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什么最热?什么最美?
“当然是牛油果绿!”
牛油果绿已成为时尚界的新宠儿,“牛油果主题”穿搭大赛还登上了微博热搜榜,某宝随便一搜,分分钟能搜出一堆爆款,可见其热度。
有人说:牛油果绿的大热,是因为这个颜色饱和度相对较低,自带一种磨砂玻璃般的朦胧感,色泽柔和。
可同时,过灰的基调让整个颜色缺乏了一点“夏日活力”。
但这各大带货网红嘴里,却完全变了一个样子:“显肤色白嫩”,“百搭不挑人”。
然而,是否显白不是颜色说了算,更不是热度说了算。
每个人的肤色不同,亚洲肤色尤以偏黄基调为主。
而绿色对于偏黄的皮肤并不是太友好,很容易就会显黑。可为什么,偏偏牛油果绿一下子就流行起来了呢?
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网红引领的时尚。
人们要证明自己是时尚的,所以,不管这个颜色是否适合自己,都要拥有一件牛油果绿的衣服。
不禁想到近几个月,泫雅风、崔雪莉风等热词频频登上热搜。
为了美、为了时尚、为了新潮,每个人都想用最热门的元素来装扮自己,却从没静下心来思考,这些时尚新潮,真的适合自己吗?
为什么我们拼了命的追求个性,到最后却变成了审美同化且单一的一员?
木心先生说过一句话:“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救不了。”
没有审美力的人,就如同没有灵魂和思想的尸体,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网上有人提问:“大学老师做的 PPT为什么普遍难看毫无美感?”
有一个高赞的回答说进了人们的心坎里。
“ 我国的基础美学教育算不得成功。在学校里,音乐美术两门课被各种主课占用,教的老师也都是一副被逼无奈,学生爱学不学的态度。
学生们上课看小说的,写作业的,干什么的都有,就是没有听课的。
看看漫山遍野的奇怪的建筑
看看各地政府大楼一个模子出来的设计。看看淘宝爆款和很多大学生们的衣着发型打扮。看看一些国产电影辣眼睛的海报和服装配饰。
我不能说这都是美学教育缺失造成的问题。但是我觉得很多的中国人确实是缺乏了基本的审美素质,这跟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爱美是人的天性,美的东西对人有一种天生的吸引力。
但是,在我们小时候,政史地、数理化才是主课,而体育、美术、音乐这些“副课”,不仅不被重视,还被主课无情地占据。
如果哪位同学擅长体育,喜欢画画、唱歌,就会被老师和家长批评不务正业。
只有文化课不好的同学,才会为了上大学选择“小三门”。
而这些不误正业的课程,塑造审美的基础,就这样被无情地践踏了,所以,造就了美盲的一代。
心理学上有种现象,叫“羊群效应”,是指在一个集体中待久了,从众惯了,就会逐渐丧失自己的判断,沦为集体意志的奴隶。
前不久,优衣库X KAWS系列T恤遭人们爆抢的新闻至今令人唏嘘。
X KAWS系列T恤是优衣库与纽约当代艺术家KAWS联名推出的T恤,是一款代表新潮的T恤,因此,这款衣服上线仅3秒就被一抢而空。
线下门店也好不到哪去,人们早早就等在店门口,门一打开,人们就一拥而至,货架上的衣服被一扫而空,就连模特身上的衣服不能幸免,被扒了个精光。
最戏剧的是,有些大妈也加入哄抢的队伍,他们甚至都不知道在抢什么,只是看到许多人在抢,他们也就跟着抢,有的人为了抢衣服,竟然大打出手。
毛姆说过:“就算有五万人主张某件蠢事是对的,这件蠢事也不会因此就变成对的。”
近几年,“Ins风”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抖音、快手的网红们费尽心机,经过无数次调光和调色,花了好几个小时,用高级的单反相机摆拍出小清新风格的小视频。
在围观的人眼中,这些网红生活得精致又惬意,似乎不用为任何事发愁,令人情不自禁地希望:我要是能过上这种生活就好了,这也让网红们成为普通人心中的时尚领袖,
其实,你以为你很时尚,你只是为了不被落下,放弃自我判断的能力,成为千篇一律的奴隶,被潮流审美同化,没了自己的品味,更加剧了审美单一的趋势。
吴冠中说:“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
现在很多人穷,穷的不是物质,也不是文化,而是审美。
没有恰当的审美,生活剥露出最务实最粗俗的一面,生活越来越无趣、越来越枯萎,而审美单一带来的副作用是巨大的。
1、丧失独立判断能力,没有审美自信
《乌合之众》里有这样一段话:
“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
锥子脸、大眼睛、玻尿酸、瘦脸针是标准的网红脸,在现代整容技术的操刀下,你可以变成任何你想要成为的明星。
有个妹子,8年时间花了20万,整成了范冰冰,相似度高达90%,傻傻分不清谁是谁。
谁好看就整成谁,人们没有的独立判断能力,更没有审美自信,只要别人说美的,就跟着说美,只要时尚流行的就跟风购买。
