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孩子之后,尤其是添加辅食开始,妈妈想要安安静静的吃顿饭已经成为了一种奢望。
为什么呢?
因为有个饭渣宝宝!
不吃饭母慈子孝,一吃饭鸡飞狗跳!这不吃,那不吃,辛辛苦苦做了两个小时的饭,娃2分钟就开始闹着离开饭桌,心累!
要是家里再有个怕孩子饿肚子的老人,天天追在孩子的屁股后面喂饭,妈妈看着就更心累了……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其实,我们也理解,毕竟孩子没吃几口,担心不给娃喂饭,就会有吃不饱、不长肉、营养不良的情况。
理解归理解,但是,长期给娃喂饭,危害也确实很大啊!
导致咀嚼功能不足
家长经常喂饭,会使宝宝对口中食物咀嚼次数变少,狼吞虎咽。宝宝小的时候咀嚼具有很多的功能,可以促进宝宝长牙和保护牙齿,训练咀嚼肌和舌肌的协调性。此外我们咀嚼肌和颌骨发育需要大量的口腔活动,如果宝宝3岁前缺乏这些活动可能导致面部肌肉僵硬,会使宝宝变丑或是龅牙等等问题。
填鸭式喂饭导致小儿肥胖
喂饭过量可能会导致宝宝的胃增大,导致小儿肥胖。父母往往会觉得宝宝吃不饱,从而让宝宝再吃一点,再吃一点,导致宝宝吃的过多,以至于宝宝长得相对太胖。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影响孩子动作的灵活性及协调性
吃饭的时候,因为眼睛是看不到嘴的,所以要想把食物准确的送到嘴巴里,那是需要手跟嘴边有很好的协调性才能完成的。这种动作协调性就需要从小去锻炼,如果我们的爸爸妈妈经常给小孩喂饭,没有给他机会去自己动手吃饭 ,久而久之 ,自然就会影响到孩子肢体的协调性了。
其实,孩子想要从喂饭中解脱也很简单。
一般来说,孩子独立吃饭也有敏感期,只要顺应孩子的发展规律,就能很好的培养孩子自主吃饭的能力。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一般来说,孩子自主吃饭的敏感期一般在8~12月龄,此外,处于这一时期的孩子会释放出这3点信号,家长可以仔细观察:
模仿大人吃饭
不仅盯着看,大人吃东西咀嚼时,孩子可能会“吧唧吧唧”吧唧嘴,甚至把手,或者手里拿的东西往嘴里塞。
“抢” 大人手里的食物
大人吃饭或者吃东西的时候,孩子盯着看,有时候还会动手要、抢。
抗拒大人喂,试图自己拿、吃
有时候,大人给孩子喂饭,但孩子总是试图自己拿勺子,或拿着食物往嘴里放。
出现这些“信号”,说明孩子已经开始有了自主进食、独立吃饭的意识了。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进入这一阶段,我们就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自主进食习惯,具体做法,家长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准备手指食物
根据WHO里添加的辅食内容,它提到绝大多数的宝宝在8个月的时候都可以掌握手指食物。
所以我们可以先从手指食物入手,每一餐准备3-4种的手指食物就足够了,例如半块松软的小面包,煮的比较软的面条,豆子类。
不同形状的手指食物,既能锻炼孩子手指不同的精细动作;另外,手指食物的不同味道,还会提升孩子的兴趣,让他更愿意去抓握、锻炼。
等孩子熟练掌握了手指食物,家长就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孩子去使用勺子等餐具。
注意,这一时期千万不要做“洁癖家长”,尽量放手让孩子自主进食,即使可能会弄得乱糟糟也没有什么,毕竟这几个月的“脏乱”能换来孩子自主进食,也是很值当的了。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准备餐具、餐椅
担心宝宝们在抓取进食的过程会把餐桌和衣服弄脏的话,爸爸妈妈们可以提前准备,例如给他们戴上围嘴/围兜。
此外,将易碎的餐具替换掉,餐椅可以选择质量好一些,带餐盘的。
营造良好用餐环境
用餐环境与孩子的吃饭情况有密切联系,有必要为其营造一个能够集中精力的饭桌环境。倘若孩子吃饭时,大家吵吵闹闹、肆意聊天,小朋友注意力易被分散很难集中用餐。
所以,家长应营造一个轻松、安静的饭桌环境,让他们可以专心吃饭。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教孩子自主进食的过程一定会有很多的困难和不耐烦,但是一旦孩子学会了自己吃饭,有良好的用餐习惯,家长可以省下很多力气。
还是那句话,前面麻烦点,后面才会更轻松!更何况这还是对孩子的成长有帮助的事,家长一定要重视起来啊!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48208.html