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 > 微信朋友圈终于变成了我讨厌的样子

微信朋友圈终于变成了我讨厌的样子

微信诞生于2011年,我是对时尚潮流相对比较迟滞的一个人,因此我在2014年下半年才正式地全面地开始使用微信。

因为那时候,微信已经成为一个生活必备品,无论是工作还是社交,大家都会使用微信沟通联系,当别人问你有没有微信时,如果没有是非常尴尬的一件事。

初始的时候,我基本上只加一些认识的有交集的人,同事、同学、亲人、朋友之类。可是后来,微信里的联系人越来越多,没办法,加你的人越来越多。有需要业务联系的人,有见一面的人,有认识的许久没联系的人,有电话推销要加你的人,还有不知道从哪里蹦出来的人……

无论有事没事大家都喜欢加个微信,如果不是真的毫不相识毫不相干的人,可以假装看不到请求不予理会之外,出于礼貌基本上都是要同意加上的,特别是那些当面加微信的人,很尴尬,想不加都不行。

记得在初初那几年,自己也还有事没事发个朋友圈,感叹一下生活、表达一下心情、转述一段哲理、说上一个段子、拍上几张图片。朋友圈里别人也是如此,经常能够看到每个人的大致生活状态和心情,了解他或她的表面性格和态度,或者大家互相转发分享各种有用的知识和常识。

后来,随着微信越来越常态化,使用的人群越来越广泛,功能越来越齐全,微信朋友圈却慢慢地悄无声息地发生了变化。

先来说一下我微信通讯录中的人,大致分为这么四种。

一、家里人、亲人。这算是关系很亲密的,对你的过往非常了解的,对你的印象也是固有的。

二、同学、朋友。这是另一种意义上关系比较亲密的人,在生活观和价值观上比较接近的一群人,他们知道你的亲人所不知道的你的另一面,或者说在社会属性中真正的你。

三、工作上的同事、伙伴。这是和你交集与互动最多的,你们见面、聊天和待在一起的时间也是最多的,但是这一切围绕的中心大多数是工作,彼此之间会有部分小心翼翼的成分在里面。

四、各种有业务接触的人。他们有些是你比较熟悉的常常有往来的,有些也许只是有过一次接触,甚至有些只是你向他打听过一次信息,或反过来他只向你打听一次信息,等等。

五、其他各种莫名其妙不知道什么时候因为什么添加的人。很多时候你看着这些人,会有些疑惑,也不知道该不该删除掉,最后想想还是算了,留着就留着吧。

我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是这样,就是随着年纪渐长,经历的事渐广,微信里的人渐多,变得越来越不想发朋友圈了,慢慢地就失去了发圈的欲望和想法。有时候说好久没发了,发个圈吧,想了好久,不知道该发些什么。

有时候是真的没有什么可发,有时候是觉得发这个不合适、发那个也不妥,顾虑太多。朋友圈人太多了啊,虽然有分组功能,但是发个朋友圈还要甄选半天,也太麻烦太费脑子了,还是不发算了。

同样,我看朋友圈里大家发的内容,基本上分为四类。

一、工作广告。这种内容占据了90%,对于那些发公司宣传和产品广告的人,我是十分理解的,因为大多他们也是迫于无奈,被公司要求必须要如此,都要考核的,各个公司早就盯着每个员工的朋友圈这块广袤的广告地了,纯免费的、强制性的,不用白不用啊,广告费都省下好多。特别是在地产公司上班的员工。

对于那些卖东西的人,我也是能够理解的,毕竟自己的工作就是卖自己的产品啊,自己都不为自己宣传,还能做好产品吗,大家都要吃饭,生活不易呐。不过我算是比较幸运的,朋友圈里只有一两个做微商的,且都不是那种“各种喜提”“各种合影”的人,所以我也没有屏蔽表示接受,还是那句都是工作生活不易。

二、能量鸡汤。其实发这种圈的人又分两种,一种同样还是公司宣传性质的,他们不直接宣传产品,而是以发“正能量鸡汤”的形式,告诉你他公司的存在,以及更重要的想让你看到的他公司的态度。为什么说是公司宣传呢,因为他们发圈时都会冠以【XX公司正能量】【XX公司语汇】【XX公司文化日课】之类。

另外一种灌鸡汤的人,基本就是做三种工作的:保险、直销、微商。(很尊重他们的职业,不然早屏蔽了,求放过。)

三、偶尔发真实生活状态的。不管是晒娃晒美食,还是晒服装,我现在看到都是很激动的,毕竟是朋友圈的一股清流了。当然发这些的都是亲人和朋友,这种关系之间还是最真诚最坦诚的。

四、转发文章。这种人更是极其少数,并且转发的文章基本都是中性化的,少了以前那种锋芒和教化文章,不知道为什么,是怕烦着别人还在藏起自己?

有人说,那你为什么不关掉朋友圈?因为只有看朋友圈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指微信),只有看到朋友们的朋友圈,我才能感受到我和他们没有分开。虽然很多时候明知道朋友圈里发的都是什么,但是还是会不停地刷刷它。

不知道我的情况是不是个例,反正我感觉微信朋友圈已经慢慢变成了我最讨厌的样子,讨厌而又丢不掉。

(欢迎大家说说自己的朋友圈。喜欢就关注,不喜欢就点赞。)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8515.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