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 > 又穷,又忙,起点又低,如何逆袭?《当幸福来敲门》揭示真相

又穷,又忙,起点又低,如何逆袭?《当幸福来敲门》揭示真相

文|烟火里的微光

几乎所有的励志故事都是这样的:窘迫的处境,艰难的奋斗,没完没了的倒霉事,然后出现一丝机遇,最后迎来一片曙光,就像游戏中升级打怪兽般,我们跨过了一座山,又会有另一座山头让我们爬,填平了一个坎,又会有另一个坎让我们填,打完了一批怪兽,又会有另一堆猛兽跳出来要我们收拾,反正笑到最后的,就是那位通关成功的人,也是最幸福的人。

可是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通了一个又一个的关卡,还是看不到尽头在哪里,希望在哪里。于是乎,有人在半道就退出了,有人甚至只通了一关,两关,就不再继续,早早放弃后,却又后悔,重新再来,又放弃,又觉后悔,于是又开始打鸡血说要奋斗,就这样,周而复始的过着持续性混吃等死,间歇性踌躇满志的生活。

相信我们在励志影片中都能看到自己经历过的饱受磨难的影子,唯独没有看到自己最后成功的,幸福的模样,因为大多数的我们,早早就放弃了梦想,也放弃了自己,更放弃了对生活主动权的掌握。最后,放弃的人便无可奈何的告诉自己,生活太艰难,活着太不容易。

尼采说:“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这种“知道”,不仅是有对于热爱的,想要的事物坚定的信念,更有主动去克服困难,找到方法,坚持不懈的具体行动。

这部豆瓣评分9.1的励志影片《当幸福来敲门》,就是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又穷,又忙,起点又低的黑人克里斯如何经历生活的种种磨难,却始终抱有对生活的热爱,又如何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迎接一个又一个的挑战,最终凭一己之力逆袭,最终追寻到幸福的故事。影片向我们揭示:唯有“热爱”和“行动”,才是获得幸福的不二法门。

一、幸福是用“热爱”和“行动”追寻来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影片中,黑人克里斯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医疗器械推销员,电影的背景是1981年的美国旧金山,正是全美经济处于不景气的当头。在当时的美国,失业率大约在每月10.7%,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克里斯疲于奔命的推销一种比X光更精密一点的医用扫描仪,不过,该产品昂贵而不实用,销路不畅。

所以无论克里斯如何努力,他也没办法让自己的妻子和儿子过上舒心的日子。帐单和房租,税单和罚单无一不让他焦头烂额,这种情况,换了我们,估计大部分人都感到挫折和抓狂,或许有些人也想着要放弃。但是克里斯没有,他一直在跟妻子说的:相信我,我们会好起来的,我一定能让你和儿子过上好的生活。

最终妻子忍受不了经济上的压力离开了他,留下5岁的儿子克里斯托夫和他相依为命。祸不单行,克里斯银行帐户里只剩下21块钱,因为没钱付房租,他和儿子被撵出了公寓。看到这里,我在想,如果换作是我,我能继续对生活抱有希望,坚定向前吗?说真的,那一刻,我的心里一直在打退堂鼓。爱人离开了,自己连住的地方也没有了,还叫我怎么继续打通关?

但是克里斯没有放弃努力,他就算穿着来不及换掉,沾满油漆的衣服也要跑着去面试,只为了抓住一个就业的机会,给自己和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未来。费尽周折,克里斯赢得了在一家著名股票投资公司实习的机会,但是实习期间没有薪水,而且最终只有一人可以成功进入公司。

为了得到这份工作,克里斯更加的卖力:他为了节省时间,上班时候不喝水,以避免上厕所。以疯狂地速度给客户打电话,打完一个,直接按挂机键就拨下一个电话。白天,克里斯忍受着一次又一次被拒绝的失望,却仍带着微笑在公司和客户之间穿梭。回家,则要带着儿子穿过污秽的街道,忍受汽车旅馆房东的咆哮。

终于,再一次交不起房租的父子俩又被房东撵出来,再一次流落街头。看到这里,我的心里无限的感伤,生活这么艰难了,还没么继续呀。但是克里斯仍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他依旧为了幸福到来而努力。他带着儿子开始住收容所,然后又去卖血,拿着换来的钱他去买了电子配件,想修好那台有点故障的医疗扫描仪,以便让他们爷俩的生活好过一点点。是的,这一点点的希望,他都要去坚持。

看到这里,我被这位又穷、又忙、起点又低的克里斯深深的感动了。他多像我们芸芸众生中的一员,草根,平凡,普通,甚至还有些卑微,但他又不像我们般会轻易的放弃,不管面对何等困难,处于何种境地,他始终怀抱着对生活的热爱,始终主动的寻找方法,坚持不懈的去一级级的通关,最终迎来了幸福的时刻。

二、为何有些人追寻不到幸福?破除“习得性无助”,人人都可以获得幸福

毫无疑问的,影片的最后,克里斯通过考核,成为了投资公司的正式员工,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幕,就是他忍住了激动的泪水,颤抖着拿起自己的物品,走入了茫茫人海,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间,克里斯举起手,为自己鼓掌,那无声的,一下下的掌声,是在为自己喝彩。是的,此刻,他说他感受到了幸福。

