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孩子总打人?儿童“攻击行为”离不开这些原因,3个技巧轻松化解

孩子总打人?儿童“攻击行为”离不开这些原因,3个技巧轻松化解

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家里有孩子的家长们肯定都知道,当孩子进入到3-4岁的时候,会进入到一个相对独特的时期。

这个时候孩子们的自我意识开始逐渐形成,所以对自己心爱的玩具或者东西,都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孩子们都会把这类喜欢的玩具和东西,自己“保护”起来。

当其他小朋友或者家长来拿这些东西的时候,就会激活孩子们的本能,主动去捍卫自己的“主权”,通常会表现为保护自己的玩具,从而出现大打出手的情况。

这个时候有一部分家长觉得不以为意,其实这种行为是非常不正确的,当家长们发现自己孩子有比较明显“护玩具”的行为,应该及时去制止,避免对今后的成长造成影响。

之前我家孩子就有一段时间非常的爱打人。

一开始我们还没有注意到孩子的这个行为,直到上次孩子在楼下玩,因为争执玩具的问题,和邻居家的小孩大打了一架,好在两个孩子被及时的拉开了,这才没有造成皮外伤。

冲突的主因在我家孩子身上,索性平时和邻居的关系不错,这才没有深究。

把孩子带到家里之后,我询问孩子为什么要打人,结果孩子的回答让我出乎意料。他说是因为只要自己的拳头够厉害,就不会有人来和自己抢东西了。

这时候我才意识到,打人这个行为能对孩子造成多么深远的影响。

如果家长们一开始对孩子的攻击行为不加以改正的话,那么很有可能孩子就会将这种方式代入自己的习惯里去,最终成为一个充满“暴力”的孩子。

孩子的攻击行为改不掉,对成长的影响很大

1. 影响孩子的人际关系

现在是一个文明的社会,但如果孩子习惯用暴力去解决问题的话,那么注定周围的人是不会待见他的,周围的人也会敬而远之。

我们反过来想一下,如果你的孩子天天和一个习惯打人的孩子在一起玩,你会担心自己孩子的安危吗?会害怕自己的孩子吃亏吗?

我们肯定会给孩子说远离这个“喜欢打人的孩子”,那么相对的这个喜欢暴力的孩子就容易被其他人和同伴给孤立起来。

2. 改变孩子的处事方式

愤怒会潜移默化的改变人的处事方式,因为有愤怒的存在,大脑的思考方式往往的过激的,不全面的。

如果孩子长期处在习惯打人的阶段中,那么当他们遇到事情的时候,就不会去思考如何用最优的办法去解决问题,而是会第一时间选择用打人的方式去处理问题。

这种处理方式显然是不明确的,极易酿成祸端。

3. 容易改变孩子们的性格

孩子们的性格会受到周围环境和自身的因素影响,动手打人的习惯久而久之会让孩子养成脾气暴躁的性格。

之前孩子或许只是因为习惯问题,但时间一长习惯就会进入到思维里,一个有着暴躁性格的孩子,对家长来说,也是不便于管理和让孩子养成好习惯的重要因素。

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攻击行为呢?除了基因里附带的本能,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哪些因素会成为诱导孩子养成“攻击行为”的原因呢?

儿童“攻击行为”离不开这些原因,家长留心

1. 家长们的纵容

孩子在第一次打人的时候,如果家长在这个时候还是以“小孩子嘛,不懂事”这样的观念来给孩子开脱的话,是非常不正确的。

家长们冷漠的态度并不会让孩子降低打人的兴趣,同时还会提高孩子们打人的兴趣,孩子们会认为打人是一件好玩的事情,打人是解决问题的第一选择。

同时有的孩子还会给自己的孩子寻找理由进行开脱,这更会增加孩子们打人的气势,会认为反正父母都会给自己“擦屁股”,这样孩子们对自己的行为就越发不会重视,越发过分起来。

2. 家长们给孩子树立了不好的榜样

有的家长为了避免自己的孩子吃亏,当孩子吃亏的时候,就会怂恿孩子用拳头去争取自己的利益,这样就容易在孩子们的心目中留下“打人是争取自己利益的唯一方式”这种错误的价值观念,慢慢的孩子就会出现自发性的暴力伤人事件,因为在他们心里,认为这是一件“正确”的事情。

3. 孩子传承了家长们不好的脾气

在家中孩子经常被父母吼叫或者暴力,那么这种积压的情绪就会出现。

当孩子今后遇到事情的时候,很有可能就会照搬父母们的方式,用暴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因为父母们解决事情的态度,就是孩子们解决事情的态度。同样的,这种方式很有可能还会造成孩子出现懦弱、胆小等情况。

对于孩子们的攻击行为,处理的方式同样也有很多,家长们要做的并不是只处理孩子们的行为,更应该让他们知道,这个行为的背后代表着什么,让他们知道打人是不对的事情。

孩子总有“攻击行为”,3个技巧轻松化解

1.及时树立威严

当孩子第一次出现打人情况的时候,这个时间段是非常重要的,家长们应该立刻制止孩子,同时加以严肃的表情和比较严厉的语气,来告诉孩子打人是不对的行为,父母们的这种行为会让孩子感受到威严的存在,让孩子知道自己正在犯错。

2. 和孩子进行沟通

当制止孩子的行为过后,我们要做的就是沟通,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孩子为什么要去打人,孩子打人的意识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要先理解孩子的情绪,而不是一味的呵斥,这样能有助于孩子的情绪平复。

3. 教会他正确的表达行为

有的孩子因为表达能力跟不上内心所想,就会出现打人的情况,家长们平时应该多多的引导孩子,如何去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情绪。

比如孩子在要玩具的时候,不要一直用声音去吸引别人的注意力,而是应该主动的去询问“我可以玩一下你的玩具吗?”

或许一开始孩子并不能完整的说出这些句子,家长只需要在一旁应该及时去引导即可。

​和你说句贴心话

孩子打人是成长经历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这个时候正是孩子们形成独立意识的高速阶段,家长们也应该在这个时候改变对孩子的看法,孩子在成长,我们对孩子的看法也应该成长。

今日话题:你家孩子出现过打人的情况吗?你是如何处理的?

————————————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54540.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