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道三国美女,我们最先想到的应该是三国第一美女貂蝉。后来则是大乔、小乔两姐妹。其实还有一位绝色美女,那就是甄宓。
在《三国演义》中,貂蝉出场时,作者罗贯中只给了她8个字的评语:“年方二八,色伎俱佳”。因为她能歌善舞又是豆蔻年华,凭借美貌让吕布和董卓反目成仇,最后因除掉了奸贼董卓为汉朝立下功劳而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被世人所铭记。
而甄宓的出场是被迫的,在《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时逢官渡之战,曹丕率领军队杀红了眼,不顾父亲曹操的命令,擅自闯入袁绍府中,“见两个妇人相抱而哭”,曹丕上去举剑要杀,忽然看到甄宓.当时甄宓为了躲避战乱故意身穿粗布衣服,满脸污垢,披散着头发,即使是这样,曹丕仍然被甄宓的脱俗气质打动了,立刻由杀气腾腾的恶汉变成了谦谦君子,用袖子轻轻拭去甄宓脸上的污垢,“见甄氏玉肌花貌,有倾国之色”,于是改口对甄宓的婆婆袁绍的妻子刘氏说:“我是曹丞相之子,愿保护你们全家老小。”说完乖乖地按着宝剑坐在屋里,自己不敢唐突佳人,还要防他人冒犯甄宓。等曹操来了,刘氏为了保全性命,赶紧不顾颜面地表示,愿把儿媳甄宓献给曹丕当丫环。曹操也被甄宓的美貌打动了,盯着甄宓赞叹道:“真吾儿妇也?” 就是说气质如此高贵的女人怎么能当丫环呢?!后来,因为曹丕立功,曹操把甄宓赐给曹丕纳甄宓为正室夫人。
我们看一下甄宓的出身,据《三国志·文昭甄皇后传》载:文昭甄皇后,中山无极人(今石家庄郊区无极县),世家望族,上蔡县令甄逸之女,生于光和五年十二月丁酉日(182年阴历十二月二十四日)。
甄宓是东汉的官吏家世出身。从小便非常有才学,长大后更是贤良淑德,声名远播所以后来嫁给了袁绍的次子袁熙。后来因为因为袁绍兵败曹操,她沦为俘虏最后又嫁给了曹丕。
曹丕开始也非常宠爱甄宓,甄宓也为曹丕生了两个孩子。甄宓贤良淑德而且非常孝顺,所以深得曹丕母亲的喜爱。但幸福总是短暂的。
曹操晚年几个儿子之间爆发了激烈的夺嫡之争,当时曹丕虽然颇有才华且是长子但远远不如曹植受宠。回看历史都知道夺嫡之争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事 不仅是权力之争更是生死之争。这样的情况下甄宓还沉浸在诗书礼仪当中,不仅如此还和曹植走的非常近 因为曹植也是非常有才的诗人 。两人有着公共的兴趣爱好。可谓是才子佳人。所以也经常有两人的流言蜚语。
或许刚开始曹丕还会和甄宓商量他面对的事情。他该怎么防守曹植对他的进攻 他该怎么获取父亲对他的信任 该如何搬到曹植?可惜甄宓不懂曹丕的心,她只会一味的劝说,让曹丕要顾及兄弟之情,不要贪恋世子之位。再加上她跟曹植走的也很近,久而久之 曹丕就越来越厌恶甄宓了,这对曾经的恩爱夫妻终于因为政治背道而驰了。
甄宓彻底失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郭女王的出现。
郭女王最初只是别人送给曹丕的一个小妾,最初曹丕并没有留意她,但很快因为她凭借聪颖灵力而崭露头角。郭女王跟甄宓恰恰相反,在郭女王心理,她认为夫妻之间应该时,你进时我为你全力而付,你退时我也跟你共同承担。总之就是夫妻同心、一致对外。而曹丕正是他想全力以赴之人。于是她很快展现出她的天赋,在政治上为曹丕出矛划策,常常有奇谋。史书记载"后有智数,时时有所献纳。文帝定为嗣,后有谋焉。"这里的"后"指的是曹丕的皇后,即郭女王,曹丕只封过郭女王一人为皇后。
在夺嫡之争中甄宓就像个外人,所以曹丕的爱越来越倾向于郭女王。男人往往与跟他共患难的那个女人感情更深。夺嫡之争结束后,甄宓已经失宠,真正跟在曹丕身边的红颜知己只有郭女王。
甄宓是正妻,又生了长子,她觉得委屈于是她用才情来表达自己的哀怨。写下了著名的《塘上行》。“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 她的诗意是人之常情,登高而跌落,人人心中都会有所不平。但在曹丕看来这简直就是岂有此理,他度过了漫长的时光,那段刀光剑影,几乎看不到希望,可以说是九死一生了,好不容易扬眉吐气 甄宓却大煞风景 于是曹丕易怒之下下令赐死甄宓。
后来曹丕也是不顾群臣反对封郭女王为皇后。这封后的过程中甄宓无疑是郭女王成为皇后最大的绊脚石,这也是曹丕赐死甄宓的一个重要原因。
参考资料:《三国志》、电视剧《军师联盟》、《汉晋春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478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