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编(25岁)考虑为自己购买一份重疾险,在甄选各大保险公司的重疾险保单过程中,被支付宝平台的“相互宝”点燃了好奇心,下面小编从支付宝“相互宝”的历史沿革、实际价值和赔付情况三个方面,分享一下对支付宝“相互宝”的个人看法。
首先是历史沿革。
2018年10月,支付宝平台推出一款名为“相互保”的保险产品,实际是一份团体的重症疾病保险,简称“重疾险”。
2018年11月,“相互保”更名为“相互宝”,由“重疾险”的定位变更侧重于大病医疗互助,对涵盖范围内的重症疾病给予最高30万元的医疗保障。
从“保”变为“宝”,最根本的变化在于合作机构的变更,以及随之带来的该产品的性质的变化。起初“相互保”是支付宝和信美相互人寿合作诞生的产品,通过支付宝平台发行保险产品,这想法不可谓不大胆,当然效果我们也看到了,短短时间内达成的保单即追赶不少小保险公司几个月甚至几年的保单数量。后信美相互人寿被监管部门约谈,被指该行为涉嫌违规,故两机构取消合作,将重疾险变为和“水滴筹”类似的医疗互助产品。
然后看实际价值。
“相互宝”的基本宗旨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帮助他人,守护自己。”,商业模式是“一人生病,大家出钱”,主要特点是门槛低、互助和普惠,简单说,这个产品实际就是用很少的钱获取未来潜在的很大的回报。
打开支付宝“相互宝”界面,可以看到截至2019年6月底,已有逾7488万人加入“相互宝”。下图是小编为研究该产品,在半个月前加入“相互宝”,今天打开界面的截图情况。
如图所示,截止到小编撰文时,已有74887111人加入“相互宝”
根据相互宝提供的条款保障,“每位用户在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的总分摊金额不超过188元,如有多出部分全部由蚂蚁金服承担”及“每位成员为单个患病成员分摊金额不超过0.1元”。
做个简单的算术。
假设1名成员经审核需要30万元的最高互助金,按照每位成员的特定人均摊金额0.1元/人,则参与该项计划的人数需至少有300万人。
再按照人均摊金额往前推一年内允许最多几名成员同时生病。人均总分摊金额最高为188元,将现参与计划的成员数量估算为8000万人,则总互助金额为188元*8000万元=1504000万元,再按照30万最高额度算可领取互助金的人数为1504000万元/30万元≈50万人。换句话说,8000万人的参与,可以保障一年内50万人的医疗互助,比例约合6.25%。当然,根据支付宝背后公司“蚂蚁金服”的承诺,多余部分将全部由其自身承担,表面上也弥补了比例过小的缺陷。
最后看赔付情况。
既然是从保险计划演变过来的医疗互助计划,以及出于善意为其他成员支付了相关互助金,自然也会考虑到当自身被诊断出重大疾病时,相互宝又将如何为自己支付互助金。付不付?什么条件下付?这是两个不可避免的问题。
关于第一个问题,付不付?“相互宝”规定40岁以下的成员最高互助金额为30万元,40岁以上的成员最高互助金额为10万元,有一说一,40岁以前的身体尚且可抗住病毒的入侵,而40岁以后可就不好说了,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性价比,就颇为纠结,毕竟年轻力壮身体好,年老色衰保险贵。
如图,人在40岁以后的重疾病发生率明显走高
重疾病情况与年龄的关系
关于第二个问题,什么条件下付?“相互宝”有自己的一套审核流程,从去年10月产品上架以来,直到今年3月份才有第一例赔付纠纷,当然,小编认为这么久才产生第一例纠纷,原因主要在于90天的等待期(与重疾险相同,该90天内确诊疾病将退出计划,即不存在正常赔付关系)。在等待期结束后的两个月内,即出现赔付纠纷,小编在网上搜了相关材料,该纠纷争议之处主要在于“相互宝”认为申请成员是带病入宝,不符合“相互宝”在《健康要求》中“近两年内没有连续服药超过30天”的告知规定,因此不予赔付。
如果以同理之心待他人,可以找到一个简单的逻辑,自己患病后希望赔付流程更有利于自己(简言之流程更松),那更多人可能会被鉴定为可被赔付,则自己所付金额将有所提高,当然自己可以接受就没问题。
最后小编说一下个人想法,如果是按照条款来审,相互宝和重疾险差异比较大的两个点分别是“保单价格”和“赔付价格”,一般重疾险一年几千块的保费,而相互宝是最高188元的费用,另外一般重疾险的赔付金额最高为120/50/30万元,而相互宝的赔付金额最高为30万元。
按照购买人群来看,支付宝“相互宝”的参与人群多为中低收入人群、隐形贫困人群,正是因为经济能力较弱,该人群参与较多,反推,也正因为贫困人口患病概率普遍较高,导致总赔付不可能出现很少的局面。
从购买保险的几个角度来看,小编个人觉得在资金满足的情况下,可选购合适的重疾险,原因一是因为保障范围更广,二是保险机构定险更专业,三是不分年龄段且赔付金额普遍较高。而“相互宝”可以作为“重疾险”的补充保险,一年188元可以帮助这么多有需要的人,并且在万一自己患病时还可能获得最高30/万元赔付,着实也不错。
小编还在继续研究重疾险,包括市场上比较火爆的重疾险产品,后边可以总结成稿,供君一览。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4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