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明代大才子解缙为何会落得活活冻死的凄惨下场?

明代大才子解缙为何会落得活活冻死的凄惨下场?

永乐十三年,正值天寒地冻的的冬天,大雪纷飞,锦衣卫将一个身穿囚衣的中年男人扔在了雪地里。这个人已经醉得不省人事了,没过多久就被冻死了。这个被活活冻死的囚犯不是别人,正是明代的大才子解缙。

解缙才学出众,历经明朝三代皇帝,更是《永乐大典》的主要编纂者,为何最终却落得如此下场呢?

初入仕途

解缙出身书香门第,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与文化熏陶,再加上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所以小小年纪就能吟诗作赋,在当地小有名气。解缙长大以后也不负众望,一举考中了进士,还因为才学出众,收到了当时的洪武皇帝朱元璋的赏识,让他在自己身边。

解缙

解缙的人生起点可以说是非常高的,一路顺风顺水,几乎没遇到过什么磨难挫折。然而,这对于初入仕途的他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当时的朝局十分复杂,因为胡惟庸案,很多大臣为求自保,对朝堂上的很多事情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生怕自己得罪人。而解缙却是与众人不同。

当时的解缙初入官场,不懂得朝堂的黑暗。自幼苦读圣贤书的他一直以古代的那些仁人志士为榜样,认为作为臣子就应该忠言进谏、不畏权贵,他自己也有作为知识分子的正气和傲骨。然而现实却总比想象中的残酷。

十年之期

正直勇敢的解缙向皇帝朱元璋献上了自己的《太平十策》进言,详细的阐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理念,还大胆地向皇帝提出了一些当时政策的弊端。朱元璋这个人我们也知道,为人暴虐,喜怒无常,大臣们在他手下做事无不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一不小心就惹得皇上的不满。解缙居然还敢向朱元璋提意见,果然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

朱元璋

不过朱元璋到底不是昏君,并没有因为解缙的直言进谏而大怒,还接受了解缙的进言。这样的结果让解缙信心倍增,之后他更无所畏惧。然而,大多数人是不喜欢听真话的,而朱元璋也不是永远喜欢听真话的。

解缙因为看不惯兵部官员玩忽职守,所以就出言指责。兵部尚书知道后自然是很不高兴,心胸狭隘的他就诬告解缙,导致解缙被贬。解缙对于兵部尚书公报私仇的行为非常气愤,但他相信皇上还是重视自己的,他喜欢听自己说真话。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因为李善长一案,解缙向朱元璋直言,为李善长求情,这一举动惹得朱元璋大怒。

胸怀壮志、不畏权贵的解缙并不觉得自己说出自己的看法有什么不对,他到底是不懂得帝王之心。朱元璋认为解缙政治经验尚浅,不知轻重,就把他赶回了家,并跟他说十年后再用他。懵懂的解缙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国为民啊,为什么皇上要抛弃自己?尽管心有不甘,解缙最后也只好回了自己的老家,等着朱元璋能再次重用自己。

人生转折

解缙终究没有等到朱元璋十年后再重用自己,因为朱元璋扔给自己那句话过后七年他就去世了。解缙知道自己不能再等了,不然自己将永无出头之日。朱元璋死后,他的孙子建文帝朱允炆继位,于是解缙就向朱允炆上书,请求重新启用自己。

建文帝朱允炆

可惜建文帝朱允炆并不重用解缙,只是随便给解缙安排了个小官。因为当年解缙为官正直,没有积攒人脉,更没有讨好权贵,所以迟迟没有得到重用。此时的解缙终于明白了官场的黑暗,什么做人的原则,什么文人的傲骨,这些都不重要。只有奉承权贵,讨得皇帝欢心,才能平步青云。解缙放弃了自己的理想与信念,为了荣华富贵,他选择坠入黑暗。

重新被起用

靖难之役,燕王朱棣起兵造反,想把皇位从自己的侄子手里抢过来。朱棣兵力强大,建文帝节节败退,眼看就要江山不保了。按照当时人们的思想,朱棣此举属于谋权篡位,大逆不道。若是青年时期满腔热血的解缙,看到建文帝败了,必然会以身殉国。可惜解缙已经不是当年的解缙了。曾经他是精忠报国,愿意为了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国家没有给他任何回报,他为什么还要为此牺牲自己?于是他决定去投奔朱棣。

靖难之役

我们也不能苛责解缙,毕竟他曾经为了他理想和信念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他输怕了,所以他不想放过任何成功的机会,哪怕为此抛弃自己的尊严也在所不惜。

朱棣十分器重解缙的才学,因为他要利用解缙的才学为自己办一件大事——编撰《永乐大典》。朱棣的皇位毕竟得来的不光彩,而他又十分注重后世对自己的看法,所以他要用这部大典来显示自己的丰功伟绩,掩盖自己的污点。

永乐大典

在解缙与众人的不懈努力下,《永乐大典》终于完成了。这本巨著完美地展现了那个时代的辉煌,更是成就了解缙的辉煌。因为这部大典,解缙达到了他人生的巅峰,他的名字也随着大典永垂千古。

投机取巧

前面我们已经知道,解缙在经历磨难后已经不在正直之言了,相反,他想要投机取巧,迎合帝王,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当初解缙就是因为投机放弃了弱势的建文帝,转抱朱棣的大腿,才有了今日的成就。解缙似乎找到了成功之道,他要学会投机取巧,看准朝局的动向,把握好帝王的心思。

然而,解缙却不知道,自己虽然满腹经纶,才华横溢,但他却并不适合做一个胸有城府的政客。而要想在政治上投机取巧,一旦自己投错了方向,就会万劫不复。但是解缙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找对了方向,但事实证明他失败了。

凄惨下场

解缙犯得一个最致命的错误就是他介入了皇位之争。当时的继承人之争主要是两个人朱高炽和朱高熙。解缙当时是支持朱高炽的,于是在朱棣问他谁适合继承皇位时,他以朱高炽的儿子聪慧过人为由,暗指朱高炽。解缙此举必然引起了朱高熙的仇视,一个皇子对付一个臣子还是绰绰有余的,很快解缙就遭到了朱高熙的报复。

朱高炽

然而解缙却并没有因此而收敛,因为朱棣还是立了朱高炽为太子,他以为自己掌握了帝王的心思,于是就昏了头,居然私下去找朱高炽。这在朱棣眼里和结党营私有什么区别,自己还没死呢,解缙就迫不及待去讨好储君了。解缙被关进了监狱,他的人生彻底完了。多疑的朱棣不会让一个对自己有异心的人活着,所以他最终派人处死了解缙。

朱棣

解缙最终凄惨得死在了雪地里,不知他最监狱里有没有后悔过,若是能重来一次,他是否还会放弃曾经的正直勇敢,去投机取巧,见风使舵。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解缙为了荣华富贵抛弃了自己的原则,最终也落得了这样悲惨的结局。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96300.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