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曾国藩的谋略确实了得,仅仅靠这一招就扼住了太平军的要害

曾国藩的谋略确实了得,仅仅靠这一招就扼住了太平军的要害

(电视连续剧《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时期的田家镇之战是一场异常惨烈的水上大战。

太平军的护索水营虽不断放炮,但也构不成密不透风的火力网,存活下来的湘军水勇依旧能够猛力反击,结果有的太平军小船还未装上炮弹,就被炸沉了。其它人看到湘军如此悍不畏死,也多半开始胆怯起来,纷纷朝岸边闪避。

依靠掩护队不顾生死的护持,敢死队的快蟹终于冲到了铁链旁。

在江中铁链里面,维系船只的竖链较细,用斧头和钳子便能截断,最难搞定的是连接两岸的横链。

横江铁链古已有之,早在三国后期,东吴便采用了这一防守策略,他们在半壁山上游的西塞山江面拉起铁链,以阻止西晋东进。晋军大将王濬熔断铁链,才得以击破东吴自以为牢不可破的江上防线,这就有了历史上著名的“千寻铁索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电视连续剧《太平天国》)

王濬是怎么熔断铁链的呢?史书中的描述是:制作巨型火炬,长十余丈,宽数十围,中间灌以麻油,当巨型火炬遇到铁链,即可将其熔化。

彭玉麟打造了相仿的火炬,每一艘快蟹上都放一口装满油脂的大锅,下面装有风箱,将油脂烧到滚沸。水勇冒着炙人的高温,将铁链拉到火焰上进行煅烧。等烧到一定程度,再用铁钳将铁链夹出,放在预先准备好的铁墩上,几个人拿起打铁的劲头,手执利斧,猛砍一番,便能将铁链砍断。

不到两个时辰,六道横江铁链被全部砍断。

铁链一断,第三组进攻部队“挤而过”,从断开的铁链中间穿行过去。另一个湘军水师的名将、占“武”字的杨岳斌上场了。

杨岳斌原名杨载福,他家从爷爷辈开始,就都是绿营武官。绿营讲究资历,杨岳斌其时不过三十二岁,若是继续呆在绿营,还不知道要到哪一天才能熬出头。关于这一点,只要拿关天培、陈化成、杨芳、向荣等人的简历出来瞧瞧就明白了,一帮老头,最小的六十多岁,最大的七八十岁,人家算算还都是特能干的名将。此情此景,非得让年轻人看了落冰窖里不可。

(电视连续剧《太平天国》)

在加入湘军之前,杨岳斌是营千总,官衔为正六品。仅仅一年之后,因在湘潭之战中立下大功,便被擢升正五品的守备,同一年,升都司,正四品,接着升游击,从三品。

一年之内,竟连升三级。也就说,你只要肯拼命,光升迁就能升到眼花缭乱的程度,他杨岳斌有什么理由不拼呢?

杨岳斌也的确敢拼能拼。有一次湘军水师进攻受挫,杨岳斌对彭玉麟说:“敌军有十倍于我的战船,要想取胜,非得出奇不可。”

杨岳斌所说的出奇制胜,就是亲自驾驶一艘小舢板向太平军水营发起突击,彭玉麟亦紧随其后。在他们二人的鼓动下,湘军水师不顾一切地冲向太平军船队,反过来将太平军给冲散了。

不过在田家镇水战中,却出现了让人困惑的一幕:杨岳斌率部闯过铁链后,并未直接向太平军发起攻击,而是顺流冲到下游去了。

这是杨岳斌等湘军将领从城陵矶一城中得到的教训。当时广东总兵陈辉龙要乘风进攻太平军,杨岳斌劝他说,顺风难收队,不能去,陈辉龙不听,结果招致大败。

(电视连续剧《太平天国》)

杨岳斌冲到下游,一方面是要截断太平军水营的归路,另一方面是要逆流而上,从容地对太平军展开攻势。

水军近战,主要战法都是火攻,不是我烧你,就是你烧我。当天的风向也怪,突然就刮起东南风,风向让太平军不仅无法东撤,反而还陷入一片火海之中,作战中战船被毁四千余艘,被夺五百余艘。

太平军在田家镇再也守不住了。1854年12月3日,秦日纲率残部退往九江。

为取得这次胜利,湘军付出了很大代价,共战死八百将士。曾国藩在田家镇建立昭忠祠,并撰写了一副挽联:

“巨石咽江声,长鸥今古英雄恨;

崇祠彰战绩,永奠湖湘子弟魂。”

对于曾国藩和他的湖湘子弟来说,所付出的代价又是值得的。经过田家镇一役,太平军仅存的一点水上力量损失殆尽,水营基本瓦解。曾国藩水上定乾坤的深远谋略终见成效,湘军自此完全控制了长江上游。

(电视连续剧《太平天国》)

晚清帝国风云系列:湘军崛起
¥45
购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508964.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