相反,克里斯的妻子,因为生活的沉重与艰辛,也因为看不到生活的希望,更因为觉得无论怎样努力都摆脱不了贫穷,早早的放弃了与克里斯一起创造美好生活的机会,也放弃了自我成长以及对生活的掌控权。法国著名作家莫罗阿曾说:“凡是追逐不靠自身而依赖外界才能获得幸福的人,命运总是和他作对的。”

这部影片除了克里斯的成功带给我们激励,他妻子遇到困难总是抱怨,指责的行为模式更值得我们思考:为什么现实生活中,像克里斯的妻子般追寻不到幸福的人大有人在?为什么我们也觉得自己努力了却还是没有成就?为什么在追寻幸福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不能坚持到最后?我们又为什么会早早的放弃,不再去哪怕进行多一次的尝试?所有的这种表现,其实就是典型的“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观察小狗的表现,发现它每次在遭受电击后,都会表现出极大的痛苦,并尝试挣脱铁笼,最终均失败了。

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现实生活中,当人们反复尝试某一件事情均无法取得成功的时候,会渐渐的失去客观和努力的心态,像克里斯的妻子般形成一种定向思维“我不可能成功,我的努力是没有用的,即使我累死都不能改变结果”。

反观取得成绩的人,他们身上都有种“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坚定,不管生活如何的艰辛,他们愿意付出努力去改变他们的生活。王玉强,这位凭演小人物逆袭的草根明星,在最开始跑龙套的时候,把赚来的钱大部份用来打印照片,发给剧组人名,副导演。

室友嘲笑他:“就你这寒酸样,大导演看得到吗?没准路上就扔了。”王宝强毫不气馁,反驳说:第100张看不到,第101张就看得到呢。就是凭着相信自己的信念,王宝强没有受习得性无助心理的影响,从而变成一个强者。前些天播出有关王宝强的一则新闻,他在电影《烈火灼心》中一个抽烟的镜头,被选入北影当教材。

所以说认知不改变,心态不改变,听再多道理也过不好这一生。瑞·达利欧在《原则》一书中说道:“没有什么比‘明白现实世界如何运作’并且‘如何应对它’更重要的事。而你在这个过程的心态,决定了所有的差别。”

三、改变思维模式,坚持终身成长才是王道

《当幸福来敲门》这部影片告诉我们,我们外部拥有什么资源,其实并不起决定作用,重要的是,我们内部拥有什么样的信念。这才是一个人的王炸。不管是追寻到幸福的黑人克里斯,还是草根崛起的王宝强,又或是千千万万平凡如你我的普通人,面对生活给我们的一个个考验,做到不止步于前,不妄之菲薄,不自暴自弃,并且不断学习和成长。

在《终身成长》一书里,著名的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提到了两种思维: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它们体现了应对成功与失败、成绩与挑战时的两种基本心态。她说我们获得的成功并不是能力和天赋决定的,更受到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展现的思维模式的影响。只有用正确的思维模式看待问题,才能更好地达成人生和职业目标。

影片中的克里斯,他拥有成长型思维,面对挫折,失败,他从来都是相信我可以做到,我可以做好。他在参加证券公司面试中有这么一段对话,他说:“我能说几句吗?我是个这样的人:如果你问的问题我不知道答案,我会直接告诉你‘我不知道’,但我向你保证,我知道如何寻找答案,而且我一定会找出答案的,这样可以吗?

“克里斯,如果有个人连衬衫都没穿就跑来参加面试,你会怎么想?如果最后我们还雇了这个人,你怎么想?”主考官问道。

“那他穿的裤子一定十分考究。”。听到回答的那一刻,在场的四位面试官全都开怀大笑,这笑声里有对克里斯机智的赞赏,也有对他一直在努力找方法,从不愿放弃的肯定。

现实生活中,我们绝大多数人,绝大多数时候,都只能靠自己。我们没有什么好的家庭背景,没能遇到什么贵人,也许更没读什么好学校,这些都不碍事。关键是,我们决心要走那条路,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准备怎样对自己的懒惰下黑手。

很多人在说着生活艰难不易,熬夜加班生活逼仄,时运不济怀才不遇,羡慕他人的高起点,暗叹自己的不如意时,想想我们一天用多少时间来工作,用多少时间来学习,又用多少时间在网络上游荡?

从来没有从天而降的幸运,持续积累,不断努力,才能实现自身成长。

有一个著名的荷花定律:荷花池中,每一天开放的荷花,都是第一天的两倍,假设第30天荷花会开满整个池塘,那么请问:在第几天池塘中的荷花开了一半?

大部分人会说是第15天,这是错的,第29天,荷花才会开放一半。

很多人的人生,就像这一池荷花,开始激情澎湃的绽放,渐渐地就失去了信心,可能在第10天,20天,甚至29天的时候选择了放弃。

有多少人因为不坚持败给了一步之遥。

马云有一句名言:今天很残酷,明天很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大多数人死在了明天晚上。

如果我们100次跌倒,就101次爬起来,1000次怀疑自己,就1001次给自己鼓劲。

我们努力,我们坚持,是想追寻幸福,是为了让自己过得更好,我们要相信,用“热爱”和“行动”去生活,破除“习得性无助”心理,拥有成长型思维,这样脚踏实地去努力的自已,终将会变得很了不起 。

(全文完)

作者简介:热爱文字的人。喜欢我的猫咪,也热爱这个世界。套用作家冈察洛夫的话:我写我体验过,思考过和感觉过,爱过并爱着的东西,写我的生活和与之长在一起的东西。

图片来源:所有配图来自网络,如若侵权,烦请联系删,感谢原图作者。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408317.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