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西游记》:人生三境是少年看大圣,中年看沙僧,老年看唐僧
梦语斋按语:爱自己的七个层面:1、爱自己的第一个层面:吃好、喝好、睡好、冷暖照顾好,健康长寿;2、爱自己的第二个层面;收拾打扮好自己,补充自己的知识面,去接受文化艺术的熏陶,做个讲卫生、得体、有礼貌、有美感、热爱生活的人。3、爱自己的第三个层面:接受自己的出身,接受自己的容貌,接受自己目前的境况。4、爱自己的第四个层面:正确对待自己的情绪,允许它们的存在,重视它们的表达,接受它们的爆发。慢慢学习与之相处,疏导、不抗拒、不评判、放松观察它们的流经。5、爱自己的第五个层面:去沉思、觉察情绪背后的原因,这些原因来自哪些原始伤痛,直视伤痛和拥抱伤痛。6、爱自己的第六个层面:我们身体的每个细胞都有许多记忆和印痕,每一个情绪都是这些古老印痕的表达。我们能与每个情绪和解、深深地爱上自己每个情绪,我们就开始爱家人、周围人、爱这个世界。接纳自己,才能接纳他人,爱自己,才会爱他人。放过自己,才能放过他人。7、爱自己的第七层面:我们经由爱自己,走向爱这个世界,从而开始了真正进入身心灵合一的状态。最好的爱,是灵魂的相依。让我们好好的爱自己。关注我们,一起成长。
《西游记》人生三境:少年看大圣,中年看沙僧,老年看唐僧
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1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作者:洞见Neo
九九数完魔灭尽,三三行满道归根。
有人说,人生就是一场西游,一路走一路不同的风景,一路走一路不同的心情。
少年是大圣,天不怕地不怕;中年是沙僧,脚踏实地;老年是唐僧,云淡风轻。
人之少年,要有大圣的傲骨血性。
《悟空传》中有这样一段话:
“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
年少的时候,我们看《西游记》,不就是喜欢大圣敢于齐天的那股子混不吝的心高气傲吗?
一个天生地养的石猴,翻山越岭,渡海过江,只身闯荡人间,只为追寻属于自己的梦想。
少年剑未配妥,出门即是江湖。
大海上汹涌的波涛没有让他退却;
人世间的讥笑与嘲讽也没能成为他的阻拦;
菩提祖师的每一次考验对他来说,也是甘之如饴......
看过西游的人,只记住了“九九八十一难”,却忘记了曾经有只年轻的猴子,早在踏上取经之路前,便经历了千难万险。
诗人黄熠在《少年行》中写道:
“少年意气少年游,华山险道可曾愁。一路直捣万刃里,强弓亦射山尽头。”
少年人要“狂”,狂不是狂妄,而是有志气,有抱负,奋发向上。
如果不是最初习得那一身通天彻地的本领,何曾有那一个敢向天称齐的大圣?
很喜欢鲁迅先生对年轻人的那段深情勉励:
“愿中国的年轻人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
有一分热,发一份光,就如萤火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中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待炬火!”
