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阅读,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疑问:我的孩子是不会读,还是不爱读?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那么爱看书,我家的孩子却只喜欢玩儿?阅读要从多大开始培养?现在不培养,上学以后是不是很难适应?……
很多妈妈想帮孩子,但却苦于无从下手。
培养阅读需要找老师吗?需要送去培训机构吗?其实家长自己也可以是孩子最好的老师,那么 在孩子阅读的成长路上,家长该如何去引导孩子阅读呢?
要学会阅读,首先得了解阅读,接下来从脑科学、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分析,让你从新的视觉去了解阅读,未来更好的去培养孩子学会阅读,爱上阅读。
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了解大脑
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是什么?也许你会说是因为人有一个强大的大脑,会思考!是的,大脑能让我们做很多事情,能看能动能感受,但是,思考并不是大脑最擅长的事情。在思考这件事情上,人脑没有电脑靠谱。举个例子:计算器永远比我们人脑算得又快又准,还有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技术早就证实了,即使是像下棋这种需要大量思考的项目中,也可以战胜人类。听上去可能有点绝望,不过再利害的人工智能也不可能在不能控制的环境操作(例如它不能在复杂的交通环境下开车,因为他们看不到),通常机器人只会被运用到一些重复性的工作中。和看的能力相比,思考很多时候不太靠谱,例如了解一个场景,大段大段的阅读繁复的文字描述,不仅让你头晕脑涨,最后可能还不知所云,不如一张图片带给视觉的冲击 来得痛快。
阅读与看的能力相比,思考的过程是缓慢而费力的,甚至是不靠谱的(例如右边是相对左边的文字描述)。如果只看文字去想像一个画面,会感觉非常抽象费力,而且还不一定能想像得对,可以说这就是我们思考和阅读的感受,与直接看到一个图片相比较,文字会让我们更加的痛苦、烧脑。
为何阅读会有这样的感受呢?从漫长的人类进化史来讲,人类是靠交流迅速发展起来的!换句话说就是——语言!这里说的语言,指口语,对于人类的大脑来讲,语言和运动的基因已经成为本能一样的存在,每个人都可以学会说话,学会走路,但是文字符号是近几千年才出现的,换句话说,人类的进化还没有跟上,阅读这个能力还没有印在人类的基因里。
人类没有阅读基因?那怎么去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呢?
关注我,了解更多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507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