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西北第一神山———凤翔灵山净慧寺

西北第一神山———凤翔灵山净慧寺

探寻完两处血池遗址,我们下了雍山又朝西南方向的灵山进发。

穿过一条长长的深沟,我们就下了雍山。

从半坡铺村南边翻过宝汉公路,就来到灵山的地界。从一个叫吴家湾的村子开始上山,一路全是水泥大路。

走的人脚疼。

灵山距雍山约五公里,东距凤翔县城约十五公里。是凤翔第一大名山。因其四周沟壑众多,状如莲花,因此也被称作“九顶莲花山”。

传说当年秦穆公狩猎于此,见山上有灵鹫鸟出没,而得名“灵鹫山”,又简称“灵山”。唐时,僧人在此修建净慧寺,后山又修建“老母宫”。

其实我想,这些不过都是人们的一种美好杜撰罢了。

灵鹫山(灵山)是佛教的圣山,是当年佛祖释迦牟尼讲经说法的地方,位于印度恒河平原上,因其山顶有石酷似灵鹫鸟,因此被称作灵鹫山或灵山。

佛教徒在传教的过程中为了增强对信众的吸引力,往往也会杜撰或附会一些历史传说,使其更加神化,更容易被人们相信。

因此,在国内就出现了好几个叫灵山的佛教胜地。

其实,这也不过是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罢了。

如果说,雍山给人一种苍凉、神秘感的话,灵山给人的则是一种庄严肃穆感。

过了吴家湾村,缓坡就慢慢走完了,山势变得陡峭起来。

远远望去,山上绿树葱茏,荻花飞舞。山顶上绿树掩映中,净慧寺红墙青瓦,宝相庄严。

一路风景,满目秋光。

一会儿我们就登上山顶,走过高高的大台阶,来到净慧寺前。

和其他佛教景区一样,庙前广场上排满了卖东西的摊位,西边全是卖吃食的,东边是卖香纸和旅游纪念品的。

穿过红蓬林立的摊位,来到山门前。

佛教寺庙的山门又被称作“三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含有智慧、慈悲、方便三解脱的意思。中间的大门是空门,平时是关闭的,是专供出家人出入的,信众是不能走的。打开的是两边的小门,供信众进出。

因此,平时说僧人出家也被称作“遁入空门”,就是从这里来的。

从右边的小门进入寺院,首先进入的便是韦陀殿,也称作天王殿。

天王殿正面供奉的是弥勒佛。弥勒佛是佛祖释迦牟尼的继任者,因此也被称作未来佛。汉传佛教里的弥勒佛往往是以布袋和尚为原型来塑造法相,因此,我们看到的弥勒佛都是袒胸露乳、笑容可掬。

弥勒佛的背面供奉的是韦陀菩萨。韦陀是佛的护法菩萨,他身穿盔甲,手持金刚降魔杵,如一位武功高强的将军。这个法相也是受了传统武将形象的影响而塑造。

天王殿里除了弥勒佛和韦陀菩萨外,就是“四大天王”了。四大天王两两分列两边。分别是增长天王、持国天王、多闻天王、广目天王。

中国佛教徒认为南方增长天王持剑,司风;东方持国天王拿琵琶,司调;北方多闻天王执伞,司雨;西方广目天王持蛇,司顺。组合起来便成了“风调雨顺”。这也是佛教在中国传播过程中的一种适应性改良。

走过天王殿便是“三圣殿”。三圣殿里供奉的是西方三圣——阿弥陀佛和他的两个胁侍菩萨: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阿弥陀佛因为会接引信佛者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此也被称作“接引佛”。在两廊又塑有二十四诸天像,各具神韵、栩栩生动。

在袅袅梵音和氤氲缭绕的烟气中来到了卧佛殿。卧佛殿里供奉的是释迦牟尼的卧像,彩绘的释迦牟尼涅槃像供奉于一米高的基台上,身长十米,高约一米五。佛祖闭目侧卧,神态安详。十大弟子侍立身后,喜怒哀乐,各具法仪。两廊则绘制着佛祖说法图。

灵山卧佛在西北地区很有名气,被称作“西北第一卧佛”。传说卧佛可以去病除疾,病人哪疼了摸一摸卧佛的相应部位就可以了,因此,每到初一十五的时候,前来烧香摸卧佛的人就非常多。

