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听绘本爱三心二意,是很多妈妈遇到的问题。
前几天就有一位妈妈来问,说给孩子绘声绘色读故事书,孩子听到一半开始东张西望,这让她很有挫败感,不知道要不要继续读下去。
这个问题,不能说百分之百,应该百分之九十的人都遇到过。
你一定也有过这样的疑惑:
“这么不爱听,是我讲的太差劲吗?”“难道孩子不爱阅读?”“我的孩子会不会专注力不好?”
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今天来分析下。
搞不好,这一切只因你不懂他
1.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宝宝
芝加哥洛约拉大学发展心理学的副教授Kathleen Kannass在一项研究中发现:2岁半左右的孩子可以专注在一件玩具上大约4分钟,至4岁则可能延长到约12分钟(所以大多数幼儿园小班的课程时长都在15~20分钟,期间还有丰富的教学形式以支撑孩子的注意力)。
如果以成人的标准,比如,超过30分钟专注在某项工作上,显然宝宝做不到。再想想你自己,能心无旁骛多久?
2.认为一心多用就是不专注
你给宝宝读书的时候,他一边走来走去,一边不停地东看西摸,让你产生深深的挫败感。但这不表示他什么都没听进去,有些宝宝(特别是性格比较活跃的),在走来走去的时候,注意力是集中的。
不信?问他一个刚刚读过的书里的问题,你一定会很惊讶他居然能回答——这代表宝宝在看起来“不专注”的状态下,其实都听进去了。宝宝只是开启了多模式处理信息的本能,他能同时注意多件事,并且选择重点来“专注”。
正确出招,提升宝宝的专注力
当我们重新定义了宝宝的专注力,就不会有太多的纠结。之前我们有说过,宝宝生下来就拥有专注力,而在生活中,往往是家长,会用自以为是的“热心”,不经意间破坏宝宝的专注力。
那么问题来了,非要让宝宝“一心一意”地做一件事吗?我们需要为他屏蔽掉周围的一切音量,大家停止手中一切事务,甚至大气都不带喘的吗?答案当然是No,矫枉过正可不好。试试以下方法,可以帮助宝宝专注更久:
- 不要强迫孩子继续往下听
当孩子被其他事物吸引时,我们可以先暂停,跟着他的节奏来。比如孩子听着听着,玩起了旁边的玩具。那我们就和他一起玩一会,然后再拉回到绘本继续讲。
我们给孩子读绘本,喜欢一气呵成把故事讲完,孩子不是的。他用耳朵听的同时,还在琢磨图画里面的小细节,比如看到藏在树叶下面的小蚯蚓,还有每一页都会出现的蝴蝶等等。
所以孩子的阅读速度会慢很多。他返回去再看一次,一部分原因是上一页的东西他可能还没有看完,就被我们翻过了。
- 增加孩子听绘本的吸引力
前面我们说过,3岁前孩子是无意识注意主导,容易被外界刺激吸引驱动注意力,其实我们可以顺应孩子的特点来解决问题。
比如用夸张的表情、有趣的声音、互动频繁一些,或者引导孩子多看细节,发现童趣来不断刺激孩子注意力的持续。
还有一点,尽量找一个适合亲子阅读的场地,避免周围放很多吸引孩子注意力的玩具和东西。
- 找到宝宝的兴趣所在
不要纠结于宝宝能在一件事情上专注多久,你更应该做的是找到他的兴趣所在。兴趣是最好的驱动力,如果你的宝宝对某款玩具没啥兴趣,摸两下就抛至一边,别勉强他,更不要给他贴上“不专心”的错误标签,暂时收起来,过阵子再拿到他面前才是好主意。
而当宝宝向你展示他的心头好——可能是一本都快被翻烂的绘本时,别露出那种“你怎么又拿这个”的神态,请务必耐心地陪伴他再一次阅读,这才是关于专注力的良好示范和引导。
- 加入他、鼓励他
有时宝宝放弃某事,并不是没兴趣了,也不是不够专注,而是遇到了困难。这时候,瞅准时机加入到他玩的过程中去,非但不会破坏宝宝的专注力,还能促进宝宝专注时间的延长。
正确的做法是:表现出对宝宝手头“工作”的兴趣,同时鼓励他继续下去,挑战稍难一点的玩法。比如,帮助他成功用积木搭出一列小火车,用相关绘本讲讲火车的构造,让他对熟悉的玩具有全新的感觉,妥妥地能让宝宝更有兴趣。
如果只是希望孩子注意力集中,那可以在孩子玩的时候,尽量别去打扰他。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515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