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亲生的!亲生的!家长们在发火前要想一想批评要有底线

亲生的!亲生的!家长们在发火前要想一想批评要有底线

没有批评和惩戒的教育,是没有底线的教育;不被批评的孩子,往往是没有底线和规则意识的孩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无法无天”。但需要注意的是,批评是要讲究科学性和合理性。只有科学、合理的批评,才会起到教育孩子的效果。长期被不科学合理的批评的结果,往往是造成孩子批评敏感性人格。一听到批评,第一反应是拒绝、辩解、撒谎,哪怕是别人善意的批评、甚至合理的建议,都会遭到条件反射般地过激回应。长期被不科学合理的批评、打骂,会导致孩子严重逆反和反抗进入破罐子破摔阶段了。你批评我,我不认可,但又反抗不了,时间长了,我非疯了不可。可我又不能疯。怎么办?自我保护,对你的批评听不见,启动自我防御系统,自动屏蔽你的批评:当耳旁风、打疲了,骂聋了。让批评成为促进孩子成长的教育方式,家长必须掌握批评孩子的方法和艺术。那么批评的底线在哪?

1、家长不主观判断对错

家长不带着自己错误的认识去评判孩子,要知道,在我们眼里认为孩子做错的事情,不一定就是错的。要允许孩子做出解释。批评前应该了解真实的情况,允许孩子做出说明、解释。给孩子解释的机会,不是让他学会推卸责任,而是要他实事求是地面对自己的错误。给孩子解释的机会,是尊重和相信孩子,让孩子心服口服地接受批评。有的孩子就是因为在学校里和同学发生矛盾,老师不给解释的机会,就是要去惩罚孩子,孩子自尊心受不了,最后选择了不去上学对抗老师。

2、不要带着情绪批评孩子

孩子不接受批评往往不是因为家长的道理不对,而是因为家长的态度出现了问题,大部分家长批评孩子时总是带有很大的情绪,声音语调也会高上很多,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内心是不大容易接受批评的。我们不如换一副表情,比如,我们可以用凝重的或者严肃的表情来显示我们对待孩子的错误的态度,语调大可不必高八度。可以比平常的声音更低沉一些,缓慢地指出孩子的错误,并注意用眼睛一直看着孩子的眼睛。父母的唠叨和反复说教很容易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切记唠叨。

3、批评时要对事不对人。

在孩子犯错的时候不要一味的指责,而是给他分析犯错误的原因,所犯错误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父母的感受如何等,千万不要夸大孩子的错误。比如看到孩子把屋里弄得很乱,批评孩子时就不能说孩子“你就是个猪,天天弄得跟猪窝一样”,而是说“今天把房间弄乱了,请你马上把房间收拾干净。”比如孩子打了小朋友,妈妈要批评孩子,可以跟孩子这么说:“妈妈知道,你一直是个好孩子!但是,今天你打了小朋友,这种行为是不对的,你需要跟小朋友道歉!”

4、不去翻旧账,也不严格要求未来的其他事情。

以前的事已经批评过了就应该“结案”了,不能老是记着孩子以前不好的地方,让孩子觉得在父母面前永远无法翻身。这样很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孩子从内心里就会不接受这种批评。

5、最好单独批评孩子

如果,我们当着别人的面斥责、教育孩子,孩子首先感受到的是失去了自尊,对于家长教育或者教训的那些话根本不会接受。有过当众批评孩子的经历的家长不在少数,甚至很多家长还把当众批评孩子当成了重要的教育手段,要不孩子不当回事。很多孩子长大以后,往往没记住家长的巴掌,但记住了家长在大庭广众之下的批评、羞辱,一辈子忘不掉,排解不了。

6、允许孩子再犯错。

孩子的成长就是一个不断犯错的过程,一经常重复犯错的过程。这对孩子来说是正常的。改正错误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如果每次都科学合理认真对待的话,三、四次能解决,个别孩子一、两次也可以解决。所以,孩子犯同样的错误,你认真处理了四次,就差不多解决了(前提是认真处理,且科学合理)。


多点耐心,多帮助孩子几次,指出错误,更要教给正确的方法,还要多练几次,才能解决问题。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34038.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