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会从不同的视角和层面,去看待资本的作用与意义,并会深入解读:运气、突破性收入、个人努力与资本之间的——潜在关联和相互影响。相信本文的观点和洞见,将会展现出一个不一样的社会运作机制。
主题目录如下:
- 现象
- 资本就是答案
- 资本的特权
- 资本的来源
- 资本与个人努力
- 个人努力的意义
- 阶级跃迁
- 虚幻的确定感
- 决策质量与可持续性努力
- 具有突破性的收入
- 资本的意义
- 回到运气
全文约1万字,阅读时间约20分钟。
现象
为什么有些人财富过人,可以享尽物质文明的一切创造,有些人大权在握,仿佛坐拥一切主宰和欲望。而另外一些人(大部分的人),只拥有极少或有限的资源,需要一直持续性的努力,才能维持现有的生活状态,然后尽可能地稍稍提高一些生活水平,就很不错了。
这些人(大部分的人),或许心中曾经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最终会慢慢接受一个远低于期望,也不至于无法忍受,还算过得去的现实。
那么相反,拥有财富和权利的人,并不需要持续性的努力,他们的回报取决于他们的决策质量。甚至不需要努力,都可以自动获得回报,或者不需要回报,现有的一切就已经足以他们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了。
这种现象,就是马太效应——拥有的越多就会获得更多,拥有的更少就会越来越少。资本就是决定一切的物质基础,而资本的分配是符合二八定律的——也就是少数人掌控了大部分资源,剩下的小部分资源给大部分人来分。
《黑天鹅》的作者特勒布认为:“形成马太效应与二八分配的原因,是赢家通吃、偏好依附、积累效应、甚至是分形随机,所以历史数据积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概率”。
分形,通常被定义为一个粗糙或零碎的几何形状,可以分成数个部分,且每一部分都(至少近似地)是整体缩小后的形状,即具有自相似的性质。
而资本就是物质文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能量转换的另一套计量方式。
资本就是答案
人们现在使用的产品,越来越精细,越来越复杂。所以需要分工合作,每个人负责一部分,形成有组织的生产创造,就是公司。个人很难创造出达到人们预期(或超出预期)的产品,就算能,也很难量化生产,除非是边际成本可以忽略不计的复制拷贝。
资本家,有了资本就可以完整的构建一个产品的生产过程,获得其中的大部分利润,其结果肯定是赚钱的。而产品制造的难度越大,形成产品制造的壁垒,就会越赚钱,比如房子、汽车、飞机、芯片。并且越有钱就会越容易赚更多的钱——因为资本可以强化并完善产品和服务,越没钱就越难赚到钱——因为没有获得利润的路径和筹码。
其中,产品制造的壁垒:
- 可以是,资金壁垒(银行贷款,风险投资,家族财富),
- 可以是,技术壁垒(专利(高通),秘方(可乐),
- 可以使,人才壁垒(苹果、谷歌、微软),
- 可以是,权利壁垒(政策保护,绿色通道,天选之人),
- 可以是,经验壁垒(试错总结、探索发现),
- 可以是,品牌壁垒(百年老店、口碑积累),
- 可以是,资源壁垒(人脉、关系、继承),
- 可以是,地域壁垒(人口红利、防火墙、版权选择性保护),
- 可以是,制度壁垒(基因编辑、隐私数据),
- 可以使,文化壁垒(鼓励失败,勇于冒险)
- 等等……
然而,还有更难制造的产品,连资本家(因为政策和能力)也很难创造,比如高铁、火箭、飞船、卫星、核电站,需要国家来构建完整的生产线。当然,其结果不仅可以获得经济利益还有政治利益。
另外,有了资本,有时未必就需要去打造一个切实的产品,而只需要进行资源的协同合作,成为产品制造商的分销或是代理,就可以赚取利润不菲的差价。甚至都不需要成为分销或是代理,只要进行合理的金融投资(基金、股票、债券、黄金、外汇、期货、权证、理财产品等)就可以获得高额的回报。
当然,这些都是在直接或是间接的创造产品和服务——分销代理是服务,投资是把资源提供给其它的创造者。
最后,还有不需要任何创造,仅凭资本游戏,就可以让资本产生资本(钱生钱)的路径:
例如(粗略模拟),A有一张5000万的存单,他到香港用这个存单做抵押,贷款5000万。香港贷款利率低,且容易进行海外投资。接着,他用这5000万到意大利买了一个酒庄,获得了移民资格。然后,用酒庄在意大利银行贷款5000万,可进行本土投资且贷款利率比香港还低。最后,再用这5000万在意大利买成红酒,包装成高端产品卖回国内,净赚2500万。
所以可见,只要有了资本,就可以利用经济学原理,进行资本运作,再加上一些运气,就可以让资本自我复制——产生滚雪球效应。
那么,如果没有资本呢?
