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家长教会孩子这几种技能,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家长教会孩子这几种技能,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有一个事实很残酷,就是无论大家是否承认,这个世界其实竞争蛮激烈的,社会资源分布也不平衡。处于金字塔顶层的人,随便努力一下,就能取得很大的成功,获得丰厚的回报;而处于社会低层的人,付出了毕生的心血,甚至用二三代人的努力奋斗,也未必取得很大的成就。

所以作为一名母亲,我在思考一个问题,长路漫漫,应该教会孩子什么样的能力,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走得更稳更顺利呢?

学区房?多读书?双语幼儿园?出国留学?学会竞争?儿童财商?

不同的人给的答案不同,如果只能选一样,应该选什么呢?

我想了很久,如果只能选择一样,那么我认为是:让孩子学会思考。

这不是我说的,而是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达琳.斯威特兰和亚莱恩国际大学副教授罗恩.施托尔伯格说的:让孩子学会思考,家长能教的最重要的事。

达琳.斯威特兰专注研究儿童和青少年心理问题二十余年,是儿童和家庭治疗领域极负盛名的治疗师和演讲家。罗恩.施托尔伯格是一位执业临床心理医生,亚莱恩国际大学副教授。他们俩二十多年来,一直向不家庭提供咨询服务,也与很多教育家合作。他们在治疗过程中发现,当需要解决一个简单的交际纠纷或独立面对问题时,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会立刻变得惊慌失措。这些孩子无论是面对交友困惑、学业难题还是与父母的矛盾,他们的反应都是千篇一律,如果问题无法立刻解决,他们会越来越生气、焦虑甚至抓狂,似乎不会冷静下来想办法解决,这是为什么呢?

《让孩子学会思考》就向我们揭露了孩子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以及如何帮助孩子改变这种状态。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总想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遇到问题就崩溃、焦虑甚至抓狂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这本书吧。

小心,你可能掉入了家长陷阱!

如果你的孩子给你打电话说,他把作业忘在家里了,要你帮他把作业送到学校去了,不然就会被老师批评或影响个人综合评分。听到这里,你是不是匆匆忙忙把作业送到学校去,因为你不想孩子被老师批评,更不想因为这一次漏交作业而影响孩子的个人综合评分评,继而影响他的学业,甚至他的升学以及他未来的职业选择......

如果你真的这样想并这样做的话,那么你就掉入了家长陷阱。

什么是家长陷阱?

家长陷阱是指父母抑制不住为孩子排忧解难的冲动,挺身而出解救他们的情况。看似救孩子于水火,实则剥夺了他们成长的机会。

就拿上面举的例子来说,帮孩子把作业送到学校,看似是帮孩子解决了困难,让孩子免除了受老师批评,实则是失去了让孩子接受教训的机会。

让孩子自己承受忘交作业最坏的后果大不了是受老师的一顿严厉批评或个人综合评分低下,期末可能评不上优秀,短期来看孩子会感到痛苦和懊恼,但从长远来看,却能教会他独立和自理,让他不再丢三落四,养成出门前认真检查的好习惯。

很多家长之所以会掉入陷阱,是因为家长见不得孩子受半点委屈,看到孩子身陷困境,就很心疼,总想着把孩子从困境中解救出来。但孩子终究会长大,而我们也会老去,我们不可能一直为孩子遮风挡雨。

龙应台在《目送》中说过这样的一段话: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天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常见的五大家长陷阱

知道了家长陷阱是什么,那么常见的家长陷阱有哪些呢?我们又要如何识别呢?作者在书中给我们列举了常见的五大家长陷阱。

l 解救陷阱:家长替孩子解决问题

在书中有这样一个案例:一名学生由于不好好学习,没能通过历史考试,孩子的妈妈不帮孩子认识到好好学习才能通过考试的道理,却打电话问老师,孩子是否可以通过补修获得额外学分来通过考试。

