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故事:一条红鲤鱼,改了刘伯温的帝王命,退而成为军机重臣

故事:一条红鲤鱼,改了刘伯温的帝王命,退而成为军机重臣

中国的风水术历来玄之又玄,贯穿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从未间断。每一次改朝换代的背后,都存在着无数有关风水龙脉的一些传奇故事。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笃信风水术,手下刘伯温更是一位奇人。关于此人的传说数不胜数,今天给大家讲一个和他有关的风水故事。

刘伯温是朱元璋的军师,曾为朱元璋出谋划策,为大明朝一统天下立下大功。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刘伯温的父亲是干什么的。相传,刘伯温的母亲为了能让刘伯温当上皇帝,还曾和他父亲吵过嘴呢!

刘伯温兄弟三人,他排行老二,他父亲懂阴阳,晓八卦,善占卜预测。一天,他父亲正在家闲坐,他母亲走到跟前说:“都说你的卦算得准,连谁家能出皇帝你都能算得出来,你咋不给咱家算一算,,看看有谁能当皇帝?”

他父亲听了,微微一笑,说:“咱家没那么大的福,也没积那么大的德,即使真有人能出来当皇帝,还不是让别人享受去?”

他母亲一听,火了:“你总是乱吹牛,骗人!算出来还能让别人享受去?”

他父亲一听,也忍耐不住了,说:“那好。 你现在就按我说的去办,咱们儿子就能当皇上。”

于是,他父亲将刘伯温哥仨叫到面前,对他们说:“你们三兄弟从东门出城,一直往前走,前面三十里处有一石碑。 在石碑下面五尺多深,有一条红色鲤鱼。你们三兄弟把鲤鱼挖出来后,放在桶里带回。在往回走的路上,不要说话,也不要回头看。到家后,我另有处置。”

三兄弟依言到了城东三十里处,果见有一石碑,顺着石碑往下挖有五尺多深,果见有一条红色鲤鱼。三兄弟高兴极了,一路上欢天喜地,但却谁也没说话,也没有回头看。只是心里瞄暗高兴,将鲤鱼带回家中。

他父亲又吩咐他母亲将鲤鱼炖熟,分成三份,鱼头给大儿子吃,鱼肚子给二儿子吃,鱼尾给三儿子吃。 谁知大儿媳妇听了,一肚子不高兴。 认为老公公偏心, 向着二弟伯温。 于是,赌气将鱼头放在碗橱里。

这时,正巧朱元璋讨饭路过刘家门口。大儿媳妇就将鱼头送给了朱元璋。 饿极了的朱元璋,何曾见过如此美味,几口就将鱼头吞下。

这时,刘伯温的父亲在屋里叹息一声:“把皇帝送人了!”于是就吩咐刘伯温, “你就跟着吃鱼头这个人吧。以后,你要保着他去打江山。”

大儿媳妇到此才后悔不迭。再说,三儿子也因父亲分他鱼尾而不高兴,将鱼尾送给了他的朋友徐达。 后来,朱元璋果真做了皇帝,刘伯温成了护国军师,徐达当了大将军。

这个故事是听一个农民给我讲的,传奇色彩很重,但是,这里面却很明显地看到古人对风水术的看重,而有关刘伯温斩龙脉的故事,在明野史中多见,那我就再讲一则。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朱元璋在军师刘伯温的帮助下,东征西讨,定鼎天下,建立了明朝。作为帝王,自然想让朱家的天下万世永固,几乎历史上每一位帝王都有这种想法,古往今来,概莫能外。这江山虽说是朱家的了,可这朱元璋疑心很重,怕自己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被别人夺了,便派刘伯温到全国境内走访,查询各地是否还有龙根龙脉存在。不惜财力物力,一定要彻底斩断天下所有龙脉,以保大明江山千秋万代。

刘伯温领了圣旨,不敢怠慢,巡游天下名山大川,凡有龙脉之山,龙气聚集之地,即命地方官吏调集民众,开山挖掘,埋金断气,彻底斩断龙脉。在刘伯温的计划里,要把西北、西南、华南、华中、东北的龙脉全都斩断,最后只留下安徽的不去挖,因为那里是朱元璋的老家,是大明龙脉兴发之地。

在斩龙脉的过程中,流传着许多奇闻怪谈。相传,有位奇人叫蒲阴阳,精晓玄学术数,明阴阳,懂易理,上知天文,下通地理,夜能观天象,是一位不世的奇才。只不过这个人野心颇大,一心要夺取大明江山,坐拥天下。暗地里,走遍大江南北,遍察三山五岳,虽说也觅得几处龙脉风水穴,可异都不是真龙之穴,虽说可以取得江山,但江山都无法持久巩固,所以只得继续勘察。

这一日,蒲阴阳辗转到了甘肃省的兴隆山附近,突然瞧见西面的兴隆峡谷处紫气氤氲,一束龙脉徐徐从兴隆山谷腾空而起,不禁大惊失色,这等风水宝地,是要出帝王的格局!尤其背靠起伏的兴龙山,面对高耸的栖云峰,内含腾飞之势,外有登天之举,谷中清流沿着山际涓涓而去,宛如玉带,三山低头,九峰朝供,真要是在此处作为墓地,自己的后代定可取得江山,而且能保千秋万代。

