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被“5岁牛娃简历”刷屏了。为了挤过幼升小的门槛,爸爸妈妈们为孩子精心制作的简历亮瞎人眼。
同为父母的你是不是焦虑又多了一分?但简历终究是敲门砖,孩子在面试时的表现才是关键。
热门的学校,面试时会通过不起眼的考题设置和细致入微的观察来考察小朋友的日常行为习惯和基本素养,只有这样才能穿透让人眼花缭乱的简历,筛选到真正匹配其教育理念的优秀生源。
近日,在翻看一套井本蓉子的绘本作品集时,竟无意从中发现故事里有很多点都能跟幼升小的面试对上。
这套作品倡导“慢慢来,这样的你就很好”,我想说面试技巧层面的东西,也许突击几天就可以实现,但那些持续一生的基本素养却需要日常生活中一点点地养成。
这些基本素养包括礼貌、好奇心、观察和表述的能力、开阔的眼界和包容的心态、对自我和他人的接纳,以及做人做事的界限感。
01 主动问好,开得了口,大方自然
《早上好》里面小猫被陌生阿姨问好有点不习惯,但马上就开始主动向别人问好,从一开始的不熟练,到习惯成自然,最后她开心地告诉妈妈说今天“说了好多早上好,交了好多朋友”。
其实,家长都不缺这点意识,不必强求,但又不要放过任何一次练习机会,这不是面子问题,而是行为习惯问题。只有将外在要求内化为习惯,才能剔除孩子在面试场合的表演痕迹。发自内心的问好让人如沐春风。
02 保持一颗好奇心
在《这都不是我的宠物》里,别人家都有宠物,我们家却没有,因为妈妈不喜欢。老鼠的意外出现,更是吓得妈妈大呼小叫,最终老鼠笼抓住了老鼠,却没有人愿意动手处理掉,最后成了家里的宠物。
孩子天生好奇,一开始并无好恶之分,家长的反应会有意无意感染到孩子。当有意外发现时,如果家长能做到克制、不动声色,将非常有助于孩子保持好奇心和一个开放的心态,探索、发现并形成自己的认知和判断。
03 善于观察
《喜欢上了》里面,在爷爷的鼓励下,我用不喜欢的胡萝卜喂养不喜欢的蜗牛。而后发现蜗牛竟能啃动胡萝卜,而胡萝卜被蜗牛蚕食竟还能发芽、长出绿叶。我开始喜欢上了它们。
可以多带孩子到户外进行自然观察,也不妨鼓励孩子开展一些饲养和观察实验,这些经验不是突击训练能获得的。
04 有条理地表达
《小淘气日记》记录了我和淘气小狗的日常,结尾很意外,让人禁不住会心一笑。生活中的美好需要多种形式的记录。
家长多鼓励孩子表达,比如放学后问问有什么好玩的事情。除了口头表达,也可以尝试让孩子做一些记录,比如用图画和文字结合的形式。这些都有助于孩子语言的组织和表达。
05 眼界开阔
《小兔子皮皮》里的小兔子,被主人遗落在乡下,吃不到草莓蛋糕,才发现野生草莓也很可口;看不到电视,才知道窗外的斗转星移也很美好。
眼界开阔的孩子,往往活泼开朗,不拘小节。要多带孩子到处走走。国内国外,城里乡下,世界很多元,差异也很大。去迪士尼乐园,也要去乡村田园。这有助于孩子对世界形成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06 接纳自我
《如果我长大了》里面的小鹿,对自己的成长充满着好奇与期盼,又难免带着些许担心和忧虑。
对自我的认知和接纳是孩子认知世界的一部分,是与人开展合作、和谐相处的重要前提。父母在与孩子相处中,要多鼓励、多包容,避免苛责、人身攻击,或者把孩子当做出气筒。
07 接纳他人
在《我喜欢你》里,我喜欢小狗,小狗却喜欢小猫,小猫又喜欢小鸡,小鸡喜欢蝴蝶,蝴蝶则喜欢向日葵……
小朋友的交往很简单,能一起玩就是好朋友。游戏该怎么玩,谁来主导,自己的意见能否被采纳……孩子在纯娱乐的游戏中,体会着接纳与被接纳、拒绝与被拒绝,练习着与人的交往与合作。
08 有界限感
《怎么办好呀》里面,鹦鹉有些无聊,一只小麻雀不请自来,然后又带来一只小伙伴,最后越来越多。一开始鹦鹉觉得一两只小麻雀是挺好的陪伴,到最后场面却一团糟。
亲子关系其实也要讲究界限感,不仅是为了关系融洽,因为被尊重的孩子,才会尊重人。父母与孩子的相处,是孩子的第一堂人际关系课,他们会从中学会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关系模式。
这是一套相当神奇的绘本,本来要给孩子选书,结果却意外从中读到了幼升小面试的感悟。推荐你看看这套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三届获奖者井本蓉子作品集。
井本蓉子是日本绘本大师,迄今已出版绘本300多本,全部由撕纸拼贴加绘画的方式创作而成,因而画面温暖、细腻、动人。
这套书的名字叫“一点点长大”。书名起得真好!孩子的长大,可不需要一点点来嘛!
揠苗助长、突击攻坚式的应试培训,也许能取得一些短期效果,恐怕仅能得到一点舞台表现分。面试上那些大方得体、让人印象深刻的表现,那些能跑赢人生马拉松的特质的养成,只能老老实实、一点点不间断地在生活中慢慢演练。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77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