这无法构建产品制造的生产线,就必须只能参与产品制作过程的某一个环节。也会被资本控制者洗脑,被灌输多劳多得,能者多劳的价值观。这个观点本身没有问题,但迷惑性在于可获得的,永远是不成比例中的小部分价值,资本拥有者才是获得最多的,其次是风险和责任承担的越多,获得的就越多。
通常来说,一个非虚拟数字产品(数字产品:如程序、软件、游戏等)的物料成本占价格的20%-40%,而接近50%的是产品毛利润,最后剩下的10%-30%是研发、销售、运输等其它费用。 ( 但利润并非都是邪恶的,因为只有利润才能驱动研发、创新、买单失败与试错、让人们可以不计后果的去挑战更困难的任务、以及为遥不可及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那么,产品制作需要的是:深度钻研、打磨细节、埋头苦干、这些都是持续性努力。资本拥有者的筛选原则就是:能力至上——其实最重要的是执行能力,执行可持续性的努力。而资本拥有者,甚至都不需要了解产品细节的任何技术问题,因为他们需要的是宏观上的决策质量,而非持续性的努力。
于是,马太效应再一次出现了,越是做微观细节——越做不了宏观决策,越是做宏观决策——越是能学习到,如何进行高质量的决策。
而获得具有可突破性收入,往往就是取决于决策质量,而不是持续性的努力。决策质量的目标就是确定方向,正确方向的风口,所产生的杠杆力量,拥有质变点飞跃式的效果。
事实上,我们所有人天生就有各种不同的思维能力,但我们不是天生就有决策能力,因为我们是在接触现实的过程中,学习决策能力的。
那决策质量算不算一种能力呢?
可以算,但这是一种获得门槛很高的能力,需要特定的场景和资源,以及数据来训练。而就算拥有了,如果没有原始资本,就仍然无法获得阶级跃迁——成为资本的会员。
比如CEO仍然可以是拿工资的执行者,但反过来,如果拥有了原始资本,比如依靠运气(创业、彩票、比特币),这时候就可以使用资本创造决策能力,自己积累(创始人做决策者)或雇佣有决策能力的人(猎头决策者)。
专业技术能力(微观做功能,完善产品),管理能力(宏观做协调,保证产品),是截然不同的能力。但都是为资本所服务的,资本有一种特殊的能力,就是创造任何能力。资本拥有者,完全可以把产品制作过程当做一个黑盒(风投),注入资本的黑魔法,测试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就是利润的增长和翻倍——追求长期回报,而非短期得失。
所以,社会阶级并不是能力越大,阶级就越高,而是资本越多,阶级就越高。而人与人,生物学上的差异真的没有那么大,或说不足以产生物质层面的巨大差异(背后是运气决定的巨大差异,后面具体解释)。
能力是客观存在的,也不可否认能力对结果有不可忽略的影响,但具有迷惑性的是,资本拥有者创造了能力的筛选准则,他们需要“有能力”的执行者,去完善并提高产品生产的质量和效率,并让人们觉得“有能力”就可以接近资本,而接近感觉上就像拥有,但实际上能力和资本之间只有一层虚幻的确定感。
资本的特权
首先,有了资本,就可以创造能力(能力的形成强依赖于资本),有能力却很难创造资本。资本甚至可以准确预测未来,比如某一领域的资本大佬一起讨论,未来这一领域的发展方向,结果不久,这一领域就真的向这个方向发展了。
