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商室里,许多人都用其一生来面对原生家庭的影响,当事人常问我:「如何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其实,「觉察」便是开始,当你觉察后,更重要的是为自己是否改变做出「选择」 ,然后为自己的选择不断的「练习」。
我是为了你好!最近跟风追了这部「以家人之名」,一开始吸引我的是三位年轻演员间的青春互动,会让我想起自己国中时期的好朋友们,但细细看下去,反而让我很有兴趣于各式关于「原生家庭」议题的影响,以及那打着以家人之名,展现出各种称之为爱的行动。
其中,女主角尖尖的闺蜜明月,特别令我深刻。明月的母亲,对明月的大小事无不介入安排,小至吃什么、穿什么,大至选校、职业等,对于明月的选择,母亲总有各种理由批评明月的不够好,导致明月从小缺少自信,面对自己的想要总是犹豫又压抑,不敢违抗母意,这样的孩子却在大学考试时,刻意少填答案,用台面下的方式来使自己念不了母亲期待的学校。
这也让我想起,从小妈妈的忙碌,让她靠着每隔30分钟打回家的电话来控管追踪我们的作息,我和妹妹在上大学前,从来没有去同学家玩的这回事,即便长大后的我,理解单亲妈妈的辛苦,理解她当时只能这样做,以兼顾工作跟照顾。然而,高三那年,唯一让我认真念书的动机,就是考上可以离家住宿的大学。我在填选志愿卡时,一听见妈妈要我填当地的学校,这样才可以每天来回学校与校园的家,我立刻填了大学,一所在当年名不见经传,妈妈以为同样在的大学,缴完志愿卡、妈妈发现之后,她气得一周不跟我说话,不过,面对控制,我更渴望自由,我只想逃离。
从「我是为了你好」的这句话来看,整部戏也探讨几种爱的样式:
无条件的爱:人本主义大师Carl Rogers认为爱是无条件地接纳,要我们付出却完全没有期待,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女主角的父亲,总是为孩子们着想,不论血缘、成绩好坏,他都同样用心准备孩子们爱吃的饭食,关心着孩子的心情起伏、支持孩子们的选择。
情绪勒索的爱:一段关系,倘若存在着情绪勒索的互动,往往无法真实接触、无法真正快乐与满足。男主角凌宵的母亲,总用自己的不幸来迫使孩子为自己的需要负责,倘若另一方要拒绝这以爱之名的勒索,则又会充满罪恶感……。
放手的爱:另一男主子秋的母亲,因着自己将要入狱,认为为出养孩子才是为他好,放手,有时候是极大的痛,究竟什么才是最好呢?往往没有标准答案,只能暗自思考着如何往扣分最少的路走吧。
控制的爱:剧中明月之母是这类控制之爱的经典,凡事都是为了孩子好,而不论孩子想要什么,像是我们因为担心孩子选错路、挫败,而急着指引明路,却造成亲子关系紧绷。
然而,我们都是当了父母以后,才在父母角色中一边担当、一边学习与修正的,没有人天生就是完美父母,事实上,完美父母从来就不存在,我们都是努力成为够好的父母而已。对于以家人之名、以爱为名的行动,可以先问问自己,是为了谁的需求?是谁想要的呢?
我们都生自于家庭,无不受原生家庭的影响,只要你我愿意有所觉察、选择与练习,每个人,有一天,都能走出属于自己的安身之路。
本文由陆瑾年说日常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53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