这位妈妈的做法其实就是典型的解救陷阱,看到孩子没能通过考试,父母就很心疼,所以迫不及待地要给孩子解决问题,把他们从痛苦中”解救“出来。

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想让孩子顺利通过考试,但家长的这种行为会让孩子形成一个预期:总会有人替自己解决问题。这不仅没能解决孩子不好好学习的问题,还错过了锻炼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宝贵机会:怎么做,才能通过考试。

l 火速陷阱:家长火速满足孩子需求,不需要他们耐心等待

对于很多家长而言,关爱孩子就等于迅速满足其要求,孩子想要什么东西,家长立马奉上,一刻钟也不耽误。

殊不知这种做法只会加强孩子即时满足的预期,造成他们不愿为任何事情而等待。当他们期盼要得到某个东西时,从不考虑因迅速满足自己的要求可能会给其它人带来的影响。

作者在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名十多岁的女孩因为妈妈没有及时帮她准备化妆舞会的东西,而责备妈妈不靠谱,认为妈妈搞砸了自己的舞会。其实在女孩给妈妈发信息时,妈妈正约了别人谈事情,没顾得上看信息。晚上女儿就冲母亲大吼大叫,埋怨她毁了这次活动。后来,这名母亲不得不取消下午原本的计划,只为了尽快帮女儿买齐舞会需要的东西。

这名女孩在给妈妈发信息时,根本就没有考虑过妈妈可能正在忙着做别的事情,可能没注意到她的信息,或者那晚家里会有其它的安排,只一味地想着自己的需求要即时满足。

l 压力陷阱:不顾一切地推动孩子向前冲

必须承认,今天的教育环境让我们这一代的父母很焦虑,包括我身边的亲戚朋友也一样。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他们给孩子报了各种各样的兴趣班或培训班,使出浑身解数帮助孩子成为班上的尖子生、球队的最佳球员,并交到最多的朋友。

比如,为了让孩子提升名次,家长会请家教补习功课;为了孩子有更好的体魄,家长会请私教给孩子上运动课;为了让孩子开阔眼界,给孩子报游学班。

家长的初衷是好的,想让孩子掌握更多的技能,具备更强的竞争力。但如果家长的这些期望与孩子的能力、愿望和个性格格不入时,只是家长的一厢情愿。结果就是孩子常常无法满足家长的期望,家长大失所望,孩子沮丧挫败,可谓两败俱伤。

养育孩子是一件责任重大的事情,切不可盲目跟风,看到别人做什么,自己也跟着做,而是要根据孩子的能力、兴趣、个性等。

l 给予陷阱:轻易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不给他们自己努力获取的机会

大家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现在的孩子用的手机、平板电脑和音乐播放器,都价格不菲,甚至比我们大人用得还要好。这是为什么呢?

记得有一次我看到身旁的同事给自己的孩子买了一部苹果6手机,而自己用的还是红米手机,就问他为什么给孩子买这么好,这么贵的手机,同事说:“孩子说身边的同学用的都是苹果手机,如果自己没有,就会遭到嘲笑和冷落。”

还有一些家长跟我说:“自己小的时候因家庭困难,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现在自己有能力了,不想让孩子再像当年的自己一样留有缺撼,所以对于孩子的需求,一般都会满足。”

家长不想让孩子在同伴面前抬不起头,因而落入对孩子物质需求百依百顺的陷阱当中;家长为了不想让孩子遭受自己当年的缺撼,因此对孩子溺爱娇惯。

这就造成了“孩子有求,家长必应,孩子不需要辛苦努力去赚取”的现象。你想,轻轻松松就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谁还想辛苦努力去获取。

l 负罪陷阱:因为内心的负罪感和不安感,家长冲动行事

现在的很多父母平时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因此觉得对孩子心生愧疚和不安,所以在孩子提出要求时,家长极易向孩子屈从。

记得有一次,我和一位朋友逛街,朋友带着他六岁的孩子一起。后来我发现无论孩子想要什么,朋友都会满足孩子的要求。比如,一次吃了三个冰淇淋。我就问朋友,你这样做不怕把孩子宠坏吗?朋友说:“自己平时工作很忙,很少陪孩子,今天难得有时间带孩子出来玩,所以哪怕孩子有一些过份的要求,自己也不会拒绝。”