其实,并不是资本大佬预测对了未来,而是他们一起合作确定了方向,一起创造了这个领域的未来。事实上,预言未来最好的方式,就是创造一个预言的未来。(权利也是类似的,权利也是资本的一种)
其次,资本意味着更多的“可选择性”。
《反脆弱》的作者塔勒布认为:“如果你有‘可选择性’,那么你就不太需要智力、知识、洞见、技巧,或者那些在脑细胞中发生的复杂事情。因为你不必每次都正确。你所需要的只是不做不明智的事情,以免伤害自己(比如忽略某些事情),随后就能在有利的结果发生后乐享收益了——关键是你的评估并不需要预先进行,只要在结果发生后进行即可”。
所以,我们以为靠我们的技能成就的许多东西,其实大多来自选择权,而且是被妥善运用的选择权,因为选择权赋予人获取有利因素,而不受不利因素影响的机会。
最后,资本还可以带来——权利与自由。
其中权利,有堪比最好春药的功效,没有任何事比发号施令人更愉快、更舒服、更爽,足够的权力甚至还能提升一个人的性能力——想象一下权利对繁衍资源的渴望与占有。
那么自由,其本质就是对个人时间和行为的掌控力,拥有自由通常就可以自主决定——在什么时间、出现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这是人类潜意识和主观意识的追求与向往,其背后的驱动力直接关系到——进化本能与心灵情感。
显然,如果不同程度地剥夺了自由(比如随从跟班),就会来带——焦虑、恐惧、疲惫和压力,更进一步持续地剥夺自由(做提线木偶),就会带来——痛苦与绝望。前者关系到一个人的健康,后者关系到一个人的生命。
资本的来源
继承——是最直接最普遍的来源。
我们并不是生活在这个世界的最开始,也不是在最最后。有没有想过,任何一个现存的人,顺着其家谱也就是生物遗传链,一代代往上数,结果会怎么样?
会看到类人猿、看到非洲祖先、看到哺乳动物、看到爬行动物、看到鱼类,最终看到单细胞生物。中间任意一环的缺失,都会导致现在这个人的消失(可能有更多的子节点)。有没有想过,自己的祖先一定有一代,是一身毛在树上,手里可能还拿着香蕉,并且同样是其它很多子节点人类的共同祖先。
事实上,人与人之间的生物学差异是极小的,尤其是在刚出生的时候,这时大脑数据一片空白,接着环境信息就会向大脑结构中填充数据,同时也会改变一部分结构,而结构也会反过来影响数据的填充。可见,大脑后天很大的差异性,都是来自环境数据的积累(资本严重影响环境数据的接受和处理),所形成不可预测的概率选择,影响并决定了大脑动态神经网络结构的构建,从而影响了人的性格、情商、智商和各种能力的结果。
那么,在继承链上获得的资源,不仅包括家庭环境、生活圈子、教育资源、社交圈子、知识技能财富的传承,还有基因。
这些都是大脑发展过程中,因为环境数据的不同,所形成巨大思维想法差异的来源。这是一种不可控的运气(先有了确定的结果,在思考过程的概率,其实概率在思考的之前就早已确定了),出生点是在发达国家,还是第三世界国家,亦或是战乱国家,是贫穷还是富有——这是卵巢彩票。
而显然,资源是在继承链(物质)和遗传链(基因)上进行传递和积累的。
资本与个人努力
那么个人努力确定可以积累原始资本 ?
