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追《小欢喜》,剧中的一个情景让我印象很深。
体育课的时间,可同学们都趴在桌子上学习,没几个学生去上体育课,老师劝了半天,学生们才三三两两地走出了教室,即使到了操场了,也是围坐在一起聊天,没有几个真正在运动的。
外甥开学上高一,他说,整个初三,体育课已经不见了踪影,早就被其他的科目代替了。体育老师长啥样都快不记得了。
高中、初中的这样,小学的也不例外。
记得儿子上学期期末考试前,学校组织了一场亲子运动会,让家长陪着孩子参加。没想到,去的家长都是一通抱怨:马上就要考试了,还要开运动会,老师也太不负责了,有这个时间,还不如让孩子们多写几个字呢!
家长们的焦虑可见一斑,可运动真的耽误学习吗?对此,很多人都理解错了。
运动的好处,多到你想不到
我们形容一个体育好的人,经常会说他“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言外之意就是这人比较笨,才去搞体育。实际上,那些体育成绩出色的人,尤其是赛场上的世界冠军,绝不是头脑简单的笨人。他们聪明、冷静、心理素质高、协作能力强,而这些是一个人适应社会必不可少的能力和素质,所以,我们要对体育成绩好的人刮目相看了。
- 运动可以让人的大脑更聪明
台湾脑科学和心理学教授洪兰说,运动是发展孩子大脑最快的方法之一,人在运动的时候,会刺激多巴胺、血清张素、正肾上腺素这样的神经传导物质分泌,而这些都是可以促进学习效率的神经传导物质。血清素的增加将会带来更好的记忆力,提高学习效率。而正肾上腺素可以使一个人的专注力增强。多巴胺带来的愉悦情绪体验,会让一个人精神更加亢奋。
这三者综合起来,对人的大脑就是强烈的正向刺激,从而让人的大脑更聪明。
- 运动可以让人更自信
运动能力强的孩子,他对身体的控制能力和协调能力也就更好,而这些,可以让人体会到成就感,有了成就感,人就会变得更自信。我们经常看到一个不爱运动的孩子弯腰驼背,死气沉沉,可从没看到一个爱运动的孩子是这样的,他们多半意气风发,神采奕奕,这种良好的身体状态可以培养一个人的自信心。
- 运动可以增强人的意志力
运动的时候会受伤,如何抚平伤口,如何面对伤痛,这是每个人都要学会的课题。运动的时候也会失败,如何看待失败,如何跌倒后再爬起来,也是每个人成长中必须要经历的,这些,运动都可以带来。能够承受运动带来的伤痛和失败的人,会有更强的意志力,以后在面对困难和挑战的时候,能够更加坚韧不拔,勇往直前。
既然运动有这么多好处,可为什么那么多家长不想让孩子运动呢?
去年,教育部发布了中国首部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报告给全国的中小学生画了一幅像,放眼望去,肥胖、近视、睡眠不足的孩子比比皆是。而这些健康问题的背后,是沉重的课业负担和对体育的忽视。
其实很多人都知道运动好处多多,可在运动和学习之间,他们不自觉地就选了学习,而忽视了运动,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害怕孩子会受伤,从而不舍得孩子运动
许多父母尤其是妈妈特别担心孩子会磕着碰着,恨不得把孩子捧在手掌心里。综艺节目《拜托了妈妈》中,有一对夫妻就曾经因为孩子运动的事情吵了起来。爸爸喜欢运动,也经常带着三四岁的儿子踢球,可妈妈认为,孩子太小了,不能做这么激烈的运动,要是受了伤,孩子还得遭罪。有这样想法的妈妈不在少数,现在的父母都宝贝孩子,他们宁愿孩子安安静静地待在那儿,也不喜欢孩子跑来跑去。
另一方面,担心孩子玩野了,就不再学习了
大部分家长都是把孩子的学习放在第一位的,只要是学习成绩好,其他一切都可以忽略。所以,为了提高成绩,把其他的兴趣爱好等放在一边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一旦到了考试这样的时候,基本上老师父母都会强迫孩子停止自己的兴趣爱好,篮球不让打了,足球也不让踢了,只有学习才是王道。在他们看来,孩子一旦玩野了,心就很难放到学习上了。
其实,运动和学习从来不是割裂的,而是互补的,学习累了就锻炼一下,有助于更好地学习。
父母应该如何做,才能让孩子运动学习两不误,赢在起跑线上呢?
第一,母亲放手,父亲带头
要让孩子爱上运动,母亲一定要舍得放手,舍得让孩子走出家门,去释放自己,去锻炼自己,不要担心孩子受伤,只要做好安全防护,选择合适的运动,孩子的安全不会有问题的。而这时候,父亲的带动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跟母亲相比,父亲是力量的象征,代表着征服和挑战。如果父亲能够经常带着孩子运动,那父子关系一定不会差到哪儿去。
明星爸爸田亮就是一个喜欢带着孩子运动的父亲,那个风一样的女子森碟曾经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长大后的森碟,第一次参加世界性比赛,就取得了铜牌的好成绩。
在爸爸的带领下,女儿的运动天赋得到了最好的发挥,而运动带给这个女孩子的,除了健康的身体,还有良好的性格和心态。
第二,从小给孩子种下运动习惯的种子
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适当引导孩子运动,让孩子养成运动的习惯,有了这个习惯,不仅可以强身健体,更可以让人变得自律。
作家严歌苓因为从小练舞蹈,常年保持着运动的习惯,即使到现在,她也是每天雷打不动地游上1000米;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更是坚持每天跑步三十几年,他说,“跑步,在我迄今为止的人生中养成的诸多习惯里,恐怕是最为有益的一个,具有重要意义。我觉得,由于从不间断的跑步,我的躯体和精神大致朝着良好的方向得到了强化。”
前几天,著名网络文学作家格子里的夜晚猝死的消息让人唏嘘,年仅39岁,才华横溢,却在死亡10天后才被人发现。假如他有良好的运动习惯,假如他能多多关注自己的健康,我想这样的悲剧完全可以避免。
第三,根据孩子的性格选择合适的运动
有的父母说,自己的孩子不喜欢运动,其实可能不是不喜欢,而是运动项目不适合他。对此,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选择一些适合他的运动项目,慢慢激发孩子对运动的兴趣。
我的孩子喜欢安静,也不是很喜欢运动,记得刚开始学跳绳的时候,学了很久,连两个都跳不起来。后来,就从他喜欢的跑步入手,一点点地引导,慢慢地,他开始有了信心,敢于去练习跳绳了,经过两个月的训练,他已经可以一分钟跳150个了,在全班同学中,这个成绩是名列前茅的,而在此之前,他几乎都要放弃跳绳了。
心理学专家建议,如果孩子性格急躁,可以选择一些能够安静下来的运动,像太极拳就不错;如果孩子胆小害羞,可以选择一些需要集体合作的运动,像球类运动都是不错的选择。
当孩子坚持一项运动久了,就会变成习惯,而好的习惯可以让人受益终生。
许多父母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给孩子报了无数的兴趣班,可是,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要想坚持跑到终点,没有好的身体一切都白搭。从这个意义上说,运动才是让一个人赢在起跑线最根本的保障。
亲爱的父母们,我们无法陪伴孩子一生,但健康的身体可以,所以,为了孩子的将来,请多多让孩子运动吧,你会发现,爱运动的孩子,都是宝藏。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405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