其实,哪有什么不就医就可以去病除疾,这不过是一种心理作用罢了。心情好了,病痛自然就会减轻。

我对于烧香拜佛一类向来不感兴趣,于是顺着大殿东边的路朝后山走去。

走过一条安静的林间小道,就来到梅子岭。这里是灵山的最高点,也是九顶莲花的“花蕊”部分,修建着一座“老母宫”,供奉的不是佛教神祗,却是道教的灵山老母。这也是灵山民间信仰最早供奉的正神,不过后来由于佛教的兴盛,佛教才在这里占了主导。

相传灵山老母在灵山修行期间,栽植数百棵杏树,卖杏所得全部接济周围穷苦之人,甚至还卖掉了自己的道袍来帮助穷人,至今还有大量香客在灵山舍衣祈福的传统。由于杏子又叫梅子,时间久了,就演化成老母卖梅花了。因为在人们心中,梅花更象征着老母的品德。

在后山,除过老母宫之外,还有老母亭、铁佛殿、菩萨殿、大雄宝殿等建筑。觉得也没有多少意思,就向寺庙外返去。

来到庙前广场,等齐其余队友,又一起来到广场南边的大佛下。

灵山大佛建在灵山八景之一的看柏树原址。沿着长长的台阶上到大佛下的平台上,大佛供奉在两级高高的基座上,一级基座为八角形,二级为圆形,外砌精美的汉白玉石雕和护栏。在二级基座上是金黄闪闪的莲台,大佛的金身法像就供奉在莲台之上,手施无畏与愿印,结跏趺坐,其表情安详,坐姿端庄,口眼微笑,宝相庄严,面向东方,俯视众生,寓意给予众生福乐,解除痛苦。

我绕大佛走了一圈,也算是一种朝拜吧。

朝拜完大佛,沿大佛西边的道路开始返回。返回因为要在冯家山水库那坐火车,于是我们又向冯家山水库走去。

走出一段距离了,回望净慧寺,在落日余晖中,山川寺庙大佛都被度上了一层金光,愈发显得庄严。

耳边仿佛又想起了《大悲咒》的梵音。

我想,对于宗教,普通民众也许只是当作一种心灵的寄托,寻求一种灵魂的安慰。但是,我想我们更多需要的,应该只是一份宗教的悲天悯人的情怀、一颗求真向善的美好心灵,就足够了。

(以上图片摄影均为李一平先生)

结尾

原计划是后面再写一写冯家山水库,但是最近写得太累了。

这次写作,因为涉及到很多历史知识、传说故事,特别是关于雍山和血池遗址那一块,更是需要大量的史料支撑。因此,我在网上搜索了大量的资料,然后再阅读、选择有用的、作笔记,最后再开始写作。

因为白天要上班,我只能下班后再写。晚上和凌晨,安安静静的,是写作的最好时间。但是这样的写作太累了,不是我写作的初衷。

所以,冯家山水库这一部分最终被我放弃了。

实在有点遗憾。

其实,冯家山水库不光风景秀丽,他周边的历史传说和自身的故事都是值得一写的。

只能留下等下次有机会再写了。

这次穿越活动,从凤翔县柳林镇沟南村开始,到冯家山火车站结束,全程约二十五公里,游历了雍山和灵山,探寻了血池遗址,拜谒了灵山净慧寺,经过了冯家山水库。一路上不仅风景优美,而且历史遗迹众多,实在是一次有意义的户外穿越活动。

这次活动,不仅收获了风景和知识,更重要的是放飞了自己的心灵。

使自己的身体和灵魂都受到了一次洗礼。

我想,这也许就是我们户外运动的乐趣所在吧。

感谢活动领队沙漠哥,使我们安全圆满得完成了本次穿越活动。

感谢各位队友,一路相伴,带给我们欢乐和歌声。

(全文完)

作者简介:于红波,网名红河谷,字子厚,号清风堂主人。陕西眉县横渠张载故里人,供职于宝鸡市某小学。喜诗词散文,擅书法篆刻,闲暇之余,徒步户外,寄情山水。现为宝鸡市作家协会会员、宝鸡教育学会作家专委会会员、宝鸡市诗词学会会员、宝鸡市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于右任书法学会会员、宝鸡市于右任书法学会理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66114.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