虽说,女人要对自己狠一些,可没了个性的美,即使是钻石堆里的鸽子蛋,也没有了它闪耀的光彩。
2、丧失创造力,没有时尚感
去年,一篇《看完父母新装修的房子,想离家出走》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被精美布料套着的马桶、垃圾桶,泛着KTV包厢似的粉色顶灯……这些“灵魂家装设计师”的优秀作品,让网友们纷纷吐槽父母装修房子的审美,只能用四个词来形容“不忍直视”。
父母的装修房子已经不是第一次爆笑网络,缺乏审美力的父母装的房子也是中式风、美式风、田园风混搭,还美其名曰“实用就行”,其实,这都是审美单一惹的祸,缺乏审美,就欠缺创造力,毫无时尚感。
3、缺乏审美包容力,生活平庸乏味
在热播剧《少年派》中,闫妮饰演的妙妙妈,没少吐槽林妙妙,网友说,这绝对是亲妈。有一次,林妙妙的头发散落下来,妙妙妈大骂道:“你哪有女孩的样,头发跟个二道毛似的”。
缺乏审美的人,不仅没有审美力,更没有审美包容力,在他们眼中,他们觉得美才没,他们看不上的就是丑。
现代社会物质充沛,让我们获得了长久的满足。但审美力的缺失已经成为一种不可名状的痛,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平庸而乏味。
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审美需求位于最高层。
高颜值已经成为我们的一种追求,我们也将美渗透至生活的方方面面,住美的房子、穿美美的衣服、吃美的食物、用美的物品。
而审美力逐渐成为一种新时代的必备能力,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是我们在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1、加强审美教育,多让孩子接受艺术方面的熏陶和培养
美,来自于人的天性,孩子天生具有追求美和享受美的渴望。
孩子4岁时,他的审美意识觉醒,而这时的审美意识将影响他一生的气质和审美能力。这一时期,父母要创造一切机会,让孩子接触美好的事物。
父母可以带孩子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之美,也可以多参观博物馆、书画展感受绘画之美,还可以诵读古诗词,感受诗词之美,要让美的理念在孩子的脑海里生根发芽。
同时,父母还要保护好孩子的绘画、音乐天赋,一切无需刻意,只要让艺术之美滋润孩子的心田,让艺术之光在他们的生命里散发光芒,不断提高孩子对艺术的鉴赏力和对美的领悟力。
正如美学家蒋勋所说:
“一个人审美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他的竞争力水平。因为审美不仅代表着整体思维,也代表着细节思维。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培养他的审美力。”
2、真正的美,没有唯一的标准
法国女人举手投足间的优雅令女人嫉妒、令男人神往。
《优雅是一种习惯》一书描述了法国女人对于美的认知:
法国女人从不整形,她们从小就在认知自己,认识自己是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即使有小小的缺陷,也是一种美。
她们从小就知道如何将缺陷变成美,找到属于自己的美学定位,找到适合自己的风格和品味。她们明白,只有优雅,才是一个女人最美的状态。
美学家蒋勋说:“美,其实就是回来做自己,我能够不被流行所干扰,我知道自己要什么。”
父母要告诉孩子,真正的美,没有唯一的定义标准,它根源于内心的修养、自信、自我认知和独特的品位。
3、培养独立审美,拥有自己的审美判断
畅销书《俏鼠记者》的主人公是5个魅力四射的女孩子,她们不怕困难,充满冒险精神,对世界各地充满好奇,勇于探索未知事物,令人钦佩又喜爱。
更难得的是,她们拥有独立的审美:这几个女孩子的头发各不相同,衣着也各具特色,她们从不羡慕对方,也不依附彼此,她们每个人都是独立而美好的,这些使她们成为全球所有热爱自由的女孩心中的榜样。
所以,我们不妨鼓励孩子,要像《俏鼠记者》一样,拥有独立的审美,做个懂得欣赏美、发现美的人,在粗糙平庸的生活中保持乐观和希望,真正享受简单而真实的生命。
罗丹说:“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一个懂得审美的人,即便他家徒四壁、穷困潦倒,也能获得精神的富足、有幸福的人生。
因为,他们对美的感知和热爱,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让他们的内心世界充盈幸福,妙趣横生,生活对他们是五彩斑斓的,他们对生活是认真快乐的。
所以,我们要擦亮美的眼睛,唤醒深藏在内心深处的艺术潜能,在心里种下美的种子,把美融入生活,把每天的日子过成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71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