,发现我在绘画的过程中,也有这种红与黑的纠结,但我和父亲的还不一样。

在这幅画里,我想表现的“红与黑”,主要是十年浩劫背景下人的生活状态。在那段特殊岁月,红是革命,黑是死亡、消灭,而这两种颜色铺满了当时多数人的生活。所以,我就把这幅《红与黑》的背景,画成抽象的两种颜色之间的纠结。

那么,前面为什么有个人呢?

首先可以看到他身着一身军装,当时的青年,都是一身军装、戴个军帽的打扮,我也不例外。

那么,他为什么是一种漂浮在红与黑背景之上的状态呢?

这其实源于我母亲说的一种生存办法。我小时候,我母亲就对我们几个兄弟姐妹说,假如碰见大的社会风暴,自己不知道怎样才能应付时,就得学会“灵魂出窍”。

所谓“灵魂出窍”,意思就是,自己需要跳出来看当下的环境和现状。比如,有人要欺负你、侮辱你时,如果自己心里要和对方较劲,就会非常痛苦,有的人可能会因此而把自己逼疯,或是自己就死了。

但如果你跳出来,就能看到:噢,这群人在打一个人,那个人是我,但我是无辜的,所以我根本不在乎。

其实这种“灵魂出窍”,能够让自己心理得到一种比较大的解脱。

所以,我画的这幅画,主要就是在说,在红与黑的纠结背景下,人学会“灵魂出窍”或许才能够比较安然的活下去。

▲《岁月有痕》手札

—— —— —— ——

您如果想要看张郎郎先生对个人成长经历的陈述、个人画作的品评、对最新社会事件的思考,

欢迎关注张郎郎先生在各个平台的账号:郎郎尚口

欢迎各位朋友们来关注、交流~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516910.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