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我们见识了5G通讯、券商股、氢能源、工业大麻、稀土等板块的轮番冲击,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但如果要说哪个热点板块的逻辑相对最硬,我认为猪周期是最闪亮的那颗星。受非洲猪瘟的影响,猪肉价格在18年底进入拐点,5月全国猪肉批发价格已经到了每公斤20.63元,同比上涨近30%。
而且这个涨势根本停不下来,生猪供给不足已经成了行业共识,供需失衡的状态在7、8月份可能还会愈演愈烈。这个逻辑不仅被国内大资金认可,也被外资抢筹,大家可以回顾一下温氏、牧原的龙虎榜,不难发现他们的身影。
今年以来,猪肉板块中的几个重点标的表现相当强势,正邦科技涨幅215%,新希望140%,牧原股份105%,温氏也有40%。那么有没有相似逻辑,却被市场低估的品种呢?
有一种商品,它只能通过猪小肠提取,无法化学合成,它的名字叫肝素。
肝素有什么用呢?主要用于抗凝血、抗血栓,在血液保存、心脏手术、肾透析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核心产品叫依诺肝素,占据70%的市场份额。肝素制造工艺如下:
猪小肠→肝素粗品→肝素原料药→肝素制剂
生猪被屠宰之后,大约90%的猪小肠都被用来进行肝素生产(大家喜闻乐见的肥肠主要是用猪大肠来烹饪)。非洲猪瘟带来的生猪出栏下降,将降低猪小肠的供给,从而引起肝素原料供给量下降,从而推高肝素制剂的价格。
按照这个逻辑,肝素的价格已经开始步入上升周期了,1月肝素的价格是5530美元/千克,5月售价已经上涨到6670美元/千克。从历史来看,肝素的价格周期更长,而且弹性比猪肉价格要大的多:
阶段一:08年到11年,肝素价格从1000多美元涨到11000多美元,翻了11倍,那次是因为FDA提升肝素质量标准,制剂企业销毁原料药库存,导致供需失衡。
阶段二:11年到16年,肝素价格从高位一路回落至3500多美元,随着库存的持续增加,制剂厂家调低了原料药采购和备货。15-16年,生产肝素入不敷出,叠加环保限产,很多小厂持续倒闭、淘汰。
阶段三:16年底开始,肝素价格再次进入上涨周期,由于下游制剂需求景气,开启了新一轮补库存周期。
从历史可以看出,肝素价格周期性很明显,最大的影响因素是下游库存,但猪周期能加强它周期波动的力度。
肝素行业重点标的:
健友股份:是中国肝素原料药生产的龙头企业,是国内少数同时通过美国FDA和欧盟EDQM认证的肝素原料药生产企业之一,主要产品为肝素原料药,主要收入来自于出口。
常山药业:国内唯一完成肝素全产业链布局的企业,在低分子肝素制剂,杆端肝素原料药方面优势明显,主要产品是低分子肝素制剂,主要收入来自于国内。
下游制剂的补库存需求是刚性的,需求量稳定增长,国内市场需求更旺盛,2017年增速达到了20%;而上游因为猪瘟,猪小肠供给严重不足,供需失衡严重。本轮周期很可能是堪比08年到11年的机会,值得重点关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4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