于是我们看见当大圣遭遇不公平待遇的时候,他闹天宫,闯地府,修改生死簿,带领诸妖反抗众神的权威......让整个天庭谈之色变。
少年人要“傲”,傲不是骄傲,而是有血性,有骨气,敢作敢当。
少年是人生的基础,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如果你在该奋斗的年纪选择了安逸,那么曾经省下的汗水,都会化作未来的泪水。
如果你在一开始就放弃了一身傲骨,那么你这一辈子,注定再也抬不起头去做人。
- 人之中年,要有沙僧的稳健厚重。
曾经看过一个段子,问沙僧为什么秃顶,有人回答:操心操的。
在取经的路上,沙僧就是个劳碌命。
他要操心自己分内的护卫工作,操心耳根子软的唐僧被妖怪抓走,操心呆萌莽直的二师兄闹分家,还要牵马坠蹬,一刻也不得闲。
人到中年,我们都活成了沙僧的模样。
工作上,要应付上司的百般挑剔,还要注意职场的后辈,担心后浪拍前浪将自己拍死在沙滩上。
家庭里,上有老下有小,婚姻的琐事,父母的健康,孩子的未来,都落在了你的肩上,成为你的责任。
有人说,岁月是把杀猪刀,让曾经的追风少年,变成了油腻中年大叔;让青春明媚的少女,活成了满脸怨气的中年大妈。
但是人到中年,你也可以是,曾经的追风少年长成了厚重沉稳的睿智大叔,曾经青春明媚的少女活成了平静恬淡的优雅女人。
在西游路上,沙僧并不像两位师兄那般出彩,甚至真正出手的次数也屈指可数。
但是出手少,并不代表他畏缩不前;不出彩,也并不代表他毫无建树。
西游团队每一次的内讧,都是沙僧在居中调停;甚至整个队伍被六耳猕猴搅得天翻地覆,也是他拼了命地将人心笼络到一起。
所有的问题,落到沙僧的手中,即便一团乱麻,千头万绪,他总是默默承受,任劳任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解决所有的问题,而不是逃避。
沙僧授封,佛祖对他说:“诚敬迦持,保护圣僧,登山牵马有功,加升大职正果,为金身罗汉。”
沙僧的确不是《西游记》中最浓墨重彩的那一笔,甚至可以说是最平凡的那一个。
但是他能够让最平凡的生活,最后也变得熠熠生辉。
少年惊艳了时光,中年温柔了岁月。
人到中年,明晰了生命中最根本、最在意的东西,就如同航行中的优秀舵手,任凭狂风巨浪如何袭扰,也能从容不迫地调整方向,扬帆起航。
大冰在《乖,摸摸头》中写道: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中年人大多被世俗的生活覆上了青苔,棱角未必全被磨平,只是不轻易揭开示人而已。”
年少的时候以为生命中即使有一座五指山,即使高高在上,终有一天也会被自己打碎。
人到中年才发现,每个人都要扛起一座五指山,你要做的不是将其击碎,而是学会负重前行。
- 人之晚年,要有唐僧的云淡风轻。
九九数完魔灭尽,三三行满道归根。
有人统计,在《西游记》九九八十一难中,一共出现过96个妖怪。他们有的来自于深山,有的来自于天庭,有的出自于佛门。
年少的时候我们读西游,在看到这些神魔妖怪大乱斗的场景时,总是下意识的忽略了唐僧的存在。
可仔细想想,这些艰难险阻无论是对孙悟空,还是对猪八戒、沙悟净,甚至白龙马来说,都并非难以逾越的天堑。
唯独肉体凡胎的唐僧,在灾厄降临的时候,充满了无力感。
但是,不管是被大魔头抓着要摆“长生宴”,还是被女妖精看上要强迫他做“压寨夫婿”,唐僧始终面不改色,仿佛所有的灾厄,在他面前都是云淡风轻。
尤其是看过83版电视剧的观众,相信没有一个人不被女儿国国王那一声声“御弟哥哥”喊得心乱如麻。
有人说唐僧真的动了情,也有人说没有。
但是唐僧最后的选择,已经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佛语云:四大皆空。
这不仅是唐僧的心境和智慧,更是人到晚年最真实的写照。
人生暮年,再看西游,你才会读懂唐僧身上的那份“平静的力量”:
经历了少年波涛汹涌的澎湃,经历了中年千山万水的沧桑,终能保持内心的那份淡定,你才能从容不迫地面对生活中所有的苦难和诱惑。
很喜欢杨绛先生在《一百岁感言》中说的一段话: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人生向晚,是闲看孤云静爱僧,是千里江山万里山河都化了浅笑。
