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声律启蒙》好美,孩子读哪个版本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声律启蒙》好美,孩子读哪个版本

前段时间,有读者留言说想让孩子读《声律启蒙》,但不知道该选哪个版本。

当时我也只是听说过这本书,但是没读过,所以不敢贸然回复。问了身边几个朋友,也都只是听过,没读过。后来,一个机缘巧合,我专门就这个问题请教了一位中文系教授。

他告诉我,《声律启蒙》这类古代启蒙读物就别去选他的版本,因为不同的版本都是由不同的出版社造成的,所以认准这几个出版社,一般都不会有什么问题:中华书局、三联书店、商务印书馆。

我选的是中华书局出版的《声律启蒙》,这个版本是全书都有注释和译文,对于我这样文言文不是很好的人来说,很好用。

之后我又找到了音频版的,晚上睡前给儿子听了几段,儿子一下子就爱上了。不停说:"妈妈,真好听。"

1

《声律启蒙》是一本怎样的书?

很多人都知道《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是中国古代儿童启蒙读物,但不少人都没怎么听过或者读过《声律启蒙》。

《声律启蒙》其实是训练儿童吟诗作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由清朝康熙年间的车万育所作。

《声律启蒙》全书一共30韵,也就是30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音律对子。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悦耳。

从以上我们可以把《声律启蒙》理解为三个层面的书。

第1, 它首先是一本音律启蒙,在音调上讲究抑扬顿挫,节奏感、音韵感很强,如音乐般悦耳动听,可以通过吟诵,启迪儿童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力;

其次,它是一本语言启蒙书,文字优美、如诗如画、结构规则、富有弹性,可以培养儿童的语言感知力。

第2, 它还是一本初级的儿童百科全书,涉及到云雨风霜雷电、花草虫鱼鸟兽等百科知识,启迪儿童对万事万物的兴趣和好奇。

这三层其实也是《声律启蒙》的三个启蒙价值。因此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都发现了这本好书,而且一读就爱上了。

除了《声律启蒙》,还有《佩文韵府》《千家诗》等韵文启蒙读物,孩子都可以读一读。

2

为什么要让孩子读《声律启蒙》?

有些家长担心古代的这些启蒙读物不适合现在的孩子,有些过时,还担心孩子听不懂。

首先,这些古代的启蒙读物中也不全是糟粕,里面有讲孝的,有讲信义的,还有给孩子讲百科知识的,比如《声律启蒙》,涉及到天文、地理、音乐、美术、文学等。这些东西家长都可以结合所见所闻给孩子讲出来。

不过,首先家长得懂这些书,哪些能用,哪些不能用,给孩子讲清楚。

其次,就算是孩子不懂也没关系,家长要教会孩子"望天书"

所谓"望天书",就是在孩子启蒙阶段,给孩子营造读书的氛围,只管读就是了,不一定非要懂书里的意思。

因为启蒙重点是通过阅读培养孩子说话的能力,培养孩子的语感,让孩子感受到文字之美。而不是让孩子记多少知识,所以不必强迫孩子理解文字的意思。

对于孩子来说,《声律启蒙》文字较少,结构规则,音律感强,背起来会比较有趣。

比如"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雁,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都是我们身边很常见的事物,也比较容易理解,结合生活来讲孩子也容易接受。

所以,有些学者认为,《声律启蒙》应该是孩子的第一本启蒙读书,也是最有价值的启蒙读物。

3

家长怎样指导孩子读《声律启蒙》?

首先,《声律启蒙》文字较少,对于太小的孩子来说不太好懂,以家长读,孩子听为主。

家长在读之前,最好先做些功课。万一孩子好奇问起来了,家长也可以给孩子简单解释下。

如果家长自己读,可以选择全注全译本,不带拼音的。

孩子看的话,建议选择带图画,不带注释和译文的版本,文字太多,孩子无法接受的。

第二,这本启蒙读物还有音频版的。

我们家每天晚上吃饭时,或者睡觉前会听一篇或者两篇,儿子很喜欢,他觉得很好听。

孩子专注力有限,建议一次听的时间不要太长,特别是刚开始,孩子不想听的时候,不要强迫,以免孩子厌烦。我们家一次最多听20分钟。

第三,如果孩子刚开始不感兴趣,家长也可以自己先读起来。我有时想让孩子读的时候,自己会捧起书来,抑扬顿挫的读几句,或者即兴唱几句,孩子的注意力很快就被吸引过来,还会跟着唱。

有时儿子还会凑到我跟前,让我指着书上的文字读给他听。

第四,建议每天家长给孩子听之前,自己先背下来。带孩子出去玩,或者散步时,可以随时吟诵几句,比如"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舞蝶对明蛩。衔泥双紫燕,课蜜几黄蜂。"将知识结合生活见闻,与孩子联结起来,孩子自然会感兴趣。

外甥女五岁多时,我曾在暑假带她读《弟子规》,但是她没兴趣。我就每天自己先背会,然后与孩子一起朗诵,孩子觉得有人一起参与,还有比赛,很兴奋。一个暑假背完了三分之二。

总之,处处都有知识,处处都是学问。兴趣是最好的启蒙老师,也是最持久的学习动机。

诗词养人,我们家长要做的就是想办法激发孩子的兴趣。有了兴趣,一切都好说。

作者

苏茉儿,爆文作者,资深媒体人,职场妈妈,左手养娃,右手执笔,一年分享50本书。


也许你还想读:

家长怎样管理对孩子的期望和焦虑?教育专家给出五条原则,很实用

周末去了图书馆才知道,别的父母有多拼

家长如何与孩子相处?《小欢喜》好妈妈刘静告诉你这6条教育原则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481334.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