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学生想要成绩好,这几点家长越早知道越好......

学生想要成绩好,这几点家长越早知道越好......

对于刚刚进入初中的孩子来说,一切都是新的开始。他们一方面会觉得激动兴奋期待,另一方面又对新学校、新班级、新老师、新科目感到担忧。

能不能融入新的集体,新的老师如何,科目增多了变难了怎么办等等都是孩子们心头上的大石头,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而作业家长也会对孩子有所期待,首先关注的便是成绩问题。

如果家长能提醒孩子做到以下几点,对于孩子来说,成绩提升非常容易一个档次。

一、认同教育

所谓亲其师则信其道,对于老师的认同教育非常重要。教育上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如果学生很喜欢某一门或者某几门课程的老师,那他的这一门课程或者这几门课程必定会学得很好。相反的如果一个学生讨厌一个老师,他就会连带着这么课程给讨厌上,自然成绩提不上去。要让学生喜欢上一门课程

,除了老师自身努力以外,更需要家长的鼓励。

第一,不在学生面前说老师的不好。如果家长经常在家里说哪位老师哪位老师如何如何不行,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就会缺乏一种对老师的认同与尊重。

第二,站在老师的角度上说话。很多学生之所以会不喜欢一位老师,大多数是因为这个老师比较严厉,学生内心会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不认同老师的教育。所以,家长应该从老师的角度出发,课堂上的严厉是为了保证课堂的质量,最终得到益处的还是学生。

二.学会预习

课上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其实是非常短的,所以有一个必要的动作叫做预习。

具体的做法是首先在教辅资料上找到相关的知识点。

其次用铅笔在书本上分类划出来,划完以后从头把划的内容读一遍,遇到不懂的用问号标出,上课是认真听。

第三点,读完一遍,回到教辅资料上的进行练习。不懂打一个问号,等老师讲课时着重听。第四点,跟随老师讲课的思路,理顺课文的脉络。

3.学会复习

每天复习当天学习的功课,及时消化当天的学习。有很多学生之所以越学越没有兴趣,主要是因为初中的课程量增加了,昨天老师说的东西还未消化,今天的东西就安排上了,导致任务越来越重,越积越多,自然而然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信心。

四.制定合理的时间表

我们以上所说的的复习预习都是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的,学生一天内的时间是有限的,除了完成作业以外,还需要必要的运动玩耍时间。所以制定一个合理的时间表很有必要。

1.时间表根据课程表来进行制定。

课程表是既定的每天的上的课程都会显示出来,除了主科语数英以外,其他的副科课程一般是上完课才有一次作业,比较好安排。所以前一天晚上需要预习的内容是明天所要上课得课程,复习则是当天学习过的课程。

2.时间安排要有梯度

副科,预习一科一般十分钟左右,看书,划重点,写简单的练习。

主科,预习一科一般要十五到二十分钟。语文课文字词意义解释,数学课定义的理解,英语课背单词,翻译课文。

先主后副。

3.注意效率

有的学生,写一科作业比如数学需要两个小时。这肯定是平时拖延症太重犯的毛病,规定时间内必须完成规定内容,一点关系到学生的效率,更关系到学生能否坚持预习复习的策略的关键。

如果学生每天能坚持做到以上几条,就能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然不在话下。道路千万条学业第一条,学习若不好亲人两行泪,愿天下的学子都能有一个好成绩。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465528.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