不 !这是一种典型的叙述谬误,混淆了资本积累可能来自于个人努力,与个人努力一定可以积累资本的区别。还有证实偏差,这是在媒体不断渲染之下的,一种为内心确定感寻找证据的倾向。
叙述谬误——思想会传播是因为作为媒介的自私人类对它们感兴趣,并且喜欢在复制过程中将它们扭曲。所以,人们总是习惯于将客观存在的事实,加上自身认可的理由和逻辑加以阐述。
证实偏差——一旦你的思维被某种世界观占据,你会习惯于只关注证明你正确的事例。矛盾的是,你拥有越多的信息,你就越认为自己正确。
而媒体,一部分是被资本操控(资本需要个人努力),一部分是为了迎合大众(个人被洗脑,喜欢不断强化努力的作用),还有一部分是受到了后见之明的误导(媒体由人组成,也会被人脑的工作机制所左右)。
塔勒布在《黑天鹅》中说道:“我们对自己认为熟知的事物确信不疑,我们显然无法了解自己的无知程度,无法确切了解自己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的不确定性。我们总是高估自己对世界的了解,却低估了事件中存在的偶然性。当我们回顾以往时,由于后见之明,对有些事会产生虚幻的确定感,因此我们变得过于自信。”
事实上,我们严重低估了世界的不确定性,同时高估了自己对过去发生事件的确定感。
有些事情这么做,可以得到一个确定的结果,但原因却不是自己原本以为的那样,这个真相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而很多问题,人们也只能看到一个侧面,然后大脑会补全过程和原因,接着就会深信不疑自己的观点,而且很难改变。
但如果个人努力可以换一个词,就可以说的通了——那就是运气,个人运气确定可以积累原始资本。那么,回到继承——顺着继承链来看,原始资本最开始是出现在哪里的?最终会发现,还是继承链上某一代的个人,而个人运气促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
所以结论就是,资本的来源有两个——运气和继承,而继承最终还是来自运气,所以只有运气和虚幻的自以为是。
个人努力的意义
首先,个人需要努力的神话,来代替运气。
因为运气的不确定性,会让大脑产生不好的生化反应,比如:担心和恐惧——人脑在面对未知时,更倾向于(颅内模拟)想象和预测不好的结果。同时,大脑也会启动左脑强大的解释能力,对看到的一切都下意识的向着自己想要的、相信的、和想象的方向,开始强行匹配解读,于是虚幻的确定感就下意识的产生了(甚至不自知的连自己都骗)。
所以,确定感——就是我们自己所认为所了解的,外部世界的因果逻辑关系,其中充满了虚幻的自以为是。
但如果没有确定感,人们就会变的不安,就会恐慌,就会不断寻找确定感。而大脑潜意识的工作模式,就是简单轻松的找到确定感,如果想要尽可能的保证确定感不虚幻,就需要额外付出很多的努力去求证和验证,就会活的很累很辛苦,相信没人会愿意这样,也坚持不了多久。
其次,关于努力,这是一个已经被神话的词语。
因为,感觉只要努力什么事情都可以做成一样,但其实努力本身就是一种天赋和概率。努力让人们有了一个虚幻的确定感——就是只要努力就可以获得自己梦寐以求的结果,感觉上自己与结果之间只有一个努力的距离。
“只要努力”——问题就在这几个字上,关键有时候是努力不了的,不是想努力就可以努力的,就算强迫自己努力,也只会失去创造力和效率。
在努力成为优秀之前的隐藏之物
所以,那些能够很早就发现自己的兴趣,并有机会在此兴趣上进行深入研究不断努力积累的人,往往最终都会有很高的成就,甚至获得阶级跃迁,这是一种天赋和概率,更是运气。
然后,社会秩序、资本发展,需要个人努力的神话。
就像《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中所说的,信仰神话故事,让人类可以空前大范围的合作,从而创造了伟大的人类文明。
合作——这正是人类突破自然法则,超越其它动物的根本所在。而合作的基础,就是需要一个共同信仰的神话故事,来协调数量巨大且充满自由意志,以及贪婪与懒惰的人类。
那么,个人努力就是现代文明社会,人们所共同相信的一个神话故事。
最后,资本的内核——经济增长,离不开每个人的个人努力。
显然,运气阻碍了个人努力,因为面对运气的不确定性,人脑不会产生强大的对可能性的憧憬,同时运气也无法满足大脑寻找规律的内在需求。如果信奉运气,结果就会导致行动力不足,且不能激发全面的主观能动性,来超频脑力和体力,以逼近对未来的憧憬,从而得到想要的结果。