这就是典型的负罪陷阱,因为内心的负罪感和愧疚心理,所以当孩子提出要求时,为了减轻内心的负罪感和不安,父母一般都不会拒绝。

家长怎么做,才能避免掉入家长陷阱

1、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家长帮孩子解决问题其实大部分时候是源于自身的焦虑和保护意识,看到孩子陷入困境,家长就很心疼,不由自主地想要保护孩子。但孩子终究会长大,会离开我们独闯社会,我们不可能一直为他们遮风挡雨。

所以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去面对各种困境、难题,是我们正确爱孩子的方式之一。

比如去一家你们常去的超市,指定两三样东西让孩子找给你,这种独立解决问题的经历能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自豪感和责任感。让孩子承受自己的行为或选择的结果,让他们有强烈的切身感受,日后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2、让孩子学会等待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产品的普及,很多事情只需在手机上轻轻一点或上网一搜,就立马得到解决;加上这一代的父母总是无微不至地为子女效劳,现在的孩子成了即刻满足的一代,几乎没有等待的概念。

著名的棉花糖实验表明,延迟满足能力强的孩子具有更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上进心,更愿意为了实现更高的目标而不懈努力,他们目标明确,不会轻言放弃,谨言慎行,不会因为一时冲动而意气行事。

所以当孩子向你发出请求时,你要明确地告诉他,你正在做什么,他需要等你多久。比如你可以说:“我很想帮你,可我需要把手里的活干完,再等几分钟吧。”这时孩子要么学会等待,要么自己动手。即使你当时有空,也要时不时刻意地让他等一等。

3、允许孩子犯错

尹建莉老师说过:不允许孩子犯错误,要孩子事事听命于家长,这犹如不允许学走路的孩子摔跤一样,是以暂时的表面的完养取代长久的、内在的完美。

人非圣坚,孰能无过,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要允许孩子犯错,并且让他知道犯错没什么大不小,每个人都会犯错。当然除了允许孩子犯错外,我们家长犯错时,也要向孩子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样不仅让孩子知道人无完人,还让他们学会接受别人的错误。

4、学会对孩子放手

很多家长认为这是一个危机重重的世界,随时会有不幸发生,所以他们不放心让孩子独自出门,不允许孩子走出自己的视线;甚至还为孩子扫清一切障碍,确保他们不必为突发情况或棘手问题犯难,让孩子处于“无菌”的环境中。

可是孩子长大成人后,进入社会,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又有谁能为他们扫除一切障碍和困难呢?试想一下,一个从未遭受过挫折的人,难道你能指望他在困境面前屡败屡战吗?

5、重要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今天的家长口口声声对孩子说:“只要努力去做就行了,结果不重要。”可是一旦看到其他的孩子考取了高分、或被名校录取,或获得了某项奖项,就开始在孩子面前说:“某某家孩子这次考试又是年级第一,某某家孩子考上了全市最好的高中,某某家孩子参加全市英语比赛获得了第一名。”

家长的这些言行其实无形中告诉孩子,我最看重的还是结果,至于你在这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其实不太在意。

但为了某个目标奋斗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孩子能从中学到怎样解决问题、什么样的决策最有效,怎样寻求他人帮助等,对他们将来成长为自信、独立、善于思考的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以当孩子为了目标付出了辛苦努力之后,我们要给予孩子肯定,让孩子知道过程和目标同样重要。比如说你能够被推荐到尖子班,多亏了你之前的不懈努力,我真为你骄傲。我知道这门课对你来说有多难,你确实下了大功夫。

当今的社会,日新月异,孩子今天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二十年之后也许会用不上,但让孩子学会解决问题,培养他独立自主、临危不乱、独挡一面和勤于思考的品质,这些基本的底层能力,无论社会怎么变化,孩子都能用得上。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400832.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