在山中盘亘数日,终于在龙脉出没的地方为自己选中了一块风水宝地,心中终于释然,看来将来的帝王必出于蒲家。回到家中,他吩咐自己的儿子道:“儿啊,我的大限之期已到,你也不用着悲哀。我也没能给你留下什么财产,就送你万里河山吧。等我死后千万不能给我身上挂一针一线,一定要赤身倒葬,无棺无椁,一定切记此点。抬着我的灵柩满山走,如果看见蛇打鼓、马摇铃、驴骑人了,那里就是我的下葬之地。我死后的第一百日那天早上,太阳刚升起的时候,你朝着东方连射三箭,必将取代朱元璋成就帝王大业。”

蒲阴阳的儿子半信半疑。

果然没几天,蒲阴阳就死了。儿子便按其遗嘱,不给死去的爹爹穿一针一线,但是他的妻子为了遮羞,硬是给穿上了一件裤头。

没料到天公不作美,竟然连下了七七四十九天大雨。直到第五十天头上,天终于放晴了。

棺材抬进兴隆峡谷时,蒲阴阳的儿子碰巧看见有条蛇用尾巴敲打着卧龙桥头的一面石鼓玩,当时大为震惊,这不正是“蛇打鼓”吗?渐渐深入山谷之内,对面迎来一群赶着马车的商人,马脖子上的铜铃铛响成一片,在山谷里回荡无穷。

蒲阴阳的儿子更加惊奇,又往前走了半晌,突然谷乌云四起,山里又下起了瓢泼大雨。有个农夫的驴子恰巧产下一头小驴驹子,担心驴驹子被雨淋坏了,农夫索性把驴驹子背在肩上下山。蒲阴阳的儿子一见恍然大悟,终于弄明白了“驴骑人”是怎么一回事,当下不禁大喜过望,赶紧将老父亲葬在了这里。

安葬好蒲阴阳后,儿子按照遗嘱,昼夜不间断地为爹爹守坟。不过在这深山老林中守一百天坟并不是件容易事。荒郊野外,狐鸣狼叫,怪兽出没,加之淫雨不断,可以说遭够了罪,好不容易守到了第九十九天。

这一天刚好雨过天晴,他的妻子来给他送饭吃,见窝棚里雨水还在滴落,棚子里湿潮难忍,便心疼地劝他,边说边抹眼泪。看着消瘦的丈夫,妻子摇头道:“现在也只差一天了,俗话说‘有个九十九,没个一百一’,你就按照爹说的,照太阳射上一箭后我们就回家吧!”

蒲阴阳的儿子听了妻子的话后也有些心活了,心想只差一日,料也没什么大碍,伸手取过弓搭箭,朝着东方连射了三支金翎箭。

据说,这一天,朱元璋刚起床走到宫柱背后,突然天崩地裂地三声巨响,第三支箭恰好射在了金龙柱上,再差一步,朱元璋则必死无疑!朱元璋大惊失色,急忙找来军师刘伯温,刘伯温掐指一算,连呼“不好”,西北龙气四溢,看来要出帝王了。

此等大事容中不得耽误,当日,刘伯温便手执朱元璋御赐上方宝剑,带着三千人马,日夜兼程到西北察访龙脉。每到一处,便将有龙脉的地方挖开,断山开谷,斩断脉气。最后一直寻到兰州榆中的兴隆山,眼见两峰系马衔山,如龙飞跃,前有岭如同屏风立于峡口,后有峰如同笔架遥遥相望,藏精聚气,一派帝王之象。

等到晚上,刘伯温坐观天象,当时就吓了一跳。只见西方天空中隐隐约约有一条黑狗,趴在那儿吃月亮,等到子夜时分颇亮。刘伯温越看,眉头锁得越紧,不知不觉间已是一身的冷汗,心中很是恐慌。看这天象,似乎西方龙脉已现,帝王将出了!

第二天拂晓,刘伯温便率领大部队直奔西方的兴隆山,开始斩龙、伏龙。命人挖掘仙人峰的左腿时却出了件怪事。不管白天挖的大坑有多深多大,一夜间又会自动长平,一连挖了十几天还是原来的模样,工程毫无进展。眼看着帝星将出,刘伯温也心急如焚。

一天晚上收工后,有个老士兵的烟袋掉在了挖取出来的土地上,便返回寻找。刚走到挖开的壑口附近,就听有人喊:“快点长!快点长!”

老士兵赶紧把这件事告诉了督工的官兵,官兵又禀报给了刘伯温。刘伯温下令轮班斩挖,昼夜不停,又挖了三天三夜,最后挖出个芦草根。

士兵们把其斩为两段后,从芦苇中不断地涌出通红的鲜血。鲜血顺着山一直往下流。山下就是一条河,源源不断地鲜血直奔河水而去。这血就是此地龙脉的龙血,龙遇水即活,只要龙血流到下面的河里,大明江山也就保不住了,天下也就易主了。

然而这时天已大亮,刚巧一个农夫扛着锄头去耕田,后面跟着一条狗。而这时的龙血已经流到了河边一匹马踏过的马蹄印里,那条狗恰巧到了跟前,狗看见前面有一摊血,跑过去几口给舔干了。

辰戌相冲,龙血被狗舌这么一舔,龙气荡然无存,龙脉断了。

后来,刘伯温无意间听说了蒲阴阳的儿子为父守坟的事儿,心里大吃一惊,感叹道:“看来是大明气不该绝,幸好少守了一天,要不然江山恐怕真就易主了。也多亏他儿媳妇不忍心,死后给穿了一条裤头,要不然他定能乘马飞腾,助儿子成事,给蒲家流下千古美名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4133.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