所以运气,自然就会被资本刻意掩藏在了个人努力的故事背后。而资本的方法就是利用媒体,对人脑的功能性漏洞,植入了一个——通过个人努力可以获得阶级跃迁的故事,仿佛资本有规律性的和个人努力产生了——数学证明般的逻辑因果关系。
阶级跃迁
事实上,那些被大肆宣扬的屌丝逆袭的成功故事:
第一,是人们没有看到背后不为人知的艰辛和付出,大概率人群是做不到的。
第二,是这些阶级跃迁的人除以想要跃迁的人数,概率接近于0——因为存在大量的未知沉默数据,而信息又喜欢传播罕见事件。
那么,如果把那些没有被大肆宣传的失败数据,拿出来对比(数据庞大),就会发现个人努力对结果的影响是忽略不计的,运气在主导着一切——不是完全随机,而是不可控的因素太多,或者说有规律,但还无法掌控。
无视沉默数据——在叙述谬误与证实偏差的作用下,大脑无视了与自己潜意识相矛盾的数据结果,只能看见了无统计学意义的个例事件,却以此来作为结论的支撑。
幸存者偏差——是一种常见的逻辑谬误(“谬误”而不是“偏差”)。指的是只能看到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因此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比如,取得信息的渠道,仅来自于幸存者时(因为死人不会说话),此信息可能会存在与实际情况不同的偏差。这也是沉默数据被忽略导致的结果。
可见,通过努力获得阶级跃迁的人,都是概率,过程毫无规律可言,其影响因素都是后见之明,都是必要不充分条件,都是相关关系,而非因果关系。
相关关系——并不等同于一者导致了另一者。相关关系仅表示,两个因素——姑且称之为X和Y——之间存在某种共同变动的关系,但你无从判断孰因孰果。有可能是X导致了Y,有可能是Y导致了X,也有可能是X和Y均由另一个因素Z导致。
也就是说,成功的人会觉得自己的成功,至关重要的是取决于自己的努力。但其实,成功的影响因素很多,自己的努力只是其中之一——必不可少,却绝对不是决定性的要素。是的——成功人士的大脑依然有功能性漏洞——认知偏差,这是生物学上的“特性”。
所以,这个世界,不是我们努力想成为怎么样的人,而是我们被世界塑造成了什么样的人。就如同人的自由意志一样,其实只是环境数据的表达。
如何理解世界的随机性:智能与预测、局部与整体、统计与概率
虚幻的确定感
最终我们看到,大脑善于忽略运气因素,除了天性喜欢规律(规律容易理解),寻找规律(好奇探索欲望),简化复杂(简单容易记忆),强行解释现象(证实偏差、叙述谬误、后见之明、虚幻的确定感等)以外,还有对沉默数据的视而不见(或是获得难度较高)。
无论是个人,还是团体组织,亦或是公司国家,都喜欢避重就轻,报喜不报忧(包括犯罪率,财政支出、经济增长、灾难损失等等)。
是大脑虚幻的确定感,虚幻了个人努力与结果之间的关系,这让人们产生了一些盲目性,还有决策方向上的失误,而大部分人在失败过后,都需要承担虚幻感所带来的不良情绪,还有努力过程中,对比感带来的羡慕妒忌和自我否定。
然而,虚幻的确定感并不是完全不好,从宏观角度来看,虚幻的确定感,正是我们能不断行动的源泉。很多决策,都是建立在虚幻的确定感之上的,但凭借着不断的调整,虚幻的感觉与运气合作,最终变成了确定的现实。
这样,人类整体就在虚幻确定感的拉力之下(这是未来影像产生的可能性),不断的抵达一个个发展的目标节点,人们会比从前更快乐么 ?谁知道呢,每个人都冷暖自知。
颠覆认知:回归平均值效应与虚幻的确定感
决策质量与可持续性努力
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并不需要为每一个读者,写一次小说。但面包师却需要,为每次顾客的购买,制作一次同样的面包。
JK罗琳,在非持续性努力——完成一部小说之后,收入取决于后续决策的质量,比如版权合作、影视权改编等等,并且还能得到长时间的休息,与不可预测的收入(努力与收入成非线性关系)。而面包师,则需要持续性努力——不停地制作面包,并且收入可预测(收入与努力成线性关系)。
事实上,非持续性的努力,相当于间歇性的压力且有恢复期——可以让人受益,持续性的努力,相当于连续不断的压力且没有恢复期——结果让人受损。
从生物学角度解读:为什么会有痛苦与压力?它们的本质是什么?