不矫情、不折腾、不做作,所有的放不下都可以放下,所有的看不开的都已经看开。
▽
曾国藩有一句名言:“少年经不得顺境,中年经不得闲境,晚年经不得逆境。”
读懂了《西游记》,你就读懂了这人生三境。
关注我们,一起成长。
林清玄: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就是最深远的修行
文 | 林清玄 · 主播 | 雅萱
摘自《人生幸好有别离》
一直到现在,我每看到在街边喝汽水的孩童,总会多注视一眼。而每次走进超级市场,看到满墙满架的汽水、可乐、果汁饮料,心里则颇有感慨。
看到这些,总令我想起童年时代想要喝汽水而不可得的景况。
在那几年,乡间的人虽不至饥寒交迫,但是想要三餐都吃饱似乎也不太可得,尤其是人口众多的家族。更不要说有什么零嘴饮料了。
我小时候对汽水有一种特别奇妙的向往,原因不在汽水有什么好喝,而是由于喝不到汽水。
我们家是有几十口人的大家族,小孩依大排行就有十八个之多,记忆里东西仿佛永远不够吃,更别说是喝汽水了。
喝汽水的时机有三种,一种是喜庆宴会,一种是过年的年夜饭,一种是庙会节庆。
即使有汽水,也总是不够喝,到要喝汽水时好像进行一个隆重的仪式,十八个杯子在桌上排成一列,依序各倒半杯,几乎喝一口就光了,然后大家舔舔嘴唇,觉得汽水的滋味真是鲜美。
有一回,我走在街上的时候,看到一个孩子喝饱了汽水,站在屋檐下打嗝,呕—长长的一声,我站在旁边简直看呆了,羡慕得要死掉,忍不住忧伤地自问道:
什么时候我才能喝汽水喝到饱?什么时候才能喝汽水喝到打嗝?
因为到读小学的时候,我还没有尝过喝汽水喝到打嗝的滋味,心想,能喝汽水喝到把气嗳出来,不知道是何等幸福的事。
当时家里还点油灯,灯油就是煤油,闽南话称作“臭油”或“番仔油”。
有一次我的母亲把臭油装在空的汽水瓶里,放置在桌脚旁,我趁大人不注意,一个箭步就把汽水瓶拿起来往嘴里灌,当场两眼翻白,口吐白沫,经过医生的急救才活转过来。
为了喝汽水而差一点丧命,后来成为家里的笑谈,却并没有阻绝我对汽水的向往。
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位堂兄快结婚了,我在他结婚的前一晚竟辗转反侧地失眠了,我躺在床上暗暗地发愿:明天一定要喝汽水喝到饱,至少喝到打嗝。
第二天我一直在庭院前窥探,看汽水来了没有。到上午九点多,看到杂货店的人送来几大箱的汽水,堆叠在一处。
我飞也似的跑过去,提了两大瓶黑松汽水,就往茅房跑去。
彼时农村的厕所都盖在远离住屋几十米之外,有一个大粪坑,几星期才清理一次。
我们小孩子平时是很恨进茅房的,卫生问题通常是就地解决,因为里面实在太臭了。但是那一天我早计划好要在里面喝汽水,那是家里唯一隐秘的地方。
我把茅房的门反锁,接着打开两瓶汽水,然后以一种虔诚的心情,把汽水咕嘟咕嘟地往嘴里灌,就像灌蟋蟀一样,一瓶汽水一会儿就喝光了,几乎一刻也不停地,我把第二瓶汽水也灌进腹中。
我的肚子整个胀起来,我安静地坐在茅房地板上,等待着打嗝,慢慢地,肚子有了动静,一股沛然莫之能御的气翻涌出来,呕—汽水的气从口鼻冒了出来,冒得我满眼都是泪水。
我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喝汽水喝到打嗝更幸福的事了吧!”
-作者-
林清玄,中国作家,连续十年雄踞“十大畅销书作家”榜单,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文章摘于林清玄散文集《人生幸好有别离》,略有删改。十点读书经出版社授权发布。
-主播-
雅萱,十点读书签约主播。寄语:我来自甘肃天水,作为一名广播电视微波传输工程师,很高兴在十点读书遇见美好的各位!感谢各位的聆听和鼓励!愿我的声音可以温暖你。欢迎下载十点读书app,搜索“雅萱”关注主播十点号,收听雅萱为你朗读的专属美文。
关注我们,一起成长。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63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