并且,利用决策质量来获取的收入,会远远高于持续努力所获得的收入。所以,拥有资源的人,都是在利用决策质量创造收入,具体执行的人没有决策权(最终最重要的决策)。
显然,资本运作——需要的是决策质量,而产品和服务制作的过程——需要的是持续性的努力。所以,拍板做决策的人根据等级,都会逐步脱离持续性的工作,转而进行提高决策质量的信息积累。
但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
第一,决策质量事前很难评,因为影响因素太多。
事实上,决策评估过程,几乎都充满了自以为是和虚幻的确定感(证实偏差,简化问题模型,只能想到自己知道到的和经历过的),并且随意的决策,有时候并不比深思熟路的结果要差——因为很多的试错积累,才是正确的必经之路。
比如,深思熟虑的创业,难道就能提高成功率?不,创业的成功率就是很低的,成功依靠的是运气。
也就是说,有行动和(行动产生的)数据,才能更大概率的逼近想要的结果,而决策必定是发生在——行动和数据之前的,尽管有历史数据,但对历史数据的分析会受到认知偏差的左右,以及数据量、数据完整性、真实性和分析能力的限制,而未来还总是充满了黑天鹅的。
黑天鹅启示录:改变你对世界的认知
第二,决策难不难?是不是需要付出比持续性努力更多的代价?为什么决策者都好像很繁忙的样子,并且看起来,比持续性努力工作的人要忙上千百万倍?
首先,难是心理感受,不同的立场是无法理解的。成为了决策者自然就知道难不难了。重要的是,决策者的代价不是努力的程度和时间,而是承担的风险和责任。所以,他们是用风险和责任换取了持续性的工作。
其次,持续性的工作往往是艰辛和无聊的,并且是被身体本能(包括懒惰)所排斥的,所以需要大脑额外的心智付出,即用智能抑制本能,才能够维持持续性的工作,但最终在连续工作10个小时之后,心智也难以在对抗身体的本能了——需要休息,不然过劳死的风险就会急剧增加。
然后,管理是分层级的,这些层级会把决策需要的数据,层层过滤、分析、整理、传递,而决策也不是一个人的决策,而是有智囊团和顾问的辅助的。所以,决策者拥有的视角和数据是具有一定高度的,并且其背后的机制与团队,都在帮助决策的形成与落地。
也就是说,决策者不是用个人的努力和智慧,来进行决策,而决策的风险和责任却会有很多人一起承担,同时好处和收益,决策者倒是会获得其中的大部分,并且决策者还容易将个人的喜好(本能)注入到决策之中。
最后,需要记住的是,人类的生物学差异很小(巨大差异来自于,运气造成的数据在大脑中的积累),没有人天生就适合做决策,也没有人天生就只能从事持续性工作,是运气促成和塑造了每一个人。
当然,有人天生厌恶决策,有人天生喜欢追求持续性的打磨细节。而富兰克林曾说:“人,在20岁——意志力支配一切;30岁——智慧支配一切;40岁——决策判断支配一切”。
具有突破性的收入
在很多职业中,不论报酬多高,收入总是受到限制的,收入取决于持续的努力,而不是决策质量。而且,这种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可预测的,它会有变化,但不可能达到一天的收入超过余生收入的程度,这就是职业报酬的突破性。
显然,人的价值高低取决于稀缺性,即不可替代性。所以,无论做什么工作或者选择和谁一起生活,都要把事情做到别人无法替代的程度,这是对自我价值最好的保护和经营。就金钱而言,成长性比绝对值重要得多,结构性比起步点重要得多。要尽量选择,那些能给自己带来杠杆性收入和“收入本身带收入”的工作。
但无论什么工作,持续性的努力——对应着固定的可预见性的收入,非持续性的努力——对应着具有突破性的收入(也有可能一无所有)。
那么,拥有了资本,获得突破性的收入是相对容易的,就如前面所说,资本打造一个有难度的完整的产品线,突破性的收入很大概率就会随之而来。比如豪华住宅、度假酒店、高级餐厅。
有些东西谁能先造出来,快速占领市场,就能很快进入一个具有突破性的发展阶段,最后有可能形成垄断或赢者通吃的局面。还有些东西,只要能造出来就能获得突破性的收入,比如房地产、购物中心、主题公园,这些是强依赖于资本的。
除了资本,突破性的收入还留给了运气,一条独辟蹊径的道路。最典型的就是作家(容易量产,边际成本很低),写一本排行榜的畅销书,收入的突破性是作者自己都难以预见的。这里也有马太效应,即畅销书作家的新书,更容易成为畅销书,而沉默的作家是千千万万的。
而在软件行业的早期,软件还很少,复杂度不高(不需要很多人合作),很多创业成功的神话,也都是个人开发出了,具有可用性和用户需求的软件产品(量产的边际成本更低)。比如,早期压缩软件(PKZIP)和杀毒软件(McAfee)等。在移动平台的早期也是同样如此,独立开发者获得了突破性的收入,比如我的世界(Minecraft)。
这和作家行业有着相似点,但随着软件的复杂度不断的提升,软件越难越由个人开发者完成,但文学作品依然只需要一个人就可以完成创作。
事实上,正是这条需要运气的具突破性收入的职业,让个人努力被过度的强调和放大。但一切都是平衡的,在收入具有突破性的职业上,收入分布是非常不平均的,这才能带来突破性,其代价就是风险。
也就是说,这些“突破性的职业”,充满了激烈的竞争,并且是带有门槛的竞争,比如创意需要灵感、智力需要天赋、资源需要积累等等。
资本的意义
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机构、公司国家,只要能创造人们真正需要的产品和服务,资本就会流向创造单位。
资本在宏观层面上,是人类需求的整体意志体现,由市场来调控,再宏观一些则代表了能量转换的宇宙发展方向。经济增长是资本不会停止的追求,其背后就是对能量(信息)无止境的消费,是质量向能量转换的熵增趋势。
资本创造了现代社会共同的故事信仰,才能让人类在全球范围内高效的合作,去创造物质文明不断进步的结果。那么,人类的需求到底是什么?好像无论多少、多好的产品和服务,都无法满足人们无止境的需求。
可见,宇宙为了完成它的计划,不仅创造了资本,更在人体生化结构中植入了无止境的贪婪,来配合资本的运作。仿佛无止境的宇宙,只能创造无止境的贪婪——这么看,人类就是宇宙自身一个层面的反射影像。
虽然个人是身不由己的,但其实资本也是给宇宙打工的,一样身不由己。人类偶尔的满足——无法满足是痛苦,满足是无聊,追求无止境的满足才是目的——就像宇宙诱骗驱动人类运转的糖果,充满了虚幻感,而所有的一切都是宇宙演变过程的副产物而已。
回到运气
显然,人生不可控的因素太多,由于后见之明,让人们以为自由意志决定了一切。但其实,就连努力本身都是环境所决定的。有时候状态超好,有时候萎靡不振,并不是喝杯咖啡就可以搞定的,接下就会发现背后各种因素的互相作用缠绕,没有一个是绝对可控的。
运气厉害的地方就在于,它让人觉它并不存在或者时隐时现。但其实,一切都早已注定,每天、每个人都在向着既定的路线和目标前进,中间或有波折或有意外,但这些都是写好的。所以这个世界,在宏观整体上并没有随机与概率——只有注定的因果,这是运气的黑暗魔法所施展的弥天大谎。或许能够发现这一切,本身就是运气。
深入浅出命运与注定的奥秘
那么,个人努力还有意义吗?反正都是运气。
这是一个典型的——叙述谬误,如果说,成功 = 个人努力 + 运气(决定性),那么不努力,显然有什么运气也都无济于事。
而如果,我们能够正视了运气的决定性作用,就能够得到一个相对快乐轻松的生活和心境。因为运气很好地解释了很多为什么:
- 为什么别人那么厉害?
- 为什么别人成功那么容易?
- 为什么别人可以获得那么高的成就?
- 为什么别人懂的那么多?
- 为什么别人知识积累那么渊博?
- 为什么别人可以过那样的生活?
- 为什么别人可以拥有我想要的一切?
- 为什么别人?
- 等等……
显然这里,运气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不要把个人努力,紧紧的与结果绑定在一起。因为,创造人们需要的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这是才是本质,而不是成功的结果——名气与财富的积累。
事实上,宇宙给我们的任务卡,就是真正的去服务他人、服务社会、服务人类,拥有服务精神去创造高效的能量转换。那么,当提供了人们需要的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的时候,宇宙自然就会把任务卡的奖励,发送到你人生的背包里——那就是资本,包括可以享受别人提供的各种服务。
更或许,在短暂稍纵即逝的人生中,我们留不住什么,也带不走什么,过程才是奖励,旅途即是回报,行动就是人生唯一的答案 。
最后,去行动吧! 去努力吧!带好宇宙的任务卡!冒险开始于旅途的第一步——踏上绿野仙踪的黄砖路!
两篇好文认知世界:
- 如何理解世界的随机性:智能与预测、局部与整体、统计与概率
- 深入浅出命运与